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中國治國理政:理論與實踐
- 王鈺鑫
- 1672字
- 2018-11-08 20:05:37
三 內涵與邏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這個戰略布局,既有目標又有舉措,既有全局又有重點,每一個“全面”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的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這是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科學內涵與內在邏輯的經典釋義,并成為廣泛共識,學者們對此進行了大量闡釋性解讀和研究。從一般意義上來看,“發展是時代的主題和世界各國的共同追求,改革是社會進步的動力和時代潮流,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從嚴治黨是執政黨加強自身建設的必然要求”。然而在每一項前面加上“全面”,則具有新穎的創意和深刻的意蘊。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是一個系統的有機整體。這在學術界是共識,所不同的是各自表述方式不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內在邏輯十分清晰,大致上有兩條理解和闡釋的路徑:第一條講清楚戰略目標與戰略舉措之間的關系。目前來看,學者們從圍繞這一邏輯關系進行了比較全面的分析。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處于統領地位的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為實現戰略目標提供強大動力、可靠保障和根本支撐。羅志軍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總目標,全面深化改革與全面依法治國是實現總目標的兩個輪子,全面從嚴治黨則是各項工作順利推進、各項目標順利實現的根本保證”。也有學者提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深化改革”之“全面”、“從嚴治黨”之“全面”、“依法治國”之“全面”,推動小康社會之“全面”,能夠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動力支持、制度保障、方向引領融為一體。
第二條講清楚“四個全面”相互之間的關系。“四個全面”不是簡單并列關系,而是有機聯系、相互貫通的頂層設計。
“四個全面”是一個大系統,每一個“全面”是一個小系統,彼此之間相互依存、關聯遞進,
是執政目標、執政理念、執政方式、執政黨自身建設的有機統一。其中,“全面小康是目標系統,全面深化改革是動力系統,全面依法治國是治理系統,全面從嚴治黨是領導系統,后面三者都是支撐系統”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相互聯系、相互貫通,相輔相成、同步同向,構成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具有宏大的全局性、科學的系統性、創新的協同性。總之,“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一個過程、一個系統,環環相扣,互相嵌入,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彰顯了理論邏輯、實踐邏輯、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
只有從這個高度才能真正把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精義。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一個動態的矛盾運動過程。在不同時間、地點和條件下,“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相互轉化、互為因果的,又各自成為目標和手段。有學者提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相輔相成,共同形成邏輯嚴密的戰略布局和互為動力發展機制。其中,戰略目標與戰略舉措協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全面從嚴治黨是根本保證。
也有學者提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一體兩翼,中有核心。目標是體,動力與方略是翼,中國共產黨是核心,是主心骨。四管齊下,繪就中國發展新藍圖;四足鼎立,共同撐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更好治國理政、推動科學發展的戰略部署。聚焦如何治國理政,“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圍繞如何發展、如何改革、如何治國、如何管黨,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歷史與現實的交集的聯系上,深刻闡明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統籌偉大事業與偉大工程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把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提升到新的高度。圍繞如何實現科學發展,“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把發展目標、發展動力、發展方式、發展保證綜合一體,拎起了全面建設、創新發展的綱,凸顯了開創未來的新視野、新高度。
可以說,“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一經提出,就對實踐產生了深刻影響,并已經融入當代中國治國理政的方方面面,成為承前啟后的總體規劃和戰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