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話
翠玉白菜:臺北故宮的“人氣國寶”

《翠玉白菜》是十八世紀清朝中期作品,原來放置于紫禁城的永和宮內。現為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故宮三寶”之一,亦有“人氣國寶”之稱。翡翠雕刻而成,與實際的白菜極為相似。綠白兩色水嫩,螽斯和蝗蟲停留在菜葉上,白菜象征純潔,螽斯和蝗蟲則寓意多子多孫。

“人間巧藝奪天工”,這句話出自元代全方位文人趙孟的七言律詩《贈放煙火者》。在距離元代一千年后的日本,作家陳舜臣曾經如此巧妙地詮釋:“中國自古以來認為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人類創造出更勝于大自然的渾然天成,卻完全感覺不到手工加工的痕跡。”(《雨過天青》)

日本民族認為大自然是內化于身體的一部分,而中華民族則是采取與自然對決的觀點,這兩種迥然不同的自然觀,可能永遠地分道揚鑣。然而,當欣賞臺北故宮博物院(以下或簡稱“臺北故宮”)的至寶《翠玉白菜》之時,中華民族的自然觀就會進入思考的邏輯。使用玉石雕刻的白菜,令人感覺到是“有東西”可以超越大自然的。宛如一棵不可能出現在現實世界中的“理想白菜”。

《翠玉白菜》是臺北故宮藏品中名氣最大、最令人印象深刻也最受喜愛的一件。所謂“故宮三寶”,拔得頭籌的就是《翠玉白菜》;另一件是《肉形石》,酷似中華料理的東坡肉;此外還有西周時代的大型青銅器《毛公鼎》。這三件稱為三寶。這是從受歡迎的人氣角度來看,如果從中國傳統藝術的觀點來看,“白菜”和“肉”的價值都不高,這些不是藝術品,而被歸類為工藝品,但卻備受民眾喜愛。因此,故宮人都稱這兩件為“人氣國寶”。

翠玉白菜
清代 玉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
18.7×9.1×5.07cm

“人氣國寶”翻譯成日文的意思是“有人氣的國寶”,但是這個解讀有些誤差,應該說是“國寶級的人氣”,比較接近原來的意思。暫且不論價值觀,《翠玉白菜》的確有種神秘的力量,令人感受到這是一件“美麗的作品”。超越藝術或是工藝的類別,將天然的玉石與精致的技術融為一體,形成奇跡般的美感,這才是多數人深受吸引的原因吧。

《翠玉白菜》是清朝的作品。清朝書畫和陶藝并未發展出最高境界的作品,工藝卻沒有失去精益求精的精神。不知為何,白菜在清朝的中期至晚期成為流行的主題,《翠玉白菜》也是這段時期產出的作品。

我不知道看過《翠玉白菜》多少次了,但每次到訪臺北故宮,還是會去看一眼。為什么呢?在故宮所有的展區中,沒有其他任何展覽品會有這么多人圍在四周仔細觀賞。為什么仔細觀賞?那是因為實物比想象中的小多了。長18.7厘米、寬9.1厘米、厚5.07厘米,大概只有成人的手掌這么大。想象中的樣子會是像一個人頭這么大,也許是因為深具魅力的工藝技術吧。也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翠玉白菜》是女性嫁入清朝皇宮的“嫁妝”,綠色和白色象征女性的“純潔”。清朝時,《翠玉白菜》放在紫禁城的永和宮,住在永和宮的是光緒皇帝的妃子瑾妃,依此推測的話,《翠玉白菜》可能是她的嫁妝。瑾妃和妹妹珍妃一起嫁給光緒皇帝,但是她不如妹妹漂亮,也沒有得到皇帝的寵愛,又招致慈禧太后的不滿,妃子的地位也被剝奪,卻仍繼續住在永和宮,《翠玉白菜》或許可以撫慰她的孤獨。

停留在白菜上的兩只昆蟲,為作品賦予了生命力。在中國,蔬菜和昆蟲是繪畫中經常出現的主題。蝗蟲和螽斯具有多子多孫的意義,中國人認為多產就是幸福,將吉祥的寓意托付在白菜上。幾年前,有人發現螽斯的觸須斷了一根,引起不小的騷動。如果是保管上的疏失,就是大事一件。后來經過故宮的調查,斷須發生在清朝,但因不損及美觀,也就沒有修復,維持至今。

中國人對于玉有著特別的憧憬,小孩出生時會令其手抓著玉,女性也是玉不離身,母親給即將出嫁的女兒一塊玉當作自己的分身,也有風俗習慣是讓不孕的婦女吃下磨成粉的玉。從“玉”衍生出來到今天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用語,在此介紹其中兩個,“切磋琢磨”和“完璧”。

“切磋琢磨”由四個字組合而成,即切斷玉石的“切”、磨成大致形狀的“磋”、細致雕刻的“琢”以及在磨石上仔細研磨的“磨”。這四個字,也代表了玉石加工的四道工序。“完璧”的故事,是戰國時期的秦昭襄王,愿以十五座城池與趙國交換貴重的“和氏璧”。趙王派出丞相藺相如去談判,但昭襄王并未遵守約定,藺相如冒著生命危險取回玉璧,成功完成使命,稱為“完璧”。《翠玉白菜》巧妙地凸顯玉石的天然礦物特質,加上工匠擁有高超技術的“神工”,經過“切磋琢磨”之后完成。人類的技術和天然的美感融為一體,是一件完美的作品。

臺北故宮博物院到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時,《翠玉白菜》只展出兩周。連日來大排長龍、等待兩三小時的日本人就是為了一睹其豐采。《翠玉白菜》展出的最后一天正好是七月七日,日本的七夕,我和好友翁倩玉一起去看展。展出《翠玉白菜》的地點不在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平成館,而是在本館的一樓設置了特別展間。翁倩玉和我都有一個共同的感想,那就是:“《翠玉白菜》是這么美的嗎?”著實感到有些意外。

我曾經去過臺北故宮好幾次,但是這次看到的《翠玉白菜》和印象中完全不一樣。首先是實物看起來更大一些,光澤發亮,美了好幾倍,這應該是因為展示方式所造成的效果。臺北故宮將《翠玉白菜》放在視線往下看的位置;而東京國立博物館則是放在比視線稍高的位置。如此一來,高度只有18.7厘米的《翠玉白菜》,看起來比實際尺寸大些。

此外,照明的方法也相當高明。臺北故宮基本上是將展示的空間全部打亮;而東京國立博物館是在一個漆黑的臺座上放置《翠玉白菜》,從上方打了三道光線。翡翠在燈光下更顯得美麗閃耀,這是熟悉翡翠的臺灣人都知道的道理。這次展現翡翠特性的展示方式,讓《翠玉白菜》看起來更美,透射出翡翠獨特深邃的綠。這次因為是特別展,看得出來的確下了番功夫,對于臺北故宮而言,“人氣國寶”的放置高度及打光方法,應該具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黄县| 会泽县| 措美县| 咸阳市| 芒康县| 万全县| 临城县| 柞水县| 蒲城县| 深圳市| 建始县| 乐平市| 开原市| 财经| 彭阳县| 呈贡县| 陇川县| 临桂县| 湘潭市| 轮台县| 扶沟县| 观塘区| 绿春县| 桓仁| 福鼎市| 辽中县| 黑水县| 瑞金市| 嘉义市| 景洪市| 陆丰市| 威宁| 佳木斯市| 老河口市| 赞皇县| 新野县| 伊川县| 长葛市| 镇康县| 太原市| 宝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