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史前時期人類活動的遺跡與空間

在遙遠的新舊石器時代,人類活動的足跡已經廣泛出現在北京地區。根據目前已有的考古調查,北京及周邊地區遍布著新舊石器時代人類活動的化石與遺址。舊石器時代初期文化的代表,是周口店北京猿人化石及其相關遺存。新石器時代早期代表性文化遺存有門頭溝東胡林村墓葬;平谷區上宅遺址、北埝頭遺址和密云縣燕落寨遺址、房山區鎮江營遺址屬于中期遺存;昌平雪山遺址,包括一期文化遺存和二期文化遺存,都屬于晚期文化遺存。較之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存大大豐富,由此可以探知人類活動的蹤跡。從考古材料上看,北京地區不僅原有的各部族關系密切,外來部族也不斷出現。既有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也有延慶山戎遺址,同時還分布著許多細石器文化遺存,這是生活在北京平原地區的農業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互相影響、滲透、融合的結果,體現了各自的民族特性。自傳說時代開始,活躍在北京地區的各氏族、部落彼此交往,經濟和文化的紐帶逐漸取代了血緣紐帶,形成具有共同地域、共同語言、共同經濟形態和共同文化的人類共同體。

上宅二期文化遺存,包括很多陶器、石器、骨器。以壓印“之”字紋和抹壓條紋為突出特點的器物,在東北新樂下層文化、遼西紅山文化、中原磁山文化中,都能找到相近似的因素,這應是相鄰地區不同文化間相互交流與融合的結果。上宅二期文化遺存介于中原與北方兩大原始文化區之間的接觸地帶,是一種新的、以自身特點為主、在不同時期不同程度地受到南北文化影響的地方類型文化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考古四十年》,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年版,第27頁。。這就意味著,在新石器時代,北京地區已是不同部落文化交錯存在的區域。

更多的考古發現表明,北京地區的古人類在不同部落、族群之間乃至與周邊區域的人們,都有著直接的密切往來,或者由于同一個文化群體遷徙分散到不同區域,從而在文化上往往表現為同一類型。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發掘隊1960年試掘赤峰藥王廟、夏家店遺址后確立的夏家店下層文化,主要分布在燕山山地和遼西及內蒙古東南部地區。在北京地區,有昌平雪山三期文化遺存,房山琉璃河鎮劉李店商周遺址內發現兩座該文化屬性的墓葬,平谷劉家河村有商代墓葬,密云水庫中心島鳳凰山發現墓葬一座。此外,在房山區南尚樂鄉塔照村、鎮江營、西營三處遺址的地表,都發現了夏家店下層文化的陶片。

20世紀80年代初,有人指出燕山南北夏家店下層文化有相當差異,當各有自身來源,故將燕山以南者稱為夏家店下層文化燕南類型李經漢:《試論夏家店下層文化的分期和類型》,載《中國考古學會第一次年會論文集》,文物出版社1979年版。。有的研究者則進一步分析了兩地區的異同,認為是兩個源、流不同的考古學文化韓嘉谷:《京津地區商周時期古文化發展的一點線索》,載《中國考古學會第三次年會論文集》,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文啟明:《冀東地區商時期古文化遺址綜述》, 《考古與文物》1984年第6期。。還有一種意見認為,兩地區屬于一種文化,燕山以北地區年代偏早,燕山以南地區出現稍晚,其文化中心有由北向南發展的趨勢郭大順:《豐下遺址陶器分期再認識》,載《文物與考古論集》,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地處燕山南麓的北京,無疑成為多種文化交錯的合適土壤,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的一連串問題,似乎最集中地反映在這里。不僅秦以前如此,從南北朝到遼、金、元、明、清,這里依然是民族融合的重要場所蘇秉琦:《中國文明起源新探》,遼寧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1—42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江市| 托克托县| 奎屯市| 富顺县| 晋城| 岢岚县| 三都| 邢台市| 门头沟区| 吐鲁番市| 仁布县| 都安| 南投市| 晋城| 广河县| 阳谷县| 司法| 天峨县| 巨野县| 宁武县| 仁寿县| 锡林郭勒盟| 房山区| 达孜县| 灵璧县| 甘肃省| 黄浦区| 盐津县| 泰和县| 碌曲县| 肥乡县| 冀州市| 乐平市| 阜康市| 敖汉旗| 清新县| 若尔盖县| 扎赉特旗| 南丹县| 洪雅县| 平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