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史學主導地位的確立

第一節 新中國的性質與文化定位

一 新中國的性質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從此,經歷了清政府、北洋軍閥、中華民國之后,中國歷史進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在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叫作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之后,叫作改革開放時期。

1949年的中國,經濟非常落后,被后人稱作“千瘡百孔的爛攤子”。1949年,全國人口80%以上是文盲,學齡兒童入學率只有20%左右。專門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人員不足500人,專門的科研機構只有30多個。居民平均預期壽命是35歲。全國城鎮失業者達474.2萬人,相當于當時職工的60%。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952年時也只有119元;外匯儲備只有1.39億美元。1949年,中國糧食產量只有11318萬噸,人均209公斤。豬牛羊肉類產量1952年只有339萬噸,人均5.9公斤。水果產量1949年120萬噸,人均2.2公斤。水產品產量1949年44.8萬噸,人均0.8公斤。中國基本上是個農業國,1952年農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1%。農業機械總動力1952年時只有18萬千瓦。原煤產量1949年只有0.32億噸,原油產量12萬噸,發電裝機容量185萬千瓦,發電量43億千瓦小時,鐵路運營里程2.18萬公里,公路通車里程8.07萬公里,內河航道通航里程7.36萬公里。進出口貿易總額1950年為11.3億美元,出口額5.5億美元,進口額5.8億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9年時不足10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4元。直到1978年,中國農村的絕對貧困人口仍還約有2.5億人,約占全部人口的四分之一。關于1949年前后中國的基本經濟與社會狀況數據,請參看武力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增訂版)》(上卷),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10年版,第42—56頁。

那時,中國的絕大部分家庭沒有電燈,而是使用油燈。蠟燭是奢侈品。許多婦女纏過足。人們普遍穿著補丁衣服,許多人吃不飽飯。雖然存在北平、上海、廣州等近代城市,但落后而廣袤的農村與男耕女織的辛勞情景,依然是社會的一般性寫照。

受中國實際情形制約,新中國還不具備立即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條件,而是實行新民主主義。新民主主義國家性質的確定,是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完成的。

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京開幕。毛澤東以《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為題作開幕詞。他說:

 

我們團結起來,以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內外壓迫者,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我們的民族將從此列入愛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勞的姿態工作著,創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時也促進世界的和平和自由。《人民日報》1949年9月22日。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代表何香凝在大會上說,中國人民大革命的勝利,證明毛主席的新民主主義是比我們所信仰的革命的三民主義來得妥善些,要來得徹底些。我們信仰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的三民主義的信徒,今天,要來做一個模范的新民主主義工作者。當代中國研究所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編年》(1949年卷),當代中國出版社2004年版,第492頁。民主建國會代表黃炎培說:新(中國)大廈的基礎是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大廈最高頂尖上飄揚的大旗上寫的是新民主主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編年》(1949年卷),第493頁。

在24日的會議上,中國民主同盟代表沈鈞儒說:中國要走新民主主義的道路,決不再走舊民主主義的道路。產業落后的中國,只有從新民主主義才能通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道路。新民主主義的政治原則,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機構,再加上民主集中的組織,團結協商的精神,這就成為目前我們所可能采取的總的方向和總的路線。同上書,第519頁。

29日,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一致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以具有憲法意義的文件形式,規定了國家的性質和任務,即“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新民主主義即人民民主主義的國家,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團結各民主階級和國內各民族的人民民主專政,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為中國的獨立、民主、和平、統一和富強而奮斗”。

《共同綱領》規定,國家存在五種經濟成分,即國營經濟、合作社經濟、農民和手工業者的個體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和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凡有利于國計民生的私營經濟,應鼓勵其經營的積極性,并扶助其發展。經濟建設的根本方針是: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互補、內外交流,達到發展生產、繁榮經濟的目的。

10月1日,《人民日報》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的社論。社論寫道:

 

中國人民政協通過的共同綱領,是全國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現,是革命斗爭經驗的總結,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的施政準則。這個共同綱領規定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新民主主義即人民民主主義的國家,政權是中國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及其他愛國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政權,而以工農聯盟為基礎,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目標是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為中國的獨立、民主、和平、統一和富強而奮斗。它給我們新生的中國,制定了政權機構、軍事制度以及經濟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的總原則。它保障了全中國人民廣大范圍內的民主權利,也規定了人人必須遵守若干義務。這原本是中國共產黨的最低綱領,即新民主主義綱領,現在已被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民主階級、各少數民族、海外華僑及其他愛國民主分子所一致接受,成為新中國的建設藍圖。《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編年》(1949年卷),第570頁。

 

社論說,新民主主義政權“不同于資產階級的舊民主主義政權,也不完全相同于蘇聯的社會主義政權和東歐各國的人民民主政權。中國的新民主主義政權有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四個階級參加。但是,在屬于世界反帝國主義陣營,以工人階級的革命政黨為領導力量和實行民主集中制這幾點上,中國現在的新民主主義政權,卻是與蘇聯的社會主義政權和東歐各國人民民主政權相同的”。

新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史學,正是在新的國家性質定位的前提下,開始其思想與歷史行程的。而在新民主主義的國家定位中,凝聚著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思想的貢獻。新的國家性質、新的政權、新的環境,都對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歷史任務。

二 新中國的文化定位

歷史學是人類知識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歷史學占有獨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在新民主主義的總體建構中,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受到中共高度重視。歷史學同樣是在新民主主義文化的整體框架下展開其歷史行程的。

1949年9月21日,毛澤東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開幕詞中,開宗明義地說:“隨著經濟建設的高潮的到來,不可避免地要出現一個文化建設的高潮。中國人被人認為不文明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將以一個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現于世界。”

22日,周恩來在政協會上作報告,進一步明確說:“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政策,簡單地說來,就是民族的形式,科學的內容,大眾的方向。”

當時,在擬定的慶祝政協會議成功與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口號中,第17個口號是“發展新民主主義的文化”。

政協通過的《共同綱領》第五章是“文化教育政策”。其中第四十四條寫道:“提倡用科學的歷史觀點,研究和解釋歷史、經濟、政治、文化及國際事務。獎勵優秀的社會科學著作。”這兩段具有憲法屬性的文字,對社會科學界的人們來說,應該是最醒目的斷語。

因此,在新中國成立前后的繁忙工作中,中共在文化方面的工作,絲毫沒有放松,而是緊鑼密鼓地開展著。

例如,9月24日,華北人民政府規定,有益于新民主主義文化教育的影劇減半征稅。25日,全國文聯機關刊物《文藝報》創刊,茅盾在發刊詞中呼吁文藝界同人加強理論學習,繼續對封建文藝以及買辦文藝、帝國主義文藝開展頑強的斗爭。同日,《中國兒童》雜志在北平創刊。26日,北平自然科學工作者集會紀念巴甫洛夫誕辰100周年。28日,蘇聯文化藝術科學工作者代表團對中國展開為期一個月的參觀訪問。9月30日,華北人民政府高等教育委員會所屬四個文物機關布展的專題陳列室陸續向公眾開放,計有:故宮博物院的“革命史料陳列室”“帝后生活陳列室”“絲織品陳列室”“玉器陳列室”及“禁書陳列室”;北平圖書館的“抗日史料陳列室”“美帝侵華史料陳列室”“中國政體資料陳列室”及“趙城藏特展”;歷史博物館的“人民捐獻文物陳列室”與“新收文物陳列室”;北平文物整理委員會的“歷史古跡及文物建筑法式等圖片陳列室”。上海各界人士檢舉英美以電影進行文化侵略。北平市民政局組織僧尼學習政治和文化。10月1日,中央廣播事業局成立,北京新華廣播電臺第一次進行全國實況轉播。3—19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在北京召開全國新華書店出版工作會議。10日,中國文字改革協會在北京成立。15日,北京市大眾文藝創作研究會成立。19日,北京、上海等地集會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25日,《人民文學》創刊。11月1日,中國科學院成立。該院接收了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圖書資料處等機構,下設社會研究所、考古研究所等22個單位,郭沫若擔任院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編年》(1949年卷),第562—563頁。

新民主主義的文化定位,以及與之相伴隨的一系列文化政策與文化活動,核心是破舊立新。所謂“舊”,即封建的、買辦的、帝國主義的、法西斯主義的文化。所謂“新”,即新民主主義的文化。這一轉變,是逐步但全面地推進的。當時,各民主黨派對此衷心擁護,絕大部分知識分子由衷歡迎。中國的文化面貌很快呈現出新的氣象。

三 知識分子對新中國的態度

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的代表與候補代表中,許多是知識精英,其中包含一些史學家或著名學者。例如代表中國民主同盟的費孝通,代表無黨派民主人士的郭沫若、李達、周谷城,代表中國民主促進會的馬敘倫,代表華中解放區的嵇文甫,代表待解放區民主人士的杜國庠,代表中華全國民主青年聯合總會的吳晗,代表全國社會科學工作者代表會議籌備會的陳伯達、范文瀾、鄧初民、王學文、艾思奇、翦伯贊、侯外廬、胡繩,代表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籌備會的胡喬木、鄧拓,代表國內少數民族的白壽彝,等等。他們直接參加了新中國的籌備工作,是建立新中國的見證者與推動者。

人民政協開幕后,北平各大學教授應《人民日報》之約,暢談新中國誕生。北京大學教授唐蘭、聞家駟等人均對新中國誕生表達了歡呼欣喜之情,決心“永遠跟隨在毛澤東的旗幟下前進”。

9月25日,無黨派民主人士首席代表郭沫若在政協會議上說,我們是無黨派民主人士,沒有什么黨派的意見可以代表,因而仿佛都是個人,但我們絕不是美帝國主義所企圖引誘的“民主的個人主義者”。我們也絕不是自以為站在中間路線上的所謂“自由主義者”。我們確實是相當自由的,我們要自由自在地跟著毛主席向一邊倒。我們在國內要自由自在地倒在中國共產黨一邊。《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編年》(1949年卷),第524頁。

早在1949年3月20日,陳垣即在輔仁大學歡送考取華北革命軍政大學及南下工作團大會上的講話中,對青年人“為解放全中國而效力,或作改革及建設新中國的準備”,表示欽佩。陳智超主編:《陳垣全集》(第22冊),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575頁。5月4日,他在紀念五一五四的會上講話,再次表達了北平解放與共產黨到來的欣喜之情。同上書,第577頁。9月9日,《人民日報》刊出陳垣《對北平各界代表會議的感想》一文,寫道:“解放后的北平,看不見打人的兵,看不見打洋車夫的警察,街上看不見乞丐,看不見整天花天酒地的政府官吏。看不見托人情送官禮的事情,更看不見有所謂‘新貴’在琉璃廠買古董,這些雖只是表面的現象,但這表面的現象,說明了政府事實上已有了根本的不同。這不同于以前的改朝換代,的確是歷史上空前的、翻天覆地的大變革。”同上書,第583頁。

陳垣的立場與態度,是沒有隨國民黨離開大陸的舊知識分子思想轉變的一個典范,在史學史上具有重要的示范效應。

新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史學,正是在新民主主義的國家性質、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政策以及廣大知識分子的嶄新心情下,開始了其歷史的行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襄城县| 林西县| 中牟县| 黄浦区| 嘉禾县| 曲松县| 武清区| 迁西县| 栾城县| 永登县| 民和| 运城市| 信丰县| 日照市| 罗江县| 绥芬河市| 蒙自县| 天镇县| 乌苏市| 德钦县| 个旧市| 淮安市| 财经| 波密县| 鄢陵县| 瑞昌市| 台东市| 新丰县| 高青县| 和硕县| 鹤庆县| 顺平县| 宁武县| 来宾市| 怀柔区| 如东县| 陆丰市| 潞城市| 额济纳旗| 个旧市|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