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清民國時期杭州對外貿易研究:1895~1937
- 馬丁
- 583字
- 2019-01-04 12:47:34
第二章 清末杭州開埠始末
在闡述晚清民國時期杭州對外貿易研究時,我們有必要敘述一下清末杭州開埠的始末,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厘清頭緒,把握和分析晚清民國時期杭州對外貿易研究的來龍去脈以及主要矛盾和關鍵點。1895年4月17日,中日《馬關條約》簽訂。該條約第六款第一條規定:“現今中國已開通商口岸之外,應準添設下開各處,立為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往來僑寓,從事商業、工藝、制作。所有添設口岸均照向開通商海口或向開內地鎮市章程一體辦理,應得優例及利益等亦當一律享受:
一、湖北省荊州府沙市。
二、四川省重慶府。
三、江蘇省蘇州府。
四、浙江省杭州府。
日本政府得派遣領事官于前開各口駐扎。”
根據該條款約定,以上四個城市從兩國全權大臣畫押印日起,“六個月后,方可照辦”。雙方約于1895年5月8日在煙臺換約,并商定在換約后,速派全權大臣會同訂立通商行船條約及陸路通商章程。1896年7月21日,《通商行船條約》在北京簽訂。1896年9月27日,《杭州塞德耳門原議日本租界章程》在杭州簽訂。1897年5月13日,《杭州日本租界續議章程》在杭州簽訂。以上有關杭州開埠的重要條約的簽訂,從時間上理順了近代杭州被辟為通商口岸的過程。雙方商約花費兩年多的時間,最終確定彼此在新開口岸的權利和義務。而實際上,在馬關條約簽訂后不久,日本的商民就已經進入杭州開始商貿及其他活動。杭州開埠是日本等西方列強以經濟目的打開中國內地市場計劃的又一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