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緒論

一 問題的提出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發展,中國各個領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綜合國力和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總體上實現小康,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我們也看到,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里,中國社會各個領域的發展極不平衡,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忽視了社會各方面的整體、協調發展,出現了一系列的社會矛盾和問題,如經濟結構失衡、地區發展不均衡、貧富兩極分化加大、生態環境惡化、資源浪費嚴重等。隨著改革開放的繼續推進,中國社會生活的整體性、各種社會要素的關聯性、社會實踐的豐富性及社會問題的復雜性將日益顯現。這必然要求哲學社會科學從理論上作出回應,為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水平提供智力支撐。馬克思主義作為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在面臨新世紀的復雜問題和局面時更應義不容辭地提供思想指導。

160多年前,馬克思生活的社會是一個以資本、貨幣、商品為中心的片面發展的社會。為了超越這樣一個物欲橫流、物統治人、奴役人的社會,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馬克思創立了以實踐為基礎的歷史唯物主義。在這一新的唯物主義看來,人類社會是一個有別于動物世界的有機整體,應該“是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是存在和本質、對象化和自我確立、自由和必然、個體和類之間的抗爭的真正解決”,“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質的統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2頁。。由此出發,馬克思揭示了人類社會的基本結構、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本條件及基本規律,形成了立足于實踐的社會有機體思想。馬克思把社會比做有機體,認為社會是“一切關系在其中同時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社會機體”,構成社會的各個系統與要素之間、要素與要素之間、系統與環境之間彼此聯系、相互作用,使社會成為“一個能夠變化并且經常處于變化過程中的有機體”《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2頁。。并且強調“每一個社會中的生產關系都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決不能“把社會體系的各個環節割裂開來”同上書,第143頁。。從而克服了以往那種僵化、機械、片面地理解和看待社會及其運動發展的思維方式。馬克思社會有機體思想揭示出社會是一個由各種要素和結構組成的有機整體,這些要素和結構之間發生著各種聯系并由于相互作用而引起社會的運行發展,展現了人類社會及其發展的整體圖景。這一深刻的思想為我們面對新世紀日益豐富的社會實踐、愈加復雜的社會問題提供了一種整體的視野、有機聯系的分析范式和可能的系統解決方法。而且,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社會有機體思想本身亦具有重要的理論研究價值。因此,從理論和現實層面都亟待加強對馬克思社會有機體思想的深入研究。

(一)馬克思社會有機體思想研究的理論意義

第一,有利于深化歷史唯物主義研究。

馬克思社會有機體思想是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把社會看做是由特定的要素、結構組成的有機開放系統,是運動著、發展著的有機整體。社會有機體是一個囊括人及其全部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和過程的、跨層次的總體性范疇,是由人和全部社會生活構成并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運動著的有機整體。我們知道,歷史唯物主義理論是從總體上闡述人類社會及其發展的一般規律的學說,因此,其研究對象就是社會,就是社會有機體。歷史唯物主義實際上就是要闡明社會有機體的本質規定及其運動發展的基本規律。馬克思在分析人類社會,尤其是在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分析時,便是把它作為一個充滿矛盾、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復雜的有機系統,并在矛盾和相互作用中把握了資本主義社會乃至社會運動發展的一般規律的。開展馬克思社會有機體思想研究,必然會涉及歷史唯物主義的一系列基本范疇和理論,比如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基礎、上層建筑、社會存在、社會意識、社會結構理論、社會形態理論、世界歷史理論,等等。這些范疇和理論都只是對社會生產生活的某一些特定領域的規定和闡釋,即便其中揭示了社會最主要和最根本的方面,但也并不能用主要方面取消各個方面,用根本理論代替全部理論,歷史唯物主義絕不僅僅限于對社會的經濟方面的研究。社會有機體作為歷史唯物主義理論中的一個總體性范疇,統括了社會生產生活及其過程的全部構成要素和條件,把人的經濟生活、政治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及其在當中所形成的人和自然的關系、人和人的關系、人和社會的關系全部涵蓋在內。馬克思從社會有機體范疇出發,遵循著人類社會運動的自然歷史過程,在社會的基本要素和結構的彼此聯系和互相作用中探究各種社會現象的發生和發展,探求每一個現象對其他現象以及整個社會生產生活的影響,從中發現各種社會現象之間相互聯系和作用的一般規律,以及社會正常運動發展對各種要素及其相互關系的一般要求和達到這些要求的基本條件。從而,完成了對人類社會及其運動發展規律的研究。因此,對馬克思社會有機體思想進行研究,有利于從整體和“活體”意義上揭示社會結構和社會運行發展狀況的全貌,有助于綱舉目張地審視并帶動歷史唯物主義各種范疇和理論的研究,使我們從整體上能更完整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歷史唯物主義理論體系,對于深化歷史唯物主義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價值。

第二,有利于思維方式和實踐方式的現代化、科學化。

思維方式是指定型化了的思維方法,它是一定時代的實踐的產物,帶有強烈的時代特征。古代人擅長直觀和思辨,近代人發展出實證和分析,現代人的思維方式則是奠定在系統控制和動態綜合的科學方法論基礎上的。人類的思維方式伴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同時,也促進實踐方式的發展變化。人類思維方式的每一次革命,都是實踐的結果,但思維方式一經定型又反過來對人類社會生產和實踐發生重大影響。思維方式和實踐方式是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辯證統一關系。不同時代總有轉變思維方式和實踐方式的歷史任務。現代社會要轉變的思維方式是傳統哲學即理論哲學所遵循的還原論思維方式,它具有與現實脫節、高度抽象和思辨的弊端,因而越來越阻礙了實踐方式的變革與發展。馬克思社會有機體思想以現實的人為出發點,立足于社會實踐,不僅把人類社會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和把握,而且深入社會有機體的內部,分析了構成社會的各個要素及其基本結構和運行狀態,揭示了社會有機體的發展是一個合規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統一過程。它既要求在宏觀的整體把握中去探幽入微,認識要素、結構等細節,又要求在具體分析各種要素,尤其是深入探究決定性因素的基礎上去勾勒全局,把握整體;既注重揭示社會的根本方面,又強調闡明社會的整體面貌,堅持二者并重,相輔相成。從而實現了思維方式的革命性變革,真正適應并促進了實踐的發展。所以,對馬克思社會有機體思想的研究將有利于我們克服孤立刻板的、僵化教條式的思維模式,在實踐中充分注意到社會生活各要素的具體性和彼此關系的復雜性,從而有助于我們實現思維方式和實踐方式的現代化、科學化。

(二)馬克思社會有機體思想研究的實踐意義

首先,深入研究馬克思社會有機體思想有利于我們樹立整體意識和系統觀念,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水平。

馬克思把社會比喻為“有機體”,這一范疇把不同層次的社會現象和社會各個領域之間的聯系環節都囊括在內,認為任何一個構成要素都應放在社會有機體這個總系統中去探究它與整體之間、與其他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與互動作用。只有正確認識社會有機體中系統與要素之間、結構與功能之間、穩定與動態之間的關系,才能發現社會有機體正常運行的現實條件,揭示其發展的必然趨勢。這有助于我們認識到,在實踐中如果只片面發展某一領域而忽視其他方面,將必然導致社會機體的失衡,損害其整體的良性運行。任何單一領域的發展都無法實現社會整體的發展與進步。因此,馬克思社會有機體思想有利于澄清過去在社會及其發展問題上出現的一些理論認識和具體實踐的偏差,樹立整體意識和系統觀念,將社會作為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來考察和對待,充分注意到社會生活各要素的具體性和彼此關系的復雜性,遵循社會發展規律的內在要求,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水平,避免社會改革和發展中不必要的代價,通過各項改革措施和制度建設,激發社會有機體的活力,促進系統優化和整體功能的提升。

其次,開展馬克思社會有機體思想研究有利于探究社會有機體均衡發展的可持續機制,化解社會風險。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社會處在急劇的社會轉型過程中,體制轉變、階層分化,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變遷和發展,即正在實現社會現代化。但如同烏爾里?!へ惪耍║lrich Beck)所言,風險是現代化本身的結果,隨著現代化的發展步伐,風險已經滲透到我們的生產生活中,諸如生態風險、環境風險、經濟風險、政治風險、技術風險,等等。而且,中國在現代化的過程中還經歷著一個巨大的體制轉型的變革,其中也蘊涵著各種風險。此外,全球化所帶來的如氣候問題、能源危機等風險也需要中國與世界各國一起面對。所以,中國面臨的社會風險是疊加的,表現為所謂的“風險共生”。因此,我們在享受現代化成果的同時,也將承受著相應的代價——風險。從社會構成要素差異性的角度看,現代化即是由傳統的同質社會向異質社會的轉型。對于傳統的同質社會,馬克思曾用“一袋馬鈴薯”比喻社會內部各種同質要素之間的松散狀態,而把現代社會看成是由各種異質要素相互聯系作用而結成的分工合作的“有機系統”,即“社會有機體”?,F代社會的正常運行將日益依賴于社會有機體中各種要素、環節、結構之間的密切聯系和相互作用。一旦機體中出現任何要素的缺失、結構的失序、運行的失衡都會導致風險的產生或是加劇。所以,從這種意義上講,風險的產生就是源于社會有機體的非均衡發展。開展馬克思社會有機體思想研究有利于探究社會有機體中人、自然、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子系統以及子系統中各個要素之間彼此依賴、互相作用的均衡發展機制,為有效地化解社會風險提供重要的路徑選擇。

再次,深入研究馬克思社會有機體思想有利于我們完整準確地理解科學發展觀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深刻內涵。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完整系統地提出科學發展觀的概念和思想,指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推進各項事業的改革和發展。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概念,十六屆六中全會進一步深入探討了和諧社會建設的若干重大問題,和諧社會著眼于社會整體發展,要求社會有機體中的各個部分、各種要素處于一種相互協調的發展狀態,構建和諧社會,意味著要使整個社會成為一個不斷協調發展、健康成長、充滿活力的有機體。

馬克思社會有機體思想強調社會是一個有機整體,社會的發展也是一種整體的發展。社會發展的整體性根源于社會的整體性存在。人類社會是由人、經濟、政治、精神文化等諸要素交互作用而構成的一個高度復雜的有機整體。在這一有機整體中,每一種因素都以整體為背景活動,都作為整體的一個構成要件而發揮作用,都服務于整體功能的實現,都與整體中的其他因素相依并存。人類社會作為一個有機體,不但要求各種要素和各種關系的變化發展有章可循,而且將各種交往方式與規范整合為一個協調的體系,以之對整個社會有機系統實施調節,保證自身的穩定、優化和發展。由于人類社會不僅表現為各種社會形態相繼演進的歷時狀態,還表現為同一社會內部不同要素和結構的互相依存的共時狀態,甚至于在整個世界歷史層面上表現為不同區域、不同民族、不同國家和不同社會形態并存的共時狀態。這些因素又彼此聯系、相互作用構成一個世界性的大系統,并在這種互相關聯中實現自身的發展以及整個人類社會的進步。不言而喻,人類社會是一種整體性的存在,這決定了社會的發展也必然是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整體發展。然而,長期以來,人們卻忽略了社會是一個整體性存在的事實,進而忽視了對社會整體發展的研究,致使各種片面理解的發展觀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實踐。馬克思社會有機體思想強調社會是一個有機整體,社會的發展也是一種整體的協調發展,整體性地把握社會及其發展恰是馬克思社會有機體思想的突出特點。馬克思社會有機體思想睿智深邃,蘊涵著豐富的養料,深入研究這一思想對于我們完整準確地理解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浑源县| 会理县| 五家渠市| 大同县| 开原市| 崇明县| 齐齐哈尔市| 庆云县| 开封市| 丽水市| 鄄城县| 肥西县| 富蕴县| 蒙山县| 浦江县| 依兰县| 奎屯市| 沾益县| 莒南县| 临沂市| 习水县| 得荣县| 民权县| 伊宁市| 长泰县| 班玛县| 繁昌县| 城口县| 肃南| 炉霍县| 唐山市| 新乡县| 天等县| 呼图壁县| 台湾省| 棋牌| 霍林郭勒市| 乌什县| 泽州县| 公安县| 安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