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威社會經濟發展研究
- 姚麗娟
- 2203字
- 2019-01-04 12:26:03
第二章 部分國家在低碳轉型中的主要行動
第一節 英國、日本和美國推進低碳經濟措施簡介
英國可以看作低碳經濟的先行者和急先鋒,從2001年開始,英國成為首個開始征收氣候稅的國家,并推出了配套的氣候稅減征措施。2003年,英國首次以政府文件形式正式提出了低碳經濟概念,它以能源白皮書的形式宣布到2050年從根本上把英國變成一個低碳經濟國家,把發展低碳經濟置于國家戰略高度。同年,英國政府制定了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指出英國未來發展面臨三個巨大挑戰:環境惡化、本土能源供應量下降以及現有能源基礎設施更新。英國副首相普雷斯科特指出,只有通過低碳路徑才能實現可持續性目標。之后,2007年7月美國參議院提出了《低碳經濟法案》,2007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制定了世人關注的應對氣候變化的“巴厘島路線圖”。2008年7月G8峰會上八國表示將尋求與《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其他簽約方一道共同達成到2050年把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減少50%的長期目標。2009年7月,英國政府公布了《低碳轉型發展規劃》白皮書(The UK Low Carbon transition Plan,以下簡稱《規劃》),這是英國第一個為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立法并發布《2008氣候變化法案》后,在應對全球變暖方面采取的又一舉措,也是全球首次將二氧化碳量化減排指標進行預算式控制和管理,確定“碳預算”指標,并分解落實到各領域,標志著英國政府正主導經濟向低碳轉型。在該文件中,提出對溫室氣體排放目標進行預算式控制和管理,對之前提出的“碳預算”概念進行有效補充,提出到2020年將碳排放量在1990年基礎上減少34%,其內容涉及能源、工業、交通和住房等多個方面。“英國低碳轉型計劃”的核心內容是英國實現低碳轉型的具體措施安排,以期實現2020年碳排放量較2008年減少18%、較1990年減少34%的目標,并提出2050年碳排放量較1990年減少80%的遠期計劃。轉型計劃側重點在于減少碳排放量、保障能源安全、謀求經濟機會最大化、保護弱勢群體這四方面。計劃闡述了具體將要采取的措施,提出了明確的時間表。為了使措施更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圍繞產生碳排放的不同主體,按照電力部門、家庭和社區、工作場所和就業、交通系統、農業、土地及廢物管理的次序依次列出具體措施。英國呼吁通過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大會達成有關協議,以應對當前的氣候變化問題,并于2009年6月發布的《通向哥本哈根之路》一文中對具體的實現方式進行了說明。
20世紀70年代初期,面對石油危機帶來資源匱乏的實際情況以及產業發展和環境污染的現實矛盾,日本政府加快實施了以產業“綠色化”為核心的產業結構調整。首先,70年代開始,日本從治理惡性通貨膨脹入手,調整產業結構,大力開發節能技術,開發新能源,開展“企業能耗瘦身”運動,工業化發展的重點從基礎材料型產業向汽車、機械、電子加工等組裝型產業轉移。其次,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大力開發節能技術、新能源和石油替代技術。日本分別于1974年和1978年提出了“日光計劃”和“月光計劃”。前者是太陽能、煤能、地熱和氫能等新能源開發計劃,后者強化對節能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提高能源轉換效率,回收和利用尚未被利用的能源。政府還鼓勵和支持生產廠家通過技術創新的手段,盡量降低家用電器的耗電量。此外,加大治理污染和保護環境力度。雖然60年代日本對環保設備投資的比例很低,但一直保持上升趨勢,特別是1973—1976年,平均增速達到14%。在1970年的臨時國會上,日本一舉通過14部公害與環境相關法律,并在1971年設立了環境廳,統一管理全國的公害治理和環境保護事宜。在國民、企業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20世紀80年代初期,日本工業化過程中遺留下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2007年6月1日,日本內閣討論了一個新的環境戰略,表示要成為21世紀領先的環境保護國家,從技術管理和節能產品上保持領先地位。
在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美國科學院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梳理,將氣候變化分三個方面進行評估,分別為氣候變化的科學基礎是否扎實、氣候變化的影響有哪些并且如何適應、應對氣候變化的社會經濟與政策含義是什么,等等。波士頓地區是美國工業革命的搖籃,是最早完成工業化,也是最先發生傳統制造業外遷的地區之一。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波士頓地區的紡織、皮革、服裝等制造業部門的企業遷往南部等低成本地區,且愈演愈烈。在此情況下,知識密集的新興產業部門成為波士頓擺脫困境的重要選擇,從那時起該地區就開始了高技術轉型的歷程。經過多年的發展,20世紀50年代在波士頓的128公路區形成了高技術企業密集的產業區,其知名度僅次于硅谷。波士頓地區的成功轉型主要得益于:以麻省理工學院為核心的智力資源優勢,波士頓匯聚了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世界一流學府。其中,擁有美國最優秀的電子工程系和眾多高水平實驗室,享有“發明家大學”、“科學家工廠”等諸多美譽的麻省理工學院素有與企業界密切合作、科研與生產相結合的傳統。同時,聯邦政府資助的軍事開支也發揮了重要作用,軍事開支對高技術城市的促進作用在波士頓表現尤為突出。除此之外,風險投資在波士頓的高技術產業發展進程中也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事實上,美國第一家主要的風險投資公司正是誕生于波士頓。在美國進步政策研究所2001年大都市區創新指數的排名中,波士頓的風險資本得分名列第四。風險資本的投入為高技術企業的創業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在波士頓高技術產業的發展熱潮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2007年11月,美國進步中心公布了題為《抓住能源機遇:創建低碳經濟》的報告,指出美國已經在與環境和能源有關的關鍵綠色技術方面喪失了優勢,并提出了創建低碳經濟的10步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