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代際沖突中老人行動方式變遷研究:以安徽省S縣Y村為例
- 喬超
- 1358字
- 2019-01-04 12:42:44
第三節 研究思路與章節安排
一 研究思路
本書以農村老人為主要研究對象,以老人在家庭代際沖突中的行動方式為研究主題。對農村老人在家庭代際沖突中的行動方式進行分析,研究的時間跨度為改革開放至今的30多年。本書的問題是,在改革開放至今的歷史時期內,農村老人在家庭代際沖突中的行動方式是什么?他們都動用了哪些資源作為行動的策略?他們行動背后的價值訴求是什么?圍繞這些問題,本書具體展開以下問題:
第一個子問題:改革開放至今,老人在家庭代際沖突中采取了哪些行動方式?他們采取的行動方式是否發生了變化?
第二個子問題:改革開放至今,老人在家庭代際沖突中,他們動用了哪些物質資源、人際資源、輿論資源來支撐其在沖突中的行動?他們的行動策略選擇是否發生變化?為什么會發生變化?
第三個子問題:改革開放至今,老人在家庭代際沖突中行動的真正動機是什么?他們究竟為了何種價值訴求?他們的價值訴求是否發生變化?以及為什么會發生變化?
第四個子問題:從結構層面看,為什么不同時期的行動方式會有變化?
回答了不同時期內老人在家庭代際沖突中的行動方式,并且從結構層面對之進行解釋,也就較為完整地回答了本書的主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代際關系也在這一過程中悄然發生了變化,作為家庭代際關系主體之一的老人,其行動方式也在悄然發生變化。本書主要從老人的視角出發,通過詳細詢問、參與觀察,力爭能夠深入到老人的內心世界中,挖掘出他們行動方式的真正動機,使得我們能夠更為清晰地認識農村老人,進而去尊敬老人、幫助老人。
二 章節安排
本書共分七章,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章 導論
家庭作為社會細胞,歷來是社會學關注的重要領域,家庭代際沖突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本章提出了老人在代際沖突中行動方式變遷的研究問題,對既有家庭代際關系、代際沖突、老人行動等相關文獻進行了梳理,并說明了這項研究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第二章 研究設計
本章說明了實地研究調查點選取的原因以及被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主要介紹筆者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即深度訪談法、參與觀察法以及文獻資料法;并呈現出本書的思路和章節安排。
第三章 代際沖突及老人行動方式變遷
本章主要討論改革開放至今,老人在家庭代際沖突中的行動方式發生了哪些變化。通過整理調查資料后發現,他們的行動特征主要表現為弱化與私密化的過程。本章將主要呈現隨社會結構的變化,老人行動方式變遷的一個全景圖。
第四章 老人行動的策略選擇
第三章的分析發現,隨著社會結構的變遷,老人在家庭代際沖突中的行動方式呈現出弱化與私密化的特征;那么,他們在行動中都動用了哪些資源?這是本章重點回答的問題。
第五章 老人行動的價值訴求
作為行動主體,老人的社會行動背后的價值訴求是什么?通過整理資料發現,他們的價值訴求主要有經濟、權力、情感和聲望四個方面。我們還發現,隨著家庭代際關系的轉變,他們的價值訴求亦發生變化。那么,改革開放以來,老人行動的價值訴求都發生了哪些變化?這是本章重點探討的問題。
第六章 社會結構變遷與老人行動
本章重點討論行動變遷背后的社會結構原因,將行動邏輯放在社會結構變遷的邏輯下進行透視,或者說,從社會結構變遷的邏輯下窺探行動邏輯變遷。
第七章 結論與討論
本章將在總結前述章節的基礎上提煉出本書的結論。另外,還將對相關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進行討論,并指出本書的貢獻與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