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文化復興之形而上學辯護
- 趙偉
- 1077字
- 2019-01-04 13:18:32
摘要
自近代西學東漸以來,我國傳統的中醫藥學的合法性地位就屢屢受到沖擊,“廢醫論”此消彼長。在經過多次中醫廢存之爭后,從學理上論證中醫存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至關重要。筆者認為,評價中醫合理性的前提是必須對中醫藥的本性有較為全面而準確的理解,這也是將來如何進一步挖掘、保護和發展中醫藥學的關鍵所在。中醫本性研究很復雜,本書試圖以一種新的視角嘗試給中醫本性一個更全面的解釋,為制定科學合理的振興中醫政策提供認識論和方法論支撐。本書在全面梳理國內外學者對于中醫研究的基礎上,指出當前學者對于中醫本性的研究視角的偏差。當前對于中醫的研究,應該系統地利用現代科學哲學資源,全面地揭示中醫的科學本性。
通過對中醫基本理論的特點和哲學基礎的研究,我們認為中醫學理論有很好的可理解性,但也具有弱的可靠性。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貫穿中醫理論形成與發展始終的類比思維方法,我們需要辯證地看待類比思維在中醫理論形成、發展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既發揮其合理性一面,又加強其可靠性。
綜觀國內科學技術哲學界對于中醫本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個視角,即邏輯、社會歷史和文化。從邏輯視角對于中醫本性的研究主要是借助經典科學哲學的研究成果,經典科學哲學認為科學的本性就是科學理論的本性,它們關注的是科學的理論成果,依據物理科學,主張建立一種現代物理科學語言式的人工語言。在經典科學哲學看來,在科學中,理論與其他相比具有無上的地位。經典科學哲學堅持理論優位的思想,認為通過對理論的邏輯結構的分析論證及經驗證實來確定理論的科學性。有的學者強調中醫學理論缺乏邏輯的嚴謹性、明晰性和經驗的可檢驗性。
社會歷史視角對于中醫本性研究主要是借助非經典科學哲學的理論來分析中醫。集中于科學知識社會學和科學實踐哲學從實踐視角對于中醫本性的新闡釋,其強調中醫的治療實效和“地方性”;還有學者從文化立場強調中醫藥治病的文化性。
這三個研究視角依據不同的科學哲學理論,而實際上它們各自的理論指出的是不同的科學內涵。邏輯視角視科學為科學理論,因此科學的本性就是科學理論的本性;社會歷史視角視科學為科學活動(或實踐);而文化視角視科學為整個人類文化的一個子類。對于中醫的研究需要我們系統的應用三個視角的科學哲學資源,從三個層次全面說明中醫本性。原因在于,就整個醫學或者科學的發展而言,有的是理論,有的是實踐,有的是文化,而醫學具有三個方面的特性,是理論、實踐和文化三位一體的。
筆者認為,科學哲學理論經過上百年的發展,其積累的理論與方法到了可以將中醫學理論作系統分析的時候了。
關鍵詞:中醫 經典科學哲學 科學知識社會學 地方性知識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