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流通產業公益性產品內容
流通產業公益性歸根結底體現為整個行業對優化農業、制造業生產資源配置,滿足居民消費需求的作用;但這并不意味著需要將流通產業作為純粹的公益性行業來運作,這是由其本身所具有的競爭性所決定的。由此帶來的問題是,流通領域中哪些職能具有公益屬性需要政府介入?
這里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原則。第一,具有明顯公共產品屬性。在這種情況下,所形成的產品、服務或中間成果的受益對象有幾種可能:范圍較大且具有不確定性(非排他性),本身可以認為具有“公眾利益”屬性的;受益對象本身能夠確定,但屬于弱勢群體,無力承擔成本投入的;需要在其他方面引導受益對象的行為,不加以補償無法達到目的的。第二,需要以強制性方式推行以達到全局性目的,即經濟學意義上具有規模經濟、范圍經濟的內容,也包括維持整個流通產業正常運行所必要的制度基礎。第三,市場主體自發行為難以達成,一般是協調成本過高,需要第三方力量加以組織的。
關于流通公益性產品內容,不少學者對此進行了相應研究。趙榮和鐘永玲(2008)認為,流通公益性建設的主要內容包括信息服務、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農產品質量監管包括農產品質量分級分類包裝標準體系、質量檢測體系、產品認證體系和質量監督制度等。宋則和王水平(2012)
指出,我國流通領域公共產品主要包括流通業安全評價預警體系,農產品批發市場,農產品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廢舊消費品回收,城市基層社區商業服務業項目等。馬龍龍(2012)
認為,流通公益性核心建設內容包括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的投資,冷鏈倉儲、物流系統的投資,農副產品市場信息系統的投資等。中國商業經濟學會(2013)
則認為,流通產業的公益性項目或產品主要包括法律政策制度、流通基礎建設如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物流園區、條塊統籌完善環節銜接、流通標準體系和信息化建設、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等。一般來看,流通公益性的主要切入點和內容主要集中在產業安全防護、農產品批發市場、冷鏈基礎設施、公共信息服務平臺、交通設施、物流設施、安全質量平臺、流通標準化、城市社區商業設施等方面。
具體來看,流通產業公益性產品應具備以下作用和功能。
一 流通產業公益性產品的作用表現
從總體上講,流通產業的核心功能是將商品從生產者領域到消費者手中的價值實現過程,通常包括商流、物流、信息流三大方面。在完成這一核心任務的同時,產業運行過程中的大量活動及其結果都具有“正外部性”的特征,這些活動本身或者承載實體可以被歸為流通產業公益性產品。總的來說,流通產業公益性產品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基于滿足需求的公益性作用
流通產業的一項重要職能是滿足最終消費需求,由此也會產生明顯的外部性作用。從宏觀上看,消費需求的滿足直接關系到勞動力的再生產和人力資本的形成,對于整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從微觀上看,滿足居民消費需求是推進城鎮化建設的重要保證,便利化的商業設施在城鎮規劃和社區新建過程中起著必不可少的配套作用,進而有利于城市布局乃至國家經濟水平的整體提升。
(二)基于實現銷售的公益性作用
流通產業的活動承接了制造業環節完成生產的商品,具有履行銷售的職能。在這一過程中,流通產業能夠為上游制造商提供有助于產品改進的需求信息,甚至以零售商品牌的形式直接參與商品設計和發包生產,起到促進創新的積極作用。與此同時,通過流通產業的集采分銷與專業物流,能夠有效節約社會流通成本。進一步地,流通領域的產銷銜接包含商品價格形成過程,這種價格信號既能夠促使生產部門調整生產結構,也能夠發揮引導產業結構優化的作用;并且,在農產品等具體領域中,價格信號對于保障生產,維護國民經濟正常運行還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二 流通產業公益性產品的層次性
公益性產品因為其“正外部性”涉及對象的范圍不同而具有層次性,流通產業公益性產品在層次性上也有所體現。
(1)全球性流通產業公益性產品,主要包括能夠用于國際救援的糧食儲備系統,服務于跨國公司的物流基礎設施以及跨境電子商務平臺體系。
(2)全國性流通產業公益性產品,主要包括宏觀性的發展規劃、產業政策與法律體系,全國性應急物流和重要商品儲備體系以及各類輔助運行設施等。
(3)地方性流通產業公益性產品,主要包括農產品批發市場、地區性物流基礎設施以及廢舊物品回收等。
(4)集體性流通產業公益性產品,主要包括社區商業和社區生活服務業。
三 流通產業公益性產品內容范圍
綜合來看,從流通產業的具體內容上講,目前認為具有公益性的產品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滿足基本生活需要的流通產業公益性產品,主要包括社區商貿和社區服務業等。
(2)保障國家安全需要的流通產業公益性產品,主要是指糧食、原油等重要戰略物資儲備以及應急物流體系。
(3)支撐產銷活動開展的流通產業公益性產品,主要是指能夠提高流通效率、節約社會成本的硬件設施和軟件平臺,包括道路、倉儲等物流設施,農產品批發市場,各類追溯體系,信息平臺等;新型流通技術的開發與應用,以及廢舊物品回收(逆向銷售與物流)等也屬于這一范疇。
(4)優化經營活動環境的流通產業公益性產品,主要包括產業規劃、產業政策、法律體系、技術標準等。
目前,相對于經濟發展水平而言,我國流通產業公益性產品呈現總體供應不足態勢。由于多由私人部門直接提供流通產品與服務,使得流通產業的公益性無法得到有效體現,這種以追求營利為主的提供方式也造成了產業功能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未來,我國應當增加流通產業公益性產品的供給,適應新形勢下政府發揮公共職能的要求。與此同時,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國家間經濟聯系日益緊密,各國對公共服務、公共安全等全球公共產品的需求愈加強烈。我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還應當在維護國家主權的同時,通過加強和國際非政府組織合作與強化區域合作,積極參與全球公共產品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