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妮日記(譯林名著精選)
- (德國)安妮·弗蘭克
- 1409字
- 2019-01-04 11:46:39
1942年6月20日 星期六
我好幾天一個字都沒寫了,因為我要認真地想一想寫日記的目的和意義。現在我要寫一本日記,這是一種奇特的感覺。這不僅僅是因為我還沒有“寫”過什么。我覺得以后不管是我還是別的什么人,都不會對一個13歲女學生的內心傾訴感興趣。我喜歡寫作,首先因為這能讓我的心情徹底放松。
“紙比人有耐心。”當我在多愁善感的日子里,雙手托腮,不知道該干什么時,我經常這么想。我一會兒想待在家里,一會兒又想出去,大多數情況下我都呆坐在同一個角落里,繼續胡思亂想。是的,紙有耐心!我并不想把這本裝訂好的有著“日記”這個響亮名字的小冊子在什么時候拿給誰看,或者最多也只是給那一個男性朋友或那一個女性朋友看,其他人大概也不會有興趣。此刻我明白了,我關于日記的全部想法都圍繞著一個點在轉:我沒有知心朋友!
不過我想好好解釋一下這點,因為不會有人理解為什么一個13歲的女孩會感覺如此孤獨。這也是很奇怪的。我有親愛的、很好的父母,有一個16歲的姐姐,算起來大約總共有30個熟人,或者也可以把他們稱為朋友。我有一群崇拜者,他們能透過我的眼色看懂一切,甚至拿著小鏡子偷看我幾個小時之久,直到捕捉到我的一絲笑容。我有親戚,可愛的叔叔阿姨,一個漂亮的家,其實我什么都不缺,除了一個知心朋友!那么多熟人里面,沒有一個能和我一起做點胡鬧以外的事情,我們說的也只是些日常瑣事。我沒法說出心里話,就像被封閉了起來一樣。或許問題出在我缺乏自信,但是現在已經這樣了,很遺憾,我沒法擺脫這種情形。
所以我要寫日記。為了把長久以來渴望知心朋友的想法在我的想象中進一步升華。我不想像其他人那樣只在日記中記錄事實,而是想讓這本日記成為我的朋友,她的名字叫:基蒂!
開門見山地說,大概沒有人能夠聽懂我和基蒂的聊天。因此我想講講我的故事,盡管我并不樂意。
我父母結婚的時候,爸爸36歲,媽媽25歲。我的姐姐瑪戈特是1926年在美茵河畔法蘭克福出生的。1929年6月12日,我也出生了。因為我們是猶太人,1933年我們流亡到了荷蘭,爸爸在這里擔任特拉維斯股份公司的經理。這家公司和在同一棟大樓里的科倫公司有著密切的業務聯系。
我們的生活充滿動蕩,因為留在德國的家庭成員沒有躲過希特勒政令的迫害。1938年大屠殺之后,我媽媽的兩個兄弟逃往美國。我的外婆來跟我們住在一起。那時候她已經73歲了。1940年后,日子就一直在走下坡路。先是戰爭,接著是投降,然后是德國人入侵。現在苦難開始了。獨裁的法令一條接著一條,猶太人的境況尤其糟糕。他們必須佩戴大衛星標記,必須交出自行車,不許再乘坐電車,汽車就更不用說了。猶太人只許在下午三點到五點之間在猶太人的商店里買東西。晚上八點之后不許上街,這個點之后也不許在公園里或陽臺上逗留。猶太人不許進劇院,不許看電影,也不許去別的什么娛樂場所。他們同樣不許游泳、打網球或曲棍球,絕對不能再開展任何體育運動。猶太人不得再進入基督教堂。猶太人的孩子必須上猶太學校。這樣的規定一大堆。從現在起,我們的整個生活就處在這樣的壓力下。約皮總說:“我不敢再做任何事情,因為我總是害怕它是被禁止的。”
今年1月份,我的外婆去世了。沒有人知道,我有多依賴她,我有多想她。早在1934年,我就進了蒙臺梭利學校的幼兒園,后來也留在這所學校里。校長女士去年成了我的班主任。年底我們告別了,兩人都熱淚盈眶。然后我和瑪戈特——從1941年起——進入猶太學校(女子中學),她上四年級,我上一年級。
我們一家四口過得還行,就這樣到了現在,今天這個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