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充雖然兼著車騎將軍,但他掌管的是禁軍,其主要職能還是在做管理,擅長的是戰略謀劃而非戰場拼殺,讓他去帶兵打仗,簡直是“瞎扯淡。”這是朝廷上幾乎人人都知道的事情,司馬炎做出這樣的任命本來就是一種錯誤,那么朝臣們的態度呢,朝廷上這么多賢良,不但沒有一個人阻止這種行為,相反看到賈充被外調前線,都是暗暗高興,準備看賈充的笑話:這仗無論打贏還是失敗,他賈充一家只要出去就相當于流放了。贏了他作為陜甘軍區司令還得一直待在那里,輸了就更不用回來了,自己了結吧,只要賈充不在皇帝身邊就是勝利。
這就是建國不久的晉王朝,這么多大臣在國家危難時刻,不想為國分憂,反而利用國家危難解決自己的政敵。
賈充這時候才知道自己遭了任愷們的暗算,但是皇上詔書已下,不服從命令不行,只能將打掉的牙齒往自己肚里吞。
關鍵時刻靠盟友,政壇夢之隊的荀勖和馮紞為賈充獻計:將女兒賈南風嫁給了楊艷的兒子司馬衷,賈、楊兩家的聯姻可保賈家榮華。
兩人更為促成兩家的聯姻積極謀劃:由廣陵君(賈充的老婆郭槐)出面,買通楊皇后的親信,再做楊皇后的工作。
操作起來卻不用這么復雜,楊皇后也正有此意,一切水到渠成,很快賈、楊達成同盟。
但司馬炎看中的卻是衛瓘的女兒。
在司馬炎眼里,衛瓘家及其女兒有五大優點“一家教好,其女兒琴棋書畫無不精通;二子女多,而生育能力是能遺傳的,他女兒今后肯定也是個英雄媽媽;三臉蛋漂亮;四身材高;五皮膚白?!?
衛瓘女兒的這些優點,楊皇后卻是一點也不感興趣,因為她有自己的判斷。
按后世很多史學家的說法,楊皇后是因為接受了賈充老婆郭槐的賄賂,然后才選擇了賈家,其依據主要來自《晉書·武元楊皇后》:“賈充妻郭氏使賂后”,說明郭槐為這門親事確實花了不少錢,但并不能認定是錢左右了楊后的選擇。普通人可能會用金錢來作為婚姻的考量,但楊皇后身為一國之母,在物質上她的需要就是一句話的事,這個時期的楊皇后最需要的并不是金錢,她現在最大的擔心就是兩點:兒子失去太子之位,自己失去皇后之位。因此她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圍繞這兩個中心,只要有利于這兩個中心的,她就贊成,反之就反對。
不多久,司馬炎舉辦了一個家宴,魏晉崇尚奢侈之風,宮中舉辦各種大小宴會是常事,既然是家宴,楊皇后對參加者就有決定權,所以這次宴會除了荀勖、荀顗二人參加外,其他人員基本都是賈充系統的人,這些人事先就被告知是帶任務來的,而衛瓘那條線上的人是輪不上這次宴會的。
由于這種宴會是經常性的,所以司馬炎對此次參加家宴的人選并沒有在意,他只要有人陪他喝酒、唱歌跳舞,玩高興了就行。
宴會上很自然便又談到了太子的婚娶問題,荀勖站起來了:“皇上,我有個人選,此女子有才有德又賢惠,和太子是絕配?!彼抉R炎一聽:“哦,這么好的人選,是哪位啊?!薄百Z大人之女賈南風。”司馬炎一聽:“哦,她啊,我早有耳聞,長得不行,聽說家教也不好,不似你說的那樣啊?!避黝壵境鰜砹耍骸盎噬?,賈充家教之嚴是出名的,他這個女兒確實賢惠,而且很聰慧,我看和太子稱得上是天生的一對。”
這時,荀勖和馮紞同時站了出來,走到司馬炎座前深鞠一躬,《晉書》記載:“勖與紞伺帝間”,二人按統一的口徑說出了下面一段話:
“充女才色絕世,若納東宮,必能輔佐君子,有《關雎》后妃之德?!?
一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备袆恿酥袊腥藥浊?,而如今這個淑女就在賈家,不由司馬炎不心動。
火候已到,最后由楊皇后總結發言:“其實我也早聽說賈充的女兒不錯,今天大家的說法,也證實了我以前所聽到的,既然大家都這么看,看來賈南風確是不二人選,皇上,咱們今天就把這個事兒定下來了吧?!?
在楊皇后的堅持下,最終司馬炎選擇了賈充家的賈南風小姐作為自己的媳婦。
公元272年2月,賈南風正式入宮。
國丈賈充憑借賈、楊兩家的政治聯姻,終于渡過難關。
但賈、衛兩家之女到底怎么樣呢?
要了解女兒怎么樣,很大程度上要看她有什么樣的母親,如果母親的品行好,女兒也差不到哪兒,但是賈南風的母親郭槐是什么樣的人呢,《晉書·賈充傳》記載:“(郭槐)性妒忌”,妒忌到什么程度呢,史書記載有三件事情可以看出來:第一是她為賈充生了大兒子黎民,黎民三歲的時候,有一天奶媽抱著在家里玩,這時賈充進來了,小黎民看見爸爸可高興了,手舞足蹈笑著喊爸爸,多可愛啊,賈充疼愛的過去撫摸兒子,這時候郭槐看見了,立馬醋意大發,懷疑賈充和奶媽有不正當關系,趁賈充不在的時候,叫下人將奶媽用鞭子活活抽死,小黎民見不到奶媽,日夜想念,整天哭哭啼啼的,誰帶都不行,結果小小年紀就憂郁過度而死;這還不算,這郭槐絲毫沒有為此而感到后悔,第二件事情又來了,后來郭槐又生了第二個兒子,還是同樣的原因,殺死了奶媽,結果第二個兒子同樣生病而死,這下搞得賈充斷了香火,當然這一切賈充是不會知道的,估計他到死也認為是老天讓他絕后,絕不會想到是郭槐的原因;第三件事情是賈充死后,因為沒有兒子,郭槐就讓女兒賈午的兒子改姓賈給賈家做孫子,按魏晉的禮數,無后的人如果要立后,應該在同姓的宗族中找,反對立異姓家族的人,郭槐這樣做使很多朝臣都看不過去,紛紛勸阻,郭槐就是不聽,后來這些朝臣狀告到了司馬炎哪里,郭槐也有辦法,寫了個報告給司馬炎,說她所做的一切都是按賈充的遺囑吩咐辦的,搞得司馬炎也不好斷他們的家務事。
前兩件事情的可信度可能不太大,不說嬰幼兒能否像大人一樣會思念成疾,同樣的事情發生二次就讓人感到不可思議,可能是為了說明郭槐妒忌,殘忍,藐視禮數的品性,當然還有精明。
有什么樣的母親就有什么樣的女兒,《晉書·賈皇后》:“嘗手殺數人。或以戟擲孕妾,子隨刃墮地。”這種血淋淋的場面讓我們很難想象是出于婦人之手,殺死皇帝龍種,乃是凌遲甚至株連九族的大罪,但賈南風敢做,而且不會受到任何懲處,在兇殘方面比她母親有過之而無不及,危險性更大的是她還很有權謀“妒忌多權詐,太子畏而惑之,嬪御罕有進幸者”,太子在她面前不過擺設而已。
關于衛瓘之女,留下的資料不多,但衛瓘一門卻稱得上是社會楷模,一門三代各有名頭,兒子衛恒也是有名的書法家,善隸書和草書;孫子衛玠喜歡玄學,口才極好,高士王澄每次聽他演講一次,就位自己被征服嘆息一次,而衛玠更是出名的帥哥,其漂亮的程度具史載是:“見者皆以為玉人,觀之者傾都”,這個帥哥最后是郁悶而死,死的原因卻是和太多的少女少婦粉絲有關,只因他太帥了,到哪兒都有狗仔隊和一幫粉絲跟著要簽名或者合影,甚至爭著哪怕看一眼帥哥,害得他整天為這個煩惱,身心及其疲憊,最后不堪騷擾抑郁而死,“時人謂(衛)玠被看殺?!?
被粉絲看死,算得上我們國家娛樂界或者世界娛樂界之最了,其實衛玠的身體不好才是他死的主要原因。
更有同宗侄女衛鑠,后人尊稱為衛夫人,知道她的人可能不多,但如果提起大名鼎鼎的書法家王羲之,就無人不曉了,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在書法界一直被奉為行書經典,傳說其真品在唐太宗的墓室里,而這個衛鑠就是羲之同學的老師,說古代男女授受不親,晉代肯定不是這樣,女教師教男學生,用后來朱程道學家的觀點來看,估計有些傷風敗俗,儒學是偉大的,對中華文明的發展功不可沒,但朱程理學對儒學的貢獻到底是進步還是倒退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衛鑠所寫的隸書與正書,在當時冠絕一時,曾有“粹玉壺之冰,爛瑤臺之月,宛然芳樹,穆若清風”的時譽。《書斷》里面特別推崇她的字說:“衛夫人隸書尤善規矩”。有這樣好的老師,調教出王羲之這樣的大家就不奇怪了。
找老婆是選賈家之女還是衛家之女,相信只要不是傻瓜,大家心中自有答案,可司馬衷正好就是個傻瓜,對于楊皇后來說,在她那種環境和所處的地位,選擇兒媳婦自有她的一套標準。
第二節 武帝立嫡
公元267年,司馬炎立太子司馬衷,此太子也是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其成名原因并非多么的雄才大略,也非多么的勤政愛民,而是因為他留給后世的荒誕笑話,因此被蓋棺論定為弱智。
其實司馬衷沒有錯,錯的是那個體制,發生在他身上的所謂笑話是苦澀的,他的命運是悲慘的。
司馬衷流傳下來兩個最為經典的段子:聽見青蛙叫,他很不解地問:“它們為什么要喊???是為我還是為他們自己在喊?”現在看來,這個太子久處深宮,估計從未接觸過大自然;還有一次,天下災荒橫行,路有餓殍,情況報到朝堂,司馬衷聽了不但沒有憂傷之色,反而問道:“這些人都傻了嗎,怎么不知道吃瘦肉粥呢?”其治下的臣民要靠這樣的人帶著從勝利走向勝利,前途自然是一片灰暗。
歷史留下的財富,是讓我們借鑒個中教訓,若只是一笑了之,則無法避免悲劇的重復發生。
與時俱進到新時代,居然還有弱智兒當法官的事情,當弱智法官高坐在“公正司法,一心為民”的牌匾下俯看著一群要找包青天的蕓蕓眾生,所謂弱智和睿智就已經發生了顛倒,長眠地下的司馬衷不僅心中暗笑:“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世人看不穿。”
司馬衷出現,有偶然和必然的因素,《資治通鑒》上評價司馬炎“宇量弘厚,明達好謀,容納直言,未嘗失色于人”,這么一個頭腦清醒的皇帝,怎么偏垂青于一個傻兒子呢,說來也是天數。
司馬炎對楊皇后的感情是真摯的,楊皇后有才有貌又會做人,兩口子相當恩愛,可能是酒后亂性,兩個聰明人生下的兒子司馬衷天生就有些智力缺陷,小的時候還看不出來,為了討好這個老婆,尊重立長立嫡的傳統,在老大司馬軌去世的情況下,司馬炎頭腦一熱就立了司馬衷為太子,也就是想忽悠一下老婆,但太子之位豈能兒戲,后來司馬炎想廢掉太子,楊皇后一聽就火了,當即就頂過去:“立嫡以長不以賢,豈可動乎?”一番話把司馬炎氣得說不出話來,心里暗自主張:如此重要的事情,關系我晉室的天下,當初我拼了命從曹奐手中奪了過來,當然要交給一個品學兼優的兒子,你生的兒子無德無才,如何能上得九五之尊,又置我大晉的江山何地。司馬炎一直在找機會廢掉太子,但接下來發生的一件小事,打消了司馬炎廢太子之心,這個決定開啟了晉室之亂的禍端,司馬炎的后悔當從此開始。
宮廷斗爭,不亞于朝堂,被廢太子的結局自古以來都凄慘無比,對楊皇后來說,晉室的江山如何那是將來的事,與她并沒有多少直接的關系,但是如果她的兒子從太子位置上被廢掉,她們娘倆立馬就會沒有好日子過,能否活命尚成問題。楊皇后清楚知道這點,這是個精明的女人。
司馬炎和楊皇后,兩者面臨主要矛盾不同,司馬炎要的是如何使自己的江山穩固,成就萬世基業;而楊皇后要的卻是如何保住自己的榮華,俗話說“道不同不相與謀”。
一句話,“屁股決定腦袋”。
但司馬炎在為第四代領導人的人選操心之時,卻偶然有了第五代領導人的人選——司馬衷的兒子司馬遹,那是一個夜黑風高的夜晚,宮中突然失火,火借風勢漸有蔓延趨勢,當時人聲鼎沸,一片混亂,司馬炎心中焦急,親自站在高處去監督和指揮救火,這時候小皇孫司馬遹拉著司馬炎往暗處躲,司馬炎以為小皇孫害怕,摸著他的頭說:“乖孫,不要怕,在皇爺爺這里,火燒不過來的。”
《資治通鑒》記載,司馬遹說:“暮夜倉猝,宜備非常,不可令照見人主?!贝朔捴刂赜≡诹怂抉R炎的心上,司馬家族的政權本來就是搶來的,自己還時時刻刻告誡兒女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而今危機混亂時刻自己卻方寸大亂,而此時的司馬遹才五歲,司馬炎大奇,認為自己的小皇孫很像司馬懿,將來由這個小皇孫即位,可保晉國萬世之統,想到這里,困擾司馬炎已久的廢立太子問題迎刃而解,打定主意要立司馬遹為第五代領導人,并且親自為司馬遹選取輔導老師和幕僚,為以后輔佐司馬遹之用。司馬衷保住了太子之位。
司馬遹雖生于帝王之家,一生卻多災多難,其母謝玖,出生于屠羊之家,后被選入宮,成為司馬炎的才人,按規矩,皇子司馬衷正式結婚之前,需要人調教其帷房之事,司馬炎認為謝玖足可但當此重任,因此將其派到司馬衷處侍寢,結果懷上了司馬遹,卻又為司馬衷的正房老婆賈后嫉妒,謝玖為躲避賈后,請求返回司馬炎處生下司馬遹,小司馬遹長到三四歲還不為司馬衷所知,后雖通過司馬炎牽線,父子二人最終相認,可憐的謝玖卻為賈后所阻,再不能與司馬遹相見。
司馬炎作為開國之主,卻缺乏雄才大略,作為一國之君,其制定的計劃或者目標,不但要具備可行性,而且還要有執行力進行保證,不說五歲小孩的小聰明能否表明其將來就一定能堪大任,而且要保證現年五歲的小孩若干年后順利即位,就牽扯到太多不可控的因素,司馬炎在立太子方面下了一著臭棋,但是如果能選擇賢臣良將予以輔佐,如果能事先為太子將來的即位掃清一切可能的隱患,如果能選擇一個賢惠的太子妃,避免外戚專權,其結局可能都不會變得不可收拾,但是司馬炎后來的安排一錯再錯,最終導致了晉室之亂。
可惜司馬炎沒有念過MBA,如果能學一學MBA課程中的項目管理,將司馬遹的培養作為一個百年大項目來對待,自任項目經理,歷史可能又是另外一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