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教育新探
- 王宏波 陳建兵
- 3237字
- 2019-01-04 13:25:18
前言
呈現給讀者的這本書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教育新探》命名。其中包括理論命題探索和理論教育探索兩部分。因為在理論教育中涉及理論命題,即用什么樣的理論命題進行教育的問題;更涉及運用什么樣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進行理論命題的教育的問題。這是一個用什么樣的理論命題進行什么樣的教育的問題,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我是從改革開放新時期開始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工作至今的,所以,我的學術研究、學術發展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工作密切相關;也和新時期的社會發展、世界格局變化、學術思潮流變、文化環境變遷密切相關。正是在這樣的背景和環境中,我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戰線上,堅持不懈地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在課堂上講授馬克思主義,這些活動使我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形成了一些粗淺的學術思想和教育觀點。
平心而論,長期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工作,從時間結構上講,會占用相當多的時間從而影響專業性的學術研究,這是毫無疑問的。而且隨著教學任務要求的不斷變化,研究的問題有發散化的特點,研究主題在確定的時間內很難集中。這些都是從事思想理論課的教師進行學術研究的客觀環境特點,因此給學術研究帶來了極大的艱辛。每一位從事這個領域工作的同行都有切身之感。但是教學與研究工作并不因此而對立。如果把教學工作和研究工作對立起來,認為長期從事教學工作難以堅持學術研究,我不以為然。我認為教學工作對學術研究有影響是客觀存在的問題,因為它會影響學術領域和學術問題的選擇,它會影響研究時間的安排。但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是學術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規律和方法研究也是學術研究。誠然,教學工作也許會占用一些研究時間,但教學過程會激發你的學術靈感,啟發你的問題意識,促進你的學術思考。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功能是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所以必須針對學生的思想問題,這就要求教師要把學術理論轉化為思想觀點,把思想觀點建立在深厚的理論基礎之上。學生的思想是隨著社會發展、時代變遷、文化思潮激蕩而變化的,所以要說服和引導學生,一定要站在時代的制高點上,站在社會發展前沿領域,站在文化思潮交流、交鋒、交融的復雜格局中和前沿陣地上,研究馬克思主義,聯系實際地傳播馬克思主義。所以,筆者多年來的教學體會是,從事思想理論教育教學對于學術水準的要求不是比一般的學術工作要求低,而是要求更高!正是在這種認識的推動下,我努力地在教學的過程中從事相關的學術研究工作,努力提升自己教學的學術基礎。
這本書的第一部分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一些基本命題研究。這些基本命題涉及“實踐與人的理論研究”、“階級與資本理論研究”、“社會發展模式研究”三個方面。我之所以稱為“理論命題新探索”,是因為一些看似非常基本的理論命題,隨著社會進步、時代進步和文化交流,遇到了新的挑戰,需要回答這些挑戰;還需要在新的條件下重新挖掘基本命題新的理論意義;有的命題需要針對一些廣泛的誤解給予澄清;有的命題還需要針對新的歷史條件給出發展性解釋。我們的這些新探索都是緊緊圍繞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學過程中出現的理論思考形成的,也是適應教育教學的需要形成的,更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前沿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些問題。例如,如何理解社會發展模式與馬克思主義的世界影響的關系;例如針對學術界流行的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當作實踐本體論的理解,我們所形成的實踐物質論觀點;再例如,針對社會領域中用階層分析淡化階級分析方法的傾向,研究馬克思階級分析方法的時代境遇和當代價值;還例如,針對社會上流行并傳播西方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關于資本主義精神的節欲論,研究馬克思關于資本主義精神的思想并進行比較分析;還例如,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成功實踐,深入分析資本的雙重屬性和資本運動的雙重邏輯。
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并以發展的馬克思主義著力回答當代中國改革發展中遇到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提高馬克思主義戰斗力和說服力,進而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成效的關鍵性問題。長期以來,由于種種原因,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馬克思恩格斯的個別結論,同后人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式理解,以及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附加等混同在一起,使得馬克思主義創新發展受到很大的制約;馬克思主義不能很有說服力地回答改革發展中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又使得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效果受到影響。因此,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首先需要正本清源,需要搞清楚哪些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并結合時代發展揭示這些基本原理的當代價值和現實意義,并用這些理論來分析回答現實問題。只有這樣,馬克思主義理論才有生命力,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也才會有效果。從這個認識出發,我們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理論教育,必須密切結合社會工程實踐。我們認為社會工程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社會實現形式,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聯系實際的中介和橋梁,更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直接推動力。相對于社會革命、社會運動,社會工程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建設社會主義的歷史時期的實踐形式。離開這個基本的社會實踐形式,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和理論教育,就找不到著力點,就會迷失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中找不著自己發揮作用的主戰場,就會削弱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力。
“理論教育新探索”這一部分是針對學科建設和課程建設問題的思考所形成的一些學術思想,主要從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課程建設、課程教學理念等方面直接探討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這些學術思想都曾經以學術論文的形式在有關雜志發表,我們將這些成果集中在這一部分。例如,我們探討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研究的雙重任務即“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和“如何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及其關系問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關系問題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的批判性建構教學理念問題。我們認為,社會現實問題的理論研究是學科建設與課程建設相結合的關鍵環節;以理論思維的形式回答意識形態問題是學科建設與課程建設的共同取向;從“社會工程”視角展開理論研究能夠調整理論聯系實際的內容定位。我們還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一般的專業課教學相比具有很大的不同,專業課教學活動往往通過一定的概念范疇、邏輯體系向學生進行系統的知識傳授,讓學生掌握系統的專業基礎知識,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活動要解決的卻是學生的“思想認識問題”,使學生已有的正確思想認識進一步提高和鞏固、不正確的思想認識得以轉變,思想政治理論課就是要對學生的思想認識進行“轉變”、“塑造”、“鞏固”和“提高”。但是負面因素紛繁復雜。面對社會實際,經濟增長、民生改善、國際地位提升、社會繁榮,一方面,社會主流價值發生著實踐效力;另一方面,消極腐敗現象也隨處可見;社會主義的正向價值和資本主義的負向價值在某些層面交錯存在;現代化的進步趨勢和封建殘余文化在某些領域交錯影響。所以在今天用馬克思主義教育學生,既要發揮馬克思主義的批判功能,更要弘揚馬克思主義的建構功能。所以思想理論課的教學理念要具有批判性建構的特點。所謂批判性建構教學理念首先強調從“思想認識”和“現實問題”相關聯、相結合的角度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換言之,是以問題為導向、切入點的教學活動;強調既要通過分析“正面社會現實”、明晰社會發展主流特征,又要通過評析“負面社會現實”闡明社會發展方向;強調“批判”基礎上的“建構”以及通過對負面的社會現實的“批判”來實現思想認識上的正面“建構”,這是批判性建構理念的關鍵。
該書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教育這一問題進行了一些新的研究和探索,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教育研究領域形成了一些新的理論觀點、新的教育理念;開辟了新的研究領域,探索了新的方法,拓展了新的途徑。
最后,希望這本書能對學術上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在實踐中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效果具一定的借鑒價值。同時我們認為,我們的這些探索也只是一家之言;囿于我們的學術水平,錯誤在所難免,或許謬誤不知,希望得到學術界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同行的批評指正。
王宏波
于西安交通大學興慶校園
2015年2月8日
- 新儒家如何面對現代化
- 哲學革命與資本批判:馬克思理論的雙重維度
- 馬克思人本思想的歷史軌跡及其當代價值
- 唯物史觀視野中的生態文明(馬克思主義研究叢書)
- 瑞尼爾·格倫德曼生態學馬克思主義思想研究
- 國外馬克思主義對金融危機與經濟危機的研究與啟示
- 馬克思主義研究資料: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I(第15卷)
- 馬克思的“新哲學”:原型與流變
- 馬克思關于人和人類世界的哲學構建
-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學術自傳:馬克思主義研究學部卷、文哲學部卷(全2冊)
- 培根論說文集(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 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思想歷史發展研究
- 《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讀
- 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理論研究(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叢書)
- 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Ⅲ(馬克思主義研究資料第37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