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命運短暫的吳淞鐵路

上海在1842年開港,10年后就成為中國最大的對外貿易口岸,吞吐量日漸增大,碼頭一片繁忙景象。吳淞鎮位居上海東北方,緊靠黃浦江,扼長江入海口,地居重要。在19世紀60年代,西方列強為加速推銷商品,擴大市場,一再提出在中國興建鐵路。

鴉片戰爭后,有很多西方列強的商人到上海推銷商品,他們拖家帶口,在上海海灘附近蓋了不少洋房,成為他們度假、消遣的基地。這些人驚奇、陶醉中國文化,尤其對蘇州的園林建筑欣賞倍至,大批西方人經常騎馬或乘馬車到蘇州參觀、游覽。沿途的中國南方農村房屋建筑、文化生活和人造梯田,都成為他們從未見過的美景。美中不足的是路途的不便與顛簸。這讓他們想起本國的鐵路。1863年7月20日,有27家洋行,其中大半是英商聯名上書,呈請時任欽差大臣江蘇巡撫李鴻章,要求建筑上海至蘇州間鐵路。這是清政府第一次收到申請修筑鐵路的書面文件。

清政府不識鐵路真面目,一概予以拒絕。但事與愿違,1876年上海突然間出現了中國第一條運營鐵路,中國鐵路史由此肇始。這種開天辟地的大事,清朝最高統治當局最初并不知曉,這使滿朝文武大臣十分震驚,萬分惱火。這是怎么回事呢?

第一節 美英創意修筑吳淞鐵路

清政府反對修建鐵路,使西方列強認識到:“想從中國政府得到正式的許可是徒勞的;因此,便有這樣一種想法,先正式購地,然后突然把鐵路建造起來,也許能得到(中國當局的)容忍;而且還可以把這樣一條鐵路作為一個范例去教育中國人。”(摘自《北華捷報館》:《中國之回顧》,第65~66頁)于是,列強各國商界,想用先斬后奏的方法,把鐵路強行修到中國,以便增加它們的投資場所,并深入內地,推銷商品。

這就有了英國修筑上海吳淞鐵路這件震動朝野的事。最早創意要修這條鐵路的是美國人。1872年12月,美國駐上海副領事奧力味·布拉特福(Oliver B.Bradford)經美國駐上海領事喬治·西華(George F.se-ward)和美國駐華公使鏤斐迪(F.F.Low)的批準,并告知美國國務院,發起興建從上海到吳淞鐵路的活動。但是,奧力味·布拉特福只是一個發起人,他有三大難題:一是中國同美國1868年簽訂的中美續約規定,美國不干預建筑鐵路的中國內政;二是中國政府聲明自己保留所有鐵路權的政策;最重要的是第三個障礙,布拉特福并無適當的財政背景,也就是說他沒有錢,屬于空手套白狼。他在美國資本集團中反復活動,集資籌款,沒人聽他的,非常為難。后來他和英國資本集團聯系,吸引資本雄厚的英國工商團體參與了這個項目,資金獲得了解決。隨即他又把這個項目轉讓給英國怡和洋行。

英國怡和洋行出面組織一家英美合資以英商為主的公司,取了一個含糊名稱叫“吳淞道路公司”(Wocsung Road Company)。英國上海領事麥華倫以建筑“一條尋常馬路”為名,向上海地方當局、上海道臺沈秉成提出購買上海、吳淞間長9.25英里、寬約15碼的地皮。1974年7月28日,英國商人在倫敦登記成立鐵路有限公司,接收了前一公司。同年12月,開始修筑路基。鐵路器材從海外運到上海后,麥華倫又致函上海蘇松太道,閃爍其詞地說運來了“供車路之用”的鐵器設備。

英國這個欺騙計劃得以實現,與清政府時任上海道臺沈秉成的態度曖昧有關。據英國北華捷報館《中國之回顧》記載:沈秉成“私下是知道這個計劃(指吳淞鐵路計劃)的,并且說在他任期內將不加阻撓。但是,當這個事業還沒有完成前,他就離任了,于是aqres lui le deuge(在我身后,洪水泛濫了)”(宓汝成《中國近代鐵路史資料》第一冊,中華書局,第36頁)從這個史料看出,英國在修建鐵路之前,告訴了上海地方當局,上海道臺沒有攔阻、沒有向上匯報。責任不在英方。所以后來美、英都不承認擅筑吳淞鐵路。當然,這也是美英設的一個“局”,讓上海地方當局往里跳,因為他們本應該通過駐華使館直接正式向清廷申請。

由于英方資金不足和其他原因,鐵路工程從1874年上半年一度停工。1876年,英人瑪利遜為總工程師,“馬路”變成了鐵路。軌距為0.762米,軌重為13公斤/米。前期使用“引導號”蒸汽機車作牽引送料,這是中國鐵路第一次用蒸汽機車運行。6月30日上海至江灣段建成,7月3日,吳淞鐵路上海至江灣段(長8公里)正式通車營業。

吳淞鐵路使用的第一臺蒸汽機車“引導號”,重1.32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龙坡区| 湘潭县| 满城县| 台中市| 凤阳县| 栖霞市| 通许县| 竹山县| 津市市| 龙州县| 东港市| 广州市| 芮城县| 安图县| 临猗县| 晋城| 康马县| 大姚县| 华亭县| 开平市| 五莲县| 凤庆县| 五台县| 林口县| 五台县| 乌拉特前旗| 济源市| 二手房| 大冶市| 孝昌县| 甘孜县| 玉门市| 波密县| 张家川| 晋江市| 治县。| 洞头县| 宿迁市| 固始县| 东源县| 福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