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唯有勤儉才能獲得長久幸福(1)
- 心若優雅,自有力量
- (英)塞繆爾·斯邁爾斯
- 5085字
- 2018-05-29 15:38:26
當下很多人渴望的幸福就是財務自由,有自己的愛好,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而這些都可以靠勤儉得到。
【勤儉能遠離債務】
做事能力強的人不一定會節省和自制,但是他們借錢的概率會比其他人要高一些。要是一個人不會算術,即使他再有能力也無法改變,而且有能力的人通常不屑于培根提出的“經商智慧”這一理論。雖然培根很會講理論證,但是他自己并沒有被自己說服,他的奢華生活把他拖入地獄。年輕時就貧困的培根在之后的時間里,經濟一直沒得到改善,反而越來越嚴重,但他依舊按照社會上層階級的標準來享受生活。有一次債主坐在他家的客廳里等他,培根見到債主后說:“親愛的先生們,我希望你們不要站起來,不然我將陷入更大的苦難之中。”他停不下追求高品位生活的腳步,身上背負的債務越來越沉重,最后他不得不用別人行賄自己的錢來滿足日益膨脹的欲望。東窗事發后,他在競爭中被對手打敗,而且還受到了懲罰,失去了事業和自由。
可能我們會認為從事金融事業的人在管理自己錢財的時候一定也十分得手,很不幸,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就拿皮特來說,他把國家的錢財管理得井井有條,但是個人經濟一直一塌糊涂,欠了不少債。曾在銀行供職的卡靈頓勛爵被皮特邀請到家里來幫他整理賬單,勛爵發現皮特的生活開支非常高,單單豬肉在一個星期就需要一整擔,再加上仆人的工資和其他費用,一年就要花掉2300英鎊。要知道他每年都能得到不少于6000英鎊的薪水,還有一份監督港口的工作可以讓他的收入每年再增加4000英鎊,但是他居然有高達40000英鎊的債務,這筆欠債在他死后由政府代他償還。麥考利針對這一現象說:“伯里克利和德威特的威嚴公正在皮特身上一覽無遺,但是他們的簡樸皮特并沒有學到,要是這兩樣都齊全了的話,皮特的成就會比現在還要高。”
像皮特這樣的人還有很多。比如梅爾維爾勛爵,他對待錢財無論公私都是同樣的鋪張浪費。還有福克斯,他經常給別人借貸,他一直認為只要別人盡可能多還一點錢給他,自己便不用為錢發愁。他還經常在阿馬克外面的大廳里找猶太商人借高利貸,因此他也把這個大廳稱為“耶路撒冷”。借來的高利貸都被他花在賭博上,在賭博上欠下的債可以往前追溯到青年時期。吉本有一次看到他在賭桌旁坐了20多個小時,并且輸了11000英鎊。在當時社會中,有地位的人都或多或少有些嗜賭,而且那時還沒人會在賭博中做手腳,因為大家都有賭債。因為福克斯的賭債,塞爾維恩把他比作為事業犧牲的查爾斯。
謝里丹欠有不少債務,他的生活一直籠罩在欠債的陰影中,偶爾會在一些副業中得到不少回報,但是這些錢總是很快沒了蹤影,欠款還是那么多,沒人知道錢都花在了什么地方。好比是六月的飛雪,還未落地就不見了。他曾經花費1600英鎊去珀斯游玩了6個星期,這還是他第一任妻子留下的財產。他不得不提筆寫點文字來維持生活,所以《情敵》以及其他作品我們都可以看作是貧困生活給他的靈感。第二任妻子讓他得到了5000英鎊,原本以為生活就能從此富裕一點,沒想到他把公司賣出15000英鎊的價錢,加上那5000英鎊,買了一塊位于薩里的土地,他馬上又變成了窮人。有時他的生活逍遙愜意,但這只是少數時間,大多數情況下他都在為欠債和還錢煩惱著。在歌劇院工作的泰勒先生時不時能在街上碰見謝里丹,要是他向謝里丹打聲招呼,就得給謝里丹50英鎊,而說上幾句話則要支付100英鎊。
要是債主來催謝里丹還錢,正好債主又帶著一匹馬,那么謝里丹就會夸贊說:“這匹馬看起來真是瀟灑非凡。”債主聽到恭維后得意地說:“那是自然,我的馬肯定與眾不同。”然后謝里丹說:“不知道跑起來是不是也這么瀟灑,能讓我看看嗎?”于是債主跨上馬背,催動馬奔跑幾步讓謝里丹瞧瞧,趁著債主跑遠之后,謝里丹快速地離開了,等債主回到原地,哪里還有謝里丹的身影。他的房子每天都有很多債主早早地守候在外,大家都想趕在他出去之前找到他。不過謝里丹在吃完早飯并確認大門是牢牢關閉之后,便偷偷地從小門溜了出去。不管是送奶工、小販、面包店還是肉店,他都有欠賬。他的妻子在做飯之前經常要等很久的時間,因為仆人正在周圍住戶家里費盡唇舌討要食物和錢。謝里丹曾在海軍里做過會計長,一次肉販送來一條羊腿,他家的廚師把羊腿下鍋后就去找謝里丹要錢,但是廚師空手而回,于是肉販毫不猶豫地拿走了那條羊腿。還有一次,有人邀請他和他的兒子去農村游玩,雖然當時生活緊張,他還是闊綽地租了兩輛馬車,和兒子各坐一輛。
這樣的生活讓他直到去世前都不能好好地吃上一頓飯菜,和他同處上流社會的朋友們也因此和他保持距離。司法部門要求他立即還清欠債,去世的最后幾天里,他一直被監視著,雖然有人提議把他關進牢房,但考慮到身體原因還是放棄了這一打算。
拉茲樞機主教欠了不少錢,他把自己的所有家產都抵押出去還是沒能還清債務,他害怕看到債主兇神惡煞的樣子,哪怕自己被囚禁在維塞尼斯城堡,也好過面對他們。米拉波位列高官,手中的權力不容小覷,但他的父母一直為他的生活感到擔憂。米拉波奢侈浪費,并且欠債不斷,他已劣習難改,無計可施的父母只好讓別人把他抓進監獄里,以此來結束米拉波的欠債生活。雖然他地位高貴,卻落得如此狼狽的下場,直到死前,他都沒能把錢付給那位替他縫制結婚禮服的手工匠。
拉馬丁十分討厭數學,他認為加減乘除不是一位高貴人士應該具有的能力。他有過6次暴富的機會,一本《文學基礎教育》就讓他一年進賬20萬法郎,但是這么多的錢在他手里只是晃了一眼就不見了。到頭來還要別人給他捐款,并且四處躲債。有人說他的債務已經累積到了300萬法郎,但他仍然沒有停止浪費。有一次,一位拉馬丁的忠實擁護者打算去商店里買一條比目魚,但是價格太貴。因為喜愛拉馬丁,這位擁護者之前還打算買下一塊拉馬丁的土地,但是他決定節省一點,所以沒有買成。他站在商店里猶豫著,正好進來一個人,一看便知道是個身份高貴的人,這個人也打算買比目魚,在魚缸前打量了沒多久,也沒還價,就定下一條魚要店主送到他家里。讓這位擁護者想不到的是,這個買魚的人就是拉馬丁。
韋伯斯特是美國的政治學家,他不會管理錢財,花錢時也大手大腳,時常讓自己陷入沒錢的窘迫地步。和培根一樣,韋伯斯特因為入不敷出而走上受賄的道路。人們這么描述他:“債務壓得他直不起身,他無法掙脫奢靡的生活,在四處借錢未果的情況下,他不再拒絕波士頓一些企業家遞來的錢,身為國會議員,他的演講稿因為受賄而散發出一股腐敗的氣味……”其他人中還有門羅和杰斐遜,他們也時常為錢發愁,雖然他們性格正直淳樸,也不可避免。
但凡知名一點的人物都不希望別人看出他們生活窘迫,哪怕自己原本不富裕,甚至可以說是很拮據,在外也要展現出高人一等的姿態,他們不能忍受自己露出一絲落后于人的表現。于是到處借錢來維持自己的形象,他們也因為欠債而變得更加煩悶和痛苦。
科學家因為經常埋頭研究課題,不與外界有過多的接觸,并且他們的收入有限,支出也不算多,所以很少聽到他們欠債的消息。但是身為德國最優秀的數學家,開普勒卻一直處于欠債的境況中,原因是他的收入不多。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他把耶穌降生圖賣了還錢,他自嘲道:“我幾度成為乞丐在國庫周圍請求人們的施舍。”開普勒逝世后,人們發現他僅剩有22個卡洛琳,全部家當只有一些書和資料,加上兩件衣服。而萊布尼茲生前也欠了不少錢,他是個哲學家,也是一位政治家,不時需要和外國權貴們接觸,因此在外表和禮節上不能輸人一等,這是他欠債的主要原因。
斯賓諾莎不希望生活被其他的人和事所束縛,因此他放棄了工作和補貼,通過在眼鏡店打工賺來的錢維持生活。道爾頓在曼徹斯特和一位同鄉住在一起的時候,同鄉曾答應資助他,好讓他全力以赴應對事業,但是道爾頓并不愛錢,他拒絕了同鄉的好意。道爾頓說:“富裕的生活讓我無法靜下心來工作,它會把我喜歡的事業變成一項業余活動。”法拉第雖不富有,但是他有著別人羨慕的自由與輕松。拉格朗日取得過很多成就,他說自己最應該感謝的人是父母,父母在圖林研究天文學,家里沒有多少錢,但正因為是這樣的家庭,才讓拉格朗日能夠專心研究科學。
在科學界,約翰·韓特爾的名字無人不知。他用畢生積蓄買來很多價值高的文物,并且雇用工人修建一座陳列館,把文物都放在里面,這座陳列館就是現在的韓特爾博物館。雖然他的家人在他去世后過得非常艱苦,不知該如何還清欠債,但他的藏品總價值約為15000英鎊,如此多的錢足以讓政府償還他生前的債務,同時也讓后世的人們牢牢記住了他為國家作的貢獻。
由窮轉富,是不少卓有成就的學者們都會經歷的一段路,當然還有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那就是努力。不過也有一些人付出了努力后仍然得不到回報,而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恐怕就是他們不懂得如何節省。就比如瓊·斯滕,他之前的工作都是和酒有關,他尤其愛喝自己釀造的啤酒,在他開始繪畫后,幾乎是畫多少就喝多少,而且他的作品也有不少與喝酒有關。不管有沒有在作畫,他經常把自己灌到不省人事。因為喝酒他沒少借錢,最后被債務拖累著離開了人世。在他死后,他的作品價格一路飆升,到了今天已經是天價。
凡·戴克生性奢侈,喜歡追求高品質的生活,但他所得到的錢并不多,無可避免地出現很多債務。為了還錢,他開始研究古老的法術,期望通過法術得到更多的錢。這樣毫無頭緒的生活直到他發現自己活不了多久的時候才結束,他突然醒悟過來,決定給妻兒留下足夠生活的錢財。倫勃朗因為瘋狂收集藏品變得一貧如洗,欠下不少債,因此他也在司法部門的監視下生活了13年,隨后便逝世了。
海登在《自傳》中對意大利的著名學者表示出高度的贊揚,書中說:“那些有著偉大成就的意大利學者們大多性情溫柔,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例如拉法葉、阿佩萊斯、雷諾茲、邁克爾·安杰洛、魯賓斯、宙克西斯和泰坦,他們用工作中的智慧來管理個人生活,合理地安排讓他們從未欠債,因此他們的生活一直是快樂的。”海登雖然明白這個道理,但是他并沒有向他們學習,反而不斷地惹出債務官司。他曾因為經濟原因被法院判處入獄服刑,正是這段時間他寫出了《虛偽的選舉》這本書。在日記中,他還記錄了一件事:“經營黃油生意的韋伯曾受過我的教育,喬治·博蒙特在24年前把他推薦給了我。韋伯很機靈,他在學完繪畫后開始經營黃油生意,我時不時地會去他那里借上10英鎊。”《自傳》書中還寫道:“《拉撒路的頭像》是在別人把我監禁后產生靈感并創作出來的;畫《埃克爾斯》的時候,我還躲開了債主的一次圍擊;有一天上午我苦苦哀求律師寬限幾天,接著下午我就把《色諾芬美麗的面容》畫了出來;而創作《卡桑德拉》的時候我一直精神不振,剛剛完成就有人來要我繳納稅款。”從這些話里可以看出,海登的生活總是處于驚險之中,債主隨時都會上門討債,而他還得不時地逃避和請求別人的原諒。
還沒跨入成年人的行列,拜倫就深陷債務紛擾之中。在20多歲的時候,他給貝克爾先生寫了一封信,信中說:“還沒到21歲,欠債就高達9000至10000英鎊的數額。現在,我的經濟情況還在不斷變差。”他借了高利貸在紐斯蒂德舉辦大型派對來慶祝自己成年。他的欠單一件接著一件,甚至他的媽媽還在臨死前因為他的一筆欠賬而發怒。他曾說自己不會賺取任何出版費,于是他在《恰爾德·哈羅爾德》印刷出第一版的時候把書的版權完全交給達拉斯先生,不過他后來又反悔了。可是這些錢遠遠填不滿他的欠債,他出售了紐斯蒂德,還是無濟于事。他原本以為結婚后妻子的錢能讓他的壓力有所減輕,沒想到那些錢他用不了,而且因為家里多了一個人,生活變得愈發困難。加上債主和法官的不斷催討,真是苦不堪言。
天天都有債主前來討要欠款,婚后的第一年里,他的住宅就因為欠債而被強行收回9次,要不是他有不受監禁的權利,早已被司法部門抓進了監獄。貧困的處境促使拜倫想通過出售版權換來一些錢,不過出版社勸他不要這么做,并資助了他不少錢讓他先渡過難關。但拜倫的身心已經滿是傷痕,更讓他痛苦的是妻子的離開,這差點沒把他逼瘋。第一次的出版費拜倫沒有得到,不過在經歷了一連串事情后,他開始懂得錢的珍貴,逐漸地和出版社談條件:“《恰爾德·哈羅爾德》里的這首新詩我出價2500幾尼,看你是答應還是不答應,你的1500幾尼實在太低,考慮一下吧。我的要價也不高,你看穆爾先生的《拉拉·魯克》價格是3000幾尼,坎貝爾的作品的價格也有3000幾尼,當然我并沒有看不起他們的意思,我只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得到一個適當的價格。”
勤奮能讓一個人擁有財富,節儉能夠讓一個人遠離債務。如果一個人非常勤奮,但是他不節儉,極有可能變得一窮二白;如果一個人有很多債務,即使他非常努力去賺錢,也有可能不會富有。
所以,唯有勤奮、節儉才能夠讓你真的財務自由,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