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的意識與邏輯:基于唯物史觀的解釋
- 胡瀟
- 621字
- 2018-11-08 19:58:51
三 價值認定
這是從文化對于人類社會生活的意義、功用的方面去界說文化的,認為它是一個價值體系。美國學者克拉克洪和凱利都認為,某一文化是歷史上源起于求生存所作的明顯而含蓄的設計體系,此體系為這一群體的全部或部分成員所共有。英國著名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從“功能學”的角度指出,文化是“一個在滿足人的要求的過程中,為應付該環境中面臨的具體、特殊的課題,而把自己置于一個更好的位置上的工具性裝置”。日本世界文化社1973年出版的《世界文化大事典》同樣主張價值文化說:“文化就是講的,從對大地進行加賦予新生命的‘耕作’這種觀念引申出來的,對于內在的自然的身體和精神的訓練尤其是藝術、道德的能力的形成、知識的獲得和體育等等之類的東西。一般地說文化就是人類以自然為素材,設想著一定的價值(文化價值)并為其實現而努力?!?img alt="中央黨??茖W社會主義教研室編譯:《文明和文化》,求實出版社1982年版,第45頁。"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398FA/10797207903823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5488915-bIjGCumUcyC1BZ6KBimOBg2e64N4nNyg-0-93a81004f288192b5d7c5619773595b3">蘇聯文化史學家馬爾卡良則認為:“文化是人類活動的手段,生存的手段?!?img alt="《蘇聯歷史》,《莫斯科》1979年第6期,第100頁。"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398FA/10797207903823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5488915-bIjGCumUcyC1BZ6KBimOBg2e64N4nNyg-0-93a81004f288192b5d7c5619773595b3">如前所述,我國的梁啟超也持此說,指出“文化者,人類心能所開釋出來之有價值的共業也”。后來的文化人柯象峰則更鮮明地寫道:“文化是扶持人類的生存、充實人類生活的東西?!?img alt="帕米爾書店編:《文化建設與西化問題討論集》下集,帕米爾書店1980年版,第54頁。"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398FA/10797207903823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5488915-bIjGCumUcyC1BZ6KBimOBg2e64N4nNyg-0-93a81004f288192b5d7c5619773595b3">所有這類界說文化的觀點,都充分肯定了文化活動及其成果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重要意義,都透露出對文化的關注。但是,事物的價值、功用與事物自身的本質是有區別的。上述定義都只是在價值層面上說明文化的一個方面的屬性,而沒有從總體屬性上或根本屬性上去認識和界定文化自身。因而,其文化概念不免失之偏頗,令人難以領悟文化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