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市進階之道:一個散戶的自我修養
- 李杰
- 1716字
- 2019-01-04 15:29:51
3.1 投資、投機與賭博
首先我們有必要理清一些基本的概念,比如投資、投機和賭博。關于投資與投機之間的差別,格雷厄姆在《證券分析》一書中有過如下的定義:“投資業務是以深入分析為基礎,確保本金的安全,并獲得適當的回報:不滿足這些要求的就是投機。”從這個定義來看投資與投機的分別來自于:
(1)投資需要深入的分析,而投機缺乏這一嚴謹的過程:
(2)投資的回報預期是以本金的安全為前提的,而投機并不將安全性放在首位;
(3)投資對于回報具有理性的預期,投機則瞄準暴利。
在《聰明的投資者》一書中,格雷厄姆對這一話題提供了一些新的解釋:”投資者和投機者之間最現實的區別,在于他們對待股市的態度。投機者的主要興趣在于預測市場波動,并從中獲利;投資者的主要興趣在于按合適的價格購買并持有合適的證券。“從這個補充的解釋中,可以看到對待市場的態度是主要的區別。
就個人而言,我更傾向于第二個解釋。這里的區別在于:投機很多時候并非不需要嚴謹深入地分析,比如一些基于宏觀經濟波動進行投機的人,同樣需要就他們所關心的領域進行深入和細致地分析。并且很多投機者也并非完全忽略本金的安全。同時,如何衡量“適當的回報”呢?我們很難用模糊的概念去定義一個人在投資還是投機。
但從對待市場的不同態度來劃分確實是一針見血的。在我看來,投資的核心在“資”上,決策是基于某種“資產”的性價比。而投機的“機”可視為所有“機會一的統稱可以與資產本身的價值毫無關系。比如石油價格的上漲或者利率的一次調整,雖然未必會真的對某個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實質性的影響,但卻可能引發市場相關的情緒而帶來短暫的波動。在投資者看來,這種波動毫無意義。但在投機者看來,這種波動是可以利用的。
顯然,投機者更看重能帶來”擾動”的因素,無論這種因素是宏觀經濟指標的變化,還是某種突發事件的影響,只要有足夠的”擾動”產生就有相應的機會可以把握。而投資者更關注資產所含有的穩定價值,一個最不容易或者最小幅度受到意外擾動的資產,才是好資產。所以,對投資者來說成功的關鍵是理解資產價值和衡量的某種普適規律,而對投機者而言則需要敏感于各種變化和轉換中稍縱即逝的機會。
如果要我來評價投資與投機的優劣,那么我想投資需要厚積薄發,而投機需要敏銳的直覺。它們在本質上都有苛刻的要求:投機貴在善于捕捉變化,投資貴在領悟不變性的東西。所以前者彈性必然高于后者,而后者可持續性必然高于前者。從現實的層面來衡量,投資者生活在一個更安穩的世界里,而投機者就要繁忙得多了。但這兩者要想做好的要求卻有不少相似之處:耐心、善于控制情緒、扎實的專業知識、嚴密的交易規劃等。
嚴格來講,投資與投機存在重合的部分。如果說企業內在價值的增長是投資的回報那么由市場波動導致的估值變化帶來的回報其實也含有一定的投機成分,只不過是主次關系而已。投資和投機并不具有道德上的高下之分,但投資腳踏的是更為堅實的土地,并且相關知識也更容易被普通人掌握。而投機卻似乎需要更多的天賦,并且其獲利也更容易出現大起大落。
除了投資和投機之外,另一種參與者的行為是賭博。
賭博是一種非常“純粹”的活動,這種活動完全與資產衡量無關,與真正投機所需要的環境分析也無關,就是幻想著一個傻瓜從自己的手里接過股票的接力棒。更不幸的是,很多在進行著賭博行為的股民都或多或少地以為自己在投資或者投機。他們認為看看k線或者更高級一些按一下股票軟件的F10看看最新的資料,又或者把每天的財經熱點翻翻就不是賭博了——這就像一個賭馬或者買六合彩的人,也會去仔細翻翻往期的中獎記錄和名嘴們的評論然后再下注,但這能改變賭博的本質嗎?
以一個較長的時間周期來看,在股市中會有成功的投機者,必然存在更多成功的投資者,但沒有成功的賭徒。但為什么人們清楚地知道十賭九輸的結果,卻依然樂此不疲呢心理學家通過對老鼠的試驗解釋了這點。簡單說人們(包括老鼠)傾向于獲得即時的回報而不是延時的回報。賭博和投資行為完美地體現了兩者在這一屬性上的不同,賭博可以馬上帶來結果(無論輸還是贏),而一筆嚴肅的投資行為卻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知道最終的結果。

所以,不善于等待,焦慮,急于求成,不勞而獲的幻想,在刺激的體驗中無法自拔,都是墮入賭博深淵的強大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