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在泥濘的道路上,奔赴你的夢想(1)
- 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
- 李世化編著
- 4960字
- 2018-05-28 11:08:35
夢想是我們人生的航標,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屬于自己的夢想,如果想要實現它,我們就必須努力去奮斗,在奮斗的過程中,我們難免會遇到荊棘與坎坷,但是只要我們不拋棄、不放棄,堅持不懈地走下去,那么終究會奔赴到夢想的彼岸。
【有夢的人生一片晴空】
在我們的生活中,夢想幾乎無處不在。夢想有大有小:它可能是你為實現人生價值所打拼的偉業;可能是你為養家糊口所謀求的工作,可能是你想買的房、想買的車、想追求的人、想創辦的事業,也有可能是你今天手上所干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雖然人們的很多夢想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常見的東西,但千萬不要小看它們。人生是一場漫長的苦旅,很多時候正是因為這些小小的夢想,我們才能鼓足精神,硬生生闖過人生旅途的層層風雨,抵達幸福的彼岸。
夢想是我們發自內心的愿望,是來自靈魂深處的渴望。夢想是生活的一部分,雖然它不一定能給人們帶來財富和名譽,但它能帶來希望和快樂。沒有夢想,人生就會失去意義。心中有夢想,人生就不會喪失希望,就會更有意義,就會更精彩。
劉偉是一位特殊的“斷臂鋼琴家”,他有著干凈的容顏,堅定的眼神,人們只要看一眼就能記住他。
作為一位普通的追夢者,在給《開學第一課》當表演嘉賓的時候,他只說了一句“你好”之后便再無更多的語言,也無更多的感慨發言。但是,他卻用自己的行動代替了一切言語,用音樂代替了一切情感。一架靜靜的鋼琴,一張特殊的鋼琴凳,這就足夠了。這是他的舞臺,這是他的夢想,這是他的生命,這是他新生命的起航!
他用腳趾彈奏出了動人的旋律,用音樂打動了每個人的心靈。那樣熟練、那樣深情、那樣專注……行云流水般的演奏,就是他對生命的贊歌,對夢想的詮釋。一曲《夢中的婚禮》,完美地闡釋了殘缺的美、不完整的美、夢想的美。
難怪在熱烈的掌聲中,主持人王小丫贊嘆道:“這是我聽到的最美的聲音!聽到琴聲,我在想,我們四肢健全……我們感受到的一個詞就是‘震撼’!”一旁作為輔導老師的馬云也發出同樣的贊嘆:“我所能說的就是震撼和感動。”
這位“特殊”的鋼琴家,用行動告訴我們:沒有手,用腳一樣可以彈鋼琴;沒有手,用腳一樣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如他所說:“雖然我體會不到擁抱別人的幸福感,但我能夠在琴聲中感受到別樣的幸福。”在音樂中,他可以享受到公平的幸福,享受到人生的美好。
“擺在我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么趕緊去死,要么精彩地活著。”這擲地有聲的話語,讓每個人的心都深感震撼。這句話雖是他的人生格言,但我們又何嘗不能從中受到啟示呢?
——摘自《劉偉彈琴的故事》
當你全神貫注地去追尋自己的夢想時,每一天都是繽紛精彩,因為每一天,都是在部分地實現自己的夢想。在這世上,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他們始終懷揣著夢想,不曾放棄。夢想激勵他們努力地過好每一天,讓他們的人生充滿活力。如果沒有夢想,就不會有為實現夢想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就不會有今天光彩照人的他們。
在日本流傳著一位“五星級擦鞋匠”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源太郎。
源太郎初中畢業后在一家化工廠做運輸工,后來回到父親開的和服店幫忙。不幸的是,和父親一起做生意的合伙人盜款外逃,和服店被迫倒閉。源太郎想再回原來的化工廠,卻遭到了拒絕。為了糊口,他只得到處打零工。
一天,一個美國軍官讓他幫助擦皮鞋,源太郎本來不會擦,但是他從小心靈手巧,美國軍官一指點,他很快就學會了,而且幫他把皮鞋擦得可以照見人影。最后他得到了豐厚的小費,從這以后,他決定靠擦鞋賺錢。
源太郎花費3年的時間,遍訪了所有聽說過的手藝好的擦鞋匠,虛心向他們請教。同時,他汲取別人的經驗教訓,總結出了自己獨特的擦鞋方法。他有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世界上優秀的擦鞋行家!在滿腔熱忱的促使下,他不僅追求把鞋擦干凈、擦亮,還仔細地研究皮鞋的質量,努力做到精通皮鞋的類型、質地。
由于源太郎對皮鞋的相關知識了如指掌,使得他擦鞋的技術達到了爐火純青。他會根據不同品牌的皮鞋,選用不同成分的鞋油。遇到一些顏色罕見的皮鞋,他就自己用幾種顏色的鞋油來調制特殊鞋油。他還仔細地研究了各種鞋油的性質,努力做到既光亮,又充分滋潤皮革,讓光澤更持久。
生活不會辜負每一個為夢想熱情投入的人,源太郎成功了,1975年,他成了希爾頓飯店的“定點擦鞋匠”。他的手藝異常受歡迎,一些外地的顧客甚至將自己的皮鞋郵寄過來讓他擦。希爾頓飯店亞太地區的總裁理查德·亨特贊揚源太郎說:“沒想到,我們這個四星級的飯店出了個五星級的擦鞋匠。”
不僅如此,連日本前首相以及日本的財界大亨等一些著名人物都成了源太郎的常客,還有一些著名明星都把鞋送到他那兒擦過。源太郎的夢想實現了,他成了世界一流的擦鞋匠。
——摘自《做個“五星級擦鞋匠”》
一個小小的擦鞋匠,憑著滿腔的熱情和激情,也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這就是夢想的力量。有位哲人說:“離開了夢想,任何人都算不了什么;而有了夢想,任何人都不可以小覷。”人生就是在不斷實現理想、夢想和目標的歷練中而變得有價值和意義。有夢想的人生是積極的人生;有夢想的人生是充實的人生;有夢想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有夢想的人生,是快樂的人生。
“有夢想誰都了不起。”“人因夢想而偉大。”“心有多大,舞臺有多大。”人生的舞臺是給有夢想的人準備的。“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只有敢想,才能敢干。從來不敢想的事情,那么怎么可能成功呢?
其實,每個人的潛能都是無限的,一個人一生當中潛能的發揮只占3%~5%,就是愛因斯坦等科學家才發揮了8%~10%的潛能。所以,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們一定要有夢想,因為有夢的人生會擁有一片晴空。
【用奮斗的汗水把括號填滿】
在這世上,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張沒有回程的單程車票。在這趟人生的旅行中,誰也不知道下一站是春風和煦,還是風雨交加!順境也好,逆境也罷,我們唯有滿懷激情去迎接一個個未知的挑戰,才會在風平浪靜時閑庭信步,驚濤駭浪中搏擊長空。
既然上蒼只賦予了我們一次生命,我們就該讓這僅有的一次生命過程最大限度地放射出光彩。是春花就應在春天綻放嬌艷,是冬梅何不在冰雪中傲然揮灑清香?為蕭條的季節增添幾許勃勃生機,即使是曇花一現的短暫,也要努力綻放那美麗的瞬間。不能去享受追求磨礪中的快樂與精彩,那就叫年華虛度,因為人生本就是一個追逐與體驗的過程。
看看成功人士,他們在追求夢想的時候,并不是只盯著成功的彼岸,而是腳踏實地地走好每一步通向夢想的路。因為在奮斗中,人是容易疲憊的,尤其是在夢想看起來遙不可及的時候。所以,我們應該留意每一個小小的進步,享受每一次小小的成功,那么實現遠大的目標就不再讓我們感到壓力重重。
在日本有一位著名的禪師叫臨濟。臨去世前,數千名門徒聚集在一起聆聽他最后的講道,可臨濟只是躺著,快樂地帶著微笑,不說一句話,看著他快死了卻不說一句話,他的一位老朋友,一位同樣有名的大師提醒他:“臨濟,你是否已經忘了你必須說你最后的遺言?大家都盼望著呢。”
臨濟說道:“請聽!”這時屋頂上兩只松鼠在奔跑著,尖叫著,他說:“多美!”然后他死了。就在那一刻,當他說“請聽……”那是全然的寧靜。
每個人都以為他會說些至理名言,但是只有兩只松鼠在屋頂上打架,尖叫著奔跑著……然后他微笑,接著便去世了……但是他已經說出了他的最后遺言:我們不要將事情分成小的和大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每件事都是重要的。
在那一刻,臨濟的死與屋頂上兩只松鼠在奔跑同樣重要,那沒有區別,所有的存在都是一樣的,那就是他的整個哲學。他一生的教誨——沒有什么東西是偉大的,也沒有什么東西是渺小的,這全由你而定。
——摘自《日本有一位著名的禪師叫臨濟》
我們曾經背負過太沉重的理想和主義,到頭來卻發現那只是別人用來操縱和控制我們的一種工具,于是它像皂泡一樣破滅。現在我們也還背負著沉重的“殷切希望”和“成才的祈望”,其實人生怎樣才有意義,完全只是我們個人的一種選擇。
生命的意義不在于要有一些所謂偉大的人生目標,要干一些所謂的大事。其實事情的重要和不重要,是大事還是小事,只是你自己的一種界定。能夠讓你快樂的事,能夠讓你投入心力、投入熱忱的事,那就是大事,也就是重要的事。
年輕人都容易重結果而輕視過程,認為過程是手段,結果是目的,沒得到好的結果就是失敗。其實過程是漫長的,結果是短暫的,人不能為了“短暫”而放棄“漫長”。享受過程,遠比享受結果更能帶給人快樂。那是一個持久的、給人希望的過程。生活中,許多事情都是這樣,追求愛情、打拼事業、追求夢想等,我們不能太在乎結果,如果以成敗論英雄,往往會忽視過程,也就無法充分領略追求過程中的那些酸甜苦辣,無法充分體會其中的喜怒哀樂,人生也就缺乏了一種韻味。
追求夢想的過程漫長而艱辛,經歷過什么并不重要,結果是什么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這過程中學會欣賞。流星的美,在于過程,它以炫目的軌跡點亮夜空,播種下美好的憧憬;潮汐的美,在于過程,它于潮起潮落間迸發激情,演繹著世事滄桑。過程是世間萬物的一種存在方式,我們不能因為太在意遙遠的夢想而忽略了眼前的美景。
一首詩這樣寫道:人生從自己的哭聲開始,在別人的淚水里結束,這中間的時光,就叫做幸福。那么,應該努力享受中間的時光,體驗奮斗過程中的幸福。
中國女子羽毛球運動員張寧,1994年就開始代表國家隊出戰,雖然身在國家隊,但狀態不是很理想,只能在國家隊任第三單打。2004年在她29歲“高齡”時,她卻達到了運動生涯的巔峰,取得了奧運會單打冠軍。
記者問她狀態如此之好的原因,她說:“以前我是為取得好成績而訓練、比賽,現在我是喜歡羽毛球運動,我能夠享受訓練和比賽。當注重過程了,你就會贏得這個比賽。”
張寧的成功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過程與結果是一種辯證的關系。不懂得享受過程,就一定不會有好的結果;懂得享受過程,才可能會收獲碩果。
——摘自《過程與結果》
泰戈爾說:“天空中沒有翅膀的痕跡,但我已飛過。”飛過就不遺憾,因為飛翔就是在體驗過程。關注過程,并不是否定理想,并不是停滯不前,并不是放棄對事業的終極追求。如果理想是一輪升起的太陽,那么,過程就是天邊的一抹朝霞,于不經意間折射出奪目的光彩;如果說理想是一棵參天大樹,那么,過程就是樹苗上的一滴晨露,于無聲處煥發出勃勃生機。
沒有過程就沒有結果,沒有人可以錯過,但過程又是最容易被人忽視的。正像有人說的“樂也一生,悲也一生”,我們對待世界的態度決定著我們的所得,我們對待夢想的態度決定了我們的成敗。處在凄苦的意識中看生活,看困難,看挫折,看問題,往往沒有出路。只有換一種態度來看待夢想,迎接困難的挑戰,才能在平淡的人生中體驗驚喜和歡樂。《紅樓夢》中妙玉所引用范成大的詩句“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需一個土饅頭”,就是這樣看待人生的結局。
所以,享受追夢的過程吧,如果你不會享受過程,縱然你實現了夢想,那也索然無味。生命是一個括號,左邊括號是出生,右邊括號是死亡,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填充括號,用奮斗的汗水把括號填滿。
【夢想是一遍遍的重生】
培根曾說過:“最名貴的香料只有烈火中才會發出最濃郁的芳香。”這句話啟示我們:逆境與挫折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經歷過挫折之后,才會離自己的夢想更進一步。
不管是誰,在追夢的路上,一定會遇到很多艱辛和困苦。然而為了到達夢想之巔,這些荊棘是我們每個人必須要面對的,遭受的失敗和打擊就是我們為夢想付出的代價,哪怕代價慘重,我們也必須要鼓起勇氣去面對。因為只有不怕付出、不怕失敗,勇往直前的人,才會在穿越荊棘之后,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
希拉里上學的時候,是一個十分優秀的學生。那時候,她原本可以在家鄉這個自己所熟悉的環境里,在朋友們的圍繞下度過快樂和輕松的大學生活。
但是,希拉里勇于追求夢想中的人生,因此,她大膽地放棄了安逸的生活,考入人生地不熟的東部名校衛斯利女大。到了衛斯利以后,她依然可以順從現代社會的規則,在教授們的關懷下過著安逸的生活。但是,她胸懷美國女總統的夢想,她知道應該追求怎樣的生活。最后,她放棄了安逸,決定向落后于時代的規則挑戰,開展了廢除和修改各種陳規陋習的活動。從此,她與校方之間經常要進行令她倍感吃力的“拔河”比賽。在耶魯法學院時,她經常為爭取貧困家庭兒童的合法權益而奔波,這花費了她很多的時間;從耶魯畢業后,她又放棄了在華盛頓和紐約等大都市從事高薪水的律師職業的機會,選擇了在人口不足全美l%的阿肯色州從事律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