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探索內生增長模式提高產業競爭力 本文發表于2004年6月18日《證券時報》。

在探索國內產業發展軌跡時,我們需要一些新的視角。眾所周知,中國經濟在2003年之后,出現了新的增長。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這些增長主要是由基礎性產業和高額投資推動的,其中尤其以銀行借貸資本發揮的作用為大。同時有證據顯示,中國的萬元GDP資源消耗系數遠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宏觀調控的主要著眼點是控制供給、控制源頭,如收縮銀行信貸、控制土地供應、停止行政審批立項等。這些手段會在短期內收到使過熱的經濟數據下降的作用,但不是提高整體經濟效率的有效方法。

保持經濟長期穩健增長的唯一手段是競爭優勢。競爭優勢產生于兩個方面,一是產出,二是效率。考慮到就業問題的壓力,中國的宏觀管理政策經常會照顧到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但其實勞動密集型產業擴張的半徑非常有限,而資本和技術密集的產業,由于技術外溢而產生的報酬可能有遞增的現象。實踐證明,以報酬遞增為主要特點的內生增長模式是維持產業長期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條件。

內生的經濟增長從何而來?只能靠人力資本的長期積累和技術外溢,而人力資本的積累是從對技術的研發、創造和革新中來的。如果我們對人力資本的評價體系存在偏差,如文憑主義、背景主義、權利主義等,就很難形成長期的內生經濟增長模式路徑。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依存度逐漸提高,享受國際貿易帶來的商品和服務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然而,目前在電力、空調、汽車、電子等行業,其產品中的核心部件或核心技術,絕大多數仍然由國外提供。而我國以加工工業為主體的商業模式對這些產品的增加值很小,以代工為主的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既低且不穩定。

大量進口和使用國外高附加值產品,需要國內儲蓄的長期支持和經濟長期穩定增長所產生的收益支持。實際上,當我們把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和資本外逃考慮在內,計算我國可利用的實際儲蓄余額時,可能并沒有外界夸大得那樣多,尤其是作為可投資的現金資產更要大打折扣。近年來,我國工業技術的自我價值創造和價值增加,還沒有出現實質性的拐點。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客觀上講,主要是一個技術密集型產品的消費過程。如果自身儲蓄曲線不斷下降,改善自身處境所消耗資源的曲線不斷上升,兩條曲線一旦出現交會點,而內生增長模式仍不能發揮作用的話,中國經濟就會長期下降。

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積累,中國年國內生產總值已相當于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的約1/8。在如此巨量的經濟積累和流量運行的條件下,政府政策和產業界應當為改善有利于價值創造的環境而努力,將內生增長模式作為支持一個經濟體長期發展的必要條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顶山市| 文山县| 五莲县| 阿城市| 临沧市| 廊坊市| 海伦市| 廊坊市| 垦利县| 共和县| 新闻| 大兴区| 淮安市| 旌德县| 六安市| 文安县| 保德县| 新和县| 板桥市| 同德县| 自贡市| 宜州市| 应城市| 肥西县| 黄骅市| 禄丰县| 苍溪县| 泰兴市| 博野县| 陆川县| 广德县| 仁怀市| 甘洛县| 伊春市| 苗栗县| 吉安县| 辽中县| 呈贡县| 阿拉善右旗| 江都市| 三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