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黨支部書記培訓教材(2018版)作者名: 本書編寫組本章字數: 1801字更新時間: 2019-01-04 11:25:51
一、黨支部的性質和地位
在整個黨的建設中,作為黨的基礎組織的黨支部,有著特殊的重要地位。
1.黨支部是黨的組織基礎
中國共產黨是由黨的中央組織、地方組織和基層組織共同構成的,是一個嚴密而完整的組織體系。在這個體系中,黨支部是基本細胞。我們黨的8900多萬名黨員,活躍在451.8萬個基層組織中。黨通過各領域各單位的黨支部,把廣大黨員組織起來,成為一個有統一意志、統一行動的整體。如果沒有黨支部及其卓有成效的工作,黨員就會成為散兵游勇,黨就會成為一盤散沙,就不可能有強大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
黨員隊伍情況
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為8944.7萬名,比上年凈增68.8萬名,增幅為0.8%。
中國共產黨現有基層組織451.8萬個,比上年增加10.5萬個,增幅為2.4%。其中基層黨委22.0萬個,總支部27.7萬個,支部402.1萬個。
黨員的性別、民族和學歷。女黨員2298.2萬名,占黨員總數的25.7%,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少數民族黨員630.0萬名,占7.0%,與上年持平。大專及以上學歷黨員4103.1萬名,占45.9%,提高1.6個百分點。
黨員的年齡。30歲及以下黨員1369.0萬名,31至35歲黨員903.5萬名,36至40歲黨員839.2萬名,41至45歲黨員918.0萬名,46至50歲黨員879.3萬名,51至55歲黨員878.4萬名,56至60歲黨員744.7萬名,61至65歲黨員778.7萬名,66至70歲黨員609.2萬名,71歲及以上黨員1024.6萬名。
黨員的入黨時間。新中國成立前入黨的29.3萬名,新中國成立后至“文革”前入黨的538.4萬名,“文革”期間入黨的1039.5萬名,粉碎“四人幫”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入黨的245.9萬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至黨的十六大前入黨的3513.1萬名,黨的十六大后至黨的十八大前入黨的2685.0萬名,黨的十八大以來入黨的893.5萬名。
黨員的職業。工人(工勤技能人員)709.2萬名,農牧漁民2596.0萬名,企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1324.1萬名,企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管理人員931.0萬名,黨政機關工作人員756.2萬名,學生187.0萬名,其他職業人員748.5萬名,離退休人員1692.7萬名。
2.黨支部是開展黨的活動、落實黨的工作、體現黨的戰斗力的基本單位
黨支部分布在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人民解放軍連隊等基層單位。盡管這些基層單位的工作性質、領導體制有所不同,黨支部的具體職能、工作方式方法也不完全一樣,但都要履行黨章規定的職責,發揮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同時,黨支部還是黨員履行義務、行使權利的平臺,每一個黨員都要在黨的一個支部中參加活動、發揮作用。萬丈高樓平地起,黨領導的偉大事業的大廈,需要黨支部真正擔負起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的責任,切實把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貫徹落實到改革發展穩定的各項工作中去;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需要從每個黨支部做起,從每名共產黨員做起。因此,黨支部是否堅強有力,直接關系到黨的生機活力,關系到黨的事業興衰成敗,關系到黨的執政地位鞏固。
3.黨支部是黨聯系和服務群眾的橋梁和紐帶
我們黨植根人民、造福人民。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如何,關系到黨的興旺發達和生死存亡。黨支部扎根在基層,與人民群眾有著直接的、經常的、密切的聯系,能夠直接傾聽群眾的呼聲,了解群眾的情緒,掌握群眾的生產、工作、生活狀況。黨支部的工作職責決定了它一方面要及時準確地向上級黨組織反映群眾愿望和訴求,幫助群眾解決困難和問題;另一方面,要向廣大群眾宣傳解釋黨的主張和決定,凝聚群眾力量,團結帶領群眾完成黨和國家的各項任務。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社會生活發生了深刻變化,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群眾獲取服務的渠道越來越多,要求越來越高。我們黨要始終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必須通過黨支部及時了解群眾所想所盼、所憂所樂,把聯系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工作做深做細,切實把黨的政策和主張落到實處。只有這樣,黨的群眾基礎才會不斷得以鞏固。
4.黨支部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
實踐證明,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保證了黨的事業歷經磨難而不衰,不斷取得新的成績。近年來,我國發生了雨雪冰凍、特大地震、泥石流、洪水等嚴重的自然災害,面對突如其來的困難和考驗,廣大黨支部迅速組織黨員群眾不畏艱險、勇挑重擔、沖在前面,在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中努力成為了災區人民的主心骨,發揮了戰斗堡壘作用。黨支部的這種作用,是其他任何社會組織都無法替代的,這是黨的堅強領導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具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