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商丘歷史研究

開發利用歷史文化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商丘,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之一,歷史悠久,名人輩出,文物古跡星羅棋布,歷史文化資源豐富。通過對商丘文化資源的宣傳和科學規范的管理,在古代名人景點上下功夫,不斷開發利用歷史文化資源,實現商丘的可持續發展。

一 商丘歷史文化資源的基本內涵

位于豫、皖、蘇、魯四省交界處的商丘,不僅地理位置優越,而且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專家、學者將商丘定為“文化旅游區”,商丘市委、市政府將商丘定為“旅游商貿城”。這既體現了商丘歷史文化資源的豐富性,又說明了商丘的歷史文化資源與經濟發展的密切關系。盤點商丘歷史文化資源,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出來。

(一)旅游資源

商丘是國務院命名的第二批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這里是北緯34.5度文明的東端和龍頭。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商丘就有人類的活動,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商丘各地發現了原始社會時期的文化遺址,即龍山文化王油坊類型。商丘是傳說時期高辛氏的活動區域,是商朝前期、周朝宋國、西漢梁國和南宋初年的都城。由于是多朝故都,所以文化內涵豐富,文物古跡星羅棋布,其中商丘明代古城和西漢芒碭山梁王漢墓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另外,商丘還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30多處。商丘文物古跡西起民權白云寺,中經商丘古城,東到永城芒碭山漢墓,形成了三點一線、星羅棋布的文化旅游資源。

(二)傳統文化資源

中國傳統文化儒、道、墨中的道、墨兩家發源于商丘,名家惠施以及融合道、墨的思想家宋钘亦為商丘人,而儒家始祖孔子的祖籍又在商丘,孔子本人也多次回鄉講學,影響至深。可以看出,商丘是墨、道、名三個學派的發源地及儒家文化的重要來源和傳播區。到了西漢,梁國經學興盛發達,其中的《易》學已代表了整個西漢的發展水平,而且西漢《易》學諸派幾乎都與梁國有關。西漢梁國《易》學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丁寬和田王孫,丁寬“字子襄,梁人”, “號丁將軍,作《易》說三萬言”, “寬授同郡碭田王孫。王孫授施讎、孟喜、梁丘賀。由是《易》有施、孟、梁丘之學”《漢書·儒林傳》。。施讎、孟喜、梁丘賀是西漢傳《易》三大家,而三家皆源于丁寬、田王孫,由此可見,商丘《易》學之發展水平。《易》之外,還有《禮》學,梁國《禮》學代表人物是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漢宣帝時戴氏叔侄都以《禮》學立為今文經學博士,人稱大、小戴之學。二戴同其他經學大師一樣,以“博聞強識、通貫古今”的學風對古代各種“禮”進行兼收并蓄,他們根據后蒼所傳習的古《士禮》選編了《大戴禮記》和《小戴禮記》,二書保存了大量的西周、春秋時期諸如井田、宗法、月令、鄉遂、家庭、學校等制度方面的材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是研究我國古代奴隸社會很有價值的經典文獻。西漢梁人戴德、戴圣、橋仁、楊榮均為《禮》學名家。此說明商丘《禮》學之發達。

(三)名人文化資源

商丘物華天寶,人杰地靈,自古人才輩出。既有傳說中“三皇五帝”的代表人物高辛氏、燧人氏,也有諸如商湯、伊尹等明君賢相;有思想家、哲學家墨子、莊子、楊泉、楊東明、湯斌,也有文學家江淹、崔曙、侯方域;有教育家戚同文、竇克勤、劉廷詔,也有科學家王懷隱、李子金、杜知耕,有書法家王洙和書目文獻學家王堯臣。明清時期,更是商丘人才發揮極致的時期,據統計,當時登進士科者竟達400余人,近300人有著作傳世。其中入閣為大學士者就有沈鯉、宋權、李天馥3人,三品以上列居九卿之位的就有呂坤、宋、楊東明、侯恂、練國事、湯斌、宋犖等十余人。

(四)廟會文化資源

隨著歷史的滄桑巨變,商丘一些著名的旅游景點逐漸由原來的休閑觀光、進香朝拜,發展為物資交流貿易的大型廟會。商丘境內的廟會著名的有睢陽區的閼伯臺廟會、民權縣的白云寺廟會、永城市的芒碭山廟會、虞城縣的伊尹祠廟會、夏邑縣的孔子還鄉祠廟會、梁園區的朱臺廟會、柘城縣的胡襄廟會和睢縣的花大姐廟會等,這些廟會集文化娛樂、物資貿易、觀光旅游為一體,盛況空前,形成了獨特的商丘廟會文化。

二 商丘歷史文化資源的人文價值與社會價值

江澤民同志在1998年11月9日會見《中華文化通志》一書的部分編輯時說:“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巨大寶庫,也是人類社會的巨大寶庫。”“為后代研究中華五千年文化留下了珍貴的成果。”根據江澤民同志的講話精神來認識商丘的歷史文化資源,可以引發我們對商丘歷史文化資源人文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深深思考。

(一)經濟發展價值

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有著直接的經濟價值。伴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國家法定節假日時間的延長,全國各地無不重視歷史文化資源的經濟價值,旅游業已經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刺激消費的拉動點,以歷史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成了各地宣傳自己、發展經濟的一個成功模式。同時,地方歷史文化資源中還儲存著大量的經濟史資料,是發展地方經濟的重要信息庫。曾提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明朝著名思想家顧炎武,對地方史志的研究投入過巨大的精力,寫成了《天下郡國利病書》,論述了資源、經濟、稅制、徭役等方面的利弊,其中滲透了他的諸多“以史為鑒、經世致用”而“有利于國計民生”的政治經濟思想。商丘作為我國悠久古老的傳統文化資源的重心所在,從事傳統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無疑是實現商丘經濟騰飛的一個不容忽視的手段,尤其是在環境保護日益成為全球關注焦點之一的今天,這種“無煙工業”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資治價值

一個地方的歷史文化資源對于資治資政有著特殊的功能。歷史上先后有四個王朝在商丘建都,從而為商丘留下了豐富的資治經驗。由商丘而逐步發展起來的中國傳統文化的部分內容,不僅為商丘市委、市政府,也為我們的國家提出了政治和文化發展前景的借鑒和思考。商丘區位優越,地理位置重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商丘為政者應充分認識到建設商丘、加快商丘發展的重大意義。

(三)教育價值

一個人尤其是青年人,如果只知道國家史中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而不了解自己的祖輩、父輩的經歷和輝煌,不了解自己出生的村落、社區的變遷,那么就可能只是掌握了一些“歷史符號”,而沒有受到應該受到的歷史文化教育,沒有汲取真正的歷史文化素養。只有用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資源來教育商丘人民,才能達到發展商丘、振興商丘的目的。否則,便會數典忘祖、盲目為事,其結果可想而知。在商丘歷史上,有為反抗剝削和壓迫揭竿而起的農民起義領袖,有代表社會最底層的人民群眾思想反對戰爭、主張節儉的思想家,有高風亮節、為民請命的官吏,有追求知識、普及教育的先賢,有為了新中國的誕生而英勇捐軀的革命烈士……所有這些,都為我們提供了豐富而生動的教育素材。

(四)精神文明建設價值

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同時又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它不僅可以為經濟發展服務,而且有利于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服務;同時,歷史文化資源尤其是實物資源的利用和保護,可以增強人們對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意識,促進人們文化自覺意識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從而改善人們的居住生活環境并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既是物質文明建設的手段之一,也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

三 商丘歷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的戰略思考

隨著京九鐵路的通車,商丘作為又一個交通樞紐日益顯示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而現代文明和傳統文化資源的碰撞,既給我們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同時也給我們提出了嚴峻的發展任務。在“旅游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作為刺激消費的拉動點”理念的影響下,筆者認為商丘傳統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普及商丘歷史知識,加大商丘歷史文化資源的宣傳力度

商丘可以說是有山有水,有遺址遺跡、寺院宮觀和歷史陵寢,也有革命紀念地,其歷史文化資源內容極為豐富,但宣傳力度不夠,不為人們所認識。有一個鏡頭很令人痛心:京九鐵路通車前,中央電視臺“大京九”攝制組來到李香君的故居所在地——睢陽區路河鄉李姬園村,當主持人趙忠祥問及李香君的情況時,很多村民居然不知道李香君何許人也。這種對家鄉歷史知識的無知和淡漠,不僅村民如此,一些城里人也是如此。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普及商丘歷史文化知識的嚴峻而緊迫的課題。到目前為止,除了《商丘文史大觀》《宋州古今學人》《商丘通史》等著作和一些單篇研究文章外,尚沒有一本關于商丘歷史文化資源或者商丘文化景觀的學術性或通俗性著作問世,這與商丘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狀況很不相稱。《商丘通史》出版后,在商丘引起了很大的震動,新聞媒體爭相報道。很多人沒有想到商丘的歷史也能寫成大部頭的“通史”,沒有想到商丘還有這么豐富的歷史文化內容。2000年3月,在“商丘古城旅游區規劃論證會”上,與會的很多專家都提出了關于商丘歷史文化資源的宣傳問題。這些專家、學者的建議很有針對性,也很有見地。目前,對于商丘的歷史文化資源不是沒有宣傳,問題是宣傳力度不夠,宣傳空洞,沒有實際內容,拿不出令人信服的東西來。

(二)打好商丘古代名人這張牌

商丘既然名人輩出,那么我們在開發利用商丘歷史文化資源時就要打好商丘古代名人這張牌。據新出版的《商丘通史》統計,有史可查的商丘名人315人,“其中絕大多數屬于 ‘國家級名人’,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梁’”李可亭等:《商丘通史》(上編),河南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我們應該為商丘擁有這么多名人而自豪。但是,對名人資源的開發,我們還非常滯后,名人很多,但我們開發利用的很少,絕大多數歷史文化名人都是孤單單地躺在書卷中、躺在書堆中發揮不了作用,甚至為了一個名人的故里等問題你爭我奪,達不到內部的統一,沒有人出來論證和協調。如何讓名人走出書本,讓古代的名人“活”起來,用市場經濟的思路推動商丘經濟的發展,這應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不小的考題。

(三)旅游發展:立足市區,放眼周邊

開發利用商丘旅游資源,應采取立足于商丘市區而又放眼周邊的原則,要點面結合,要立足于現有基礎,在現有基礎上開發利用,盡量少搞或不搞新項目。立足市區,就是立足睢陽區歸德古城,重點保護和開發古城、護城河和城湖,同時開發附近的閼伯臺、燧人氏陵、八關齋、商祖苑、張巡祠及城內的壯悔堂。歸德古城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應采取多保護、少開發的原則。歸德古城建成于1511年,即明朝正德六年,而且護城河和因之而形成的城湖也保存完好。眾所周知,我國的古城中,明清古城保存較為完好的已經不多了。商丘古城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所以,商丘旅游文化資源的開發應以歸德古城為龍頭。放眼周邊,就是在重視歸德古城保護和開發的同時,也要重視市區以外的旅游資源。從西往東如民權白云寺、睢縣城湖、虞城木蘭祠、夏邑孔子還鄉祠和永城芒碭山游覽區等。其中位于豫皖邊界的芒碭山是歷代風云際會、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名勝薈萃之地,其景點主要有西漢梁國漢墓群,秦末農民起義所留下的遺跡(主要有劉邦斬蛇起義處、紫云洞、陳勝墓等),孔子周游列國時在芒碭山留下的遺跡(主要有孔子避雨處、曬書臺等),三國時期曹操、張飛在芒碭山活動時留下的遺跡(如張飛寨)等。其中梁孝王墓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四)管理要科學、規范

就筆者親眼所見,在旅游資源管理規范方面,存在的問題很多。像類似于“莊子故里成了曬麥場”的情況,閼伯臺有,木蘭祠有,孔子還鄉祠也有,游客看后,感嘆良多,大家只能來一聲無奈的嘆息。在導游方面,目前只有革命紀念地和芒山漢墓的導游員還算基本可以,其他景點的導游都需要從各方面培訓,提高其導游水平。另外,在一些旅游景點,迷信盛行,如閼伯臺,看相算命的有時比游客還多,甚至出現游客被干擾得無法參觀的情況。所有這些,都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五)投資要經過充分論證

從商丘歷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的經驗來看,投資不能盲目,要經過充分論證。要在現有景點的基礎上投資,慎重對待新上項目。比如,現在有人建議重建應天府書院,指出建設應天府書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筆者認為,應天府書院在歷史上固然意義重大,但要重新建設一是會投入大量資金;二是建成之后會不會重蹈中牟古戰場的覆轍實在是令人擔憂,而且張巡祠的建設的延宕以及由此引起的大眾的不滿情緒已經給我們提出了新的思考。但也不能因此束縛手腳,該上的項目要及時上去。如黃河故道游覽區,目前還沒有引起各方面的重視,但近年該處已經成為商丘市民就近休閑娛樂的一個首選景點。那里地域開闊,有樹木,有水有魚,又與梁園區李莊鄉莊子故里相毗鄰,形成了兩點一線的旅游線路,是一個非常好的休閑娛樂場所。所以,有關部門應立即采取措施,研究開發方案,使其盡早更好地為經濟發展服務。

(六)注意環保,培養可持續發展意識

這一點十分重要,因為保護資源與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身。商丘歷史文化資源破壞最嚴重的就是永城芒碭山游覽區,這里既有歷史上的人為破壞,如曹操引兵入碭,盜梁孝王墓等,也有現代永城人的開山采石,使得如今的芒碭山滿目瘡痍。通過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的培養,努力把商丘建設成為更適宜人們居住的城市之一。我們要樹立這樣一個目標,并為實現這個目標而付出努力。

 

(原載《河南社會科學》2002年第4期。本文所述及的商丘境內的國家、省、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其他有關情況,為2002年數據,隨著形勢的發展,現在已有新的數據和新的局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井研县| 资溪县| 稷山县| 白沙| 平潭县| 绍兴县| 奉贤区| 中方县| 贵溪市| 莲花县| 邓州市| 阜宁县| 封开县| 清丰县| 金寨县| 云浮市| 桐柏县| 西乌珠穆沁旗| 青神县| 乌鲁木齐市| 佛教| 清涧县| 沾化县| 通化县| 应用必备| 高平市| 沈丘县| 临沂市| 大石桥市| 汽车| 景德镇市| 正蓝旗| 清涧县| 潜山县| 锡林浩特市| 榆树市| 大新县| 河北区| 永兴县| 榆林市| 弥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