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4話
祭侄文稿:懷才不遇的仕途,書法家的名聲

悼念侄子在“安史之亂”被賊兵殺害的吊文。這是一篇草稿,上面還有好幾處刪改涂抹的地方。筆畫粗細和字體大小代表了情感及思緒的起伏,展現了作品的生命力。尤其最后一行“嗚呼哀哉,尚饗”,筆間流露悲痛至極的力量。

翻開中國文人的歷史,往往出名的不是那些官運亨通的人,反而是仕途不順、懷才不遇者,以文人、藝術家之名留傳千古,唐代書法家顏真卿就是一例。在中國,文人、藝術家都是官員,或者倒過來說,藝術是官員必備的才能及品味。對于中國文化造詣甚深的日本學者青木正兒來說,“文人畫就是素人畫”。

到底是先當官,還是先有藝術家身份呢?應該是說先有官員的身份,才會要求要有能力從事藝術的行為。詩書作畫的水準,將會影響此人的名聲和評價。雖然如此,字寫得再好,卻不見得會當官。書法名家或是繪畫名家,不見得就官運亨通,王羲之如此,蘇軾更是如此,杜甫、李白都是。如果可以當官,從客觀上講,都算是成功的人生。

祭侄文稿
唐代 顏真卿 紙本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
28.2×77cm

在組織中出人頭地的人,在藝術感性上似乎會缺少一塊,仕途不如意者反而在藝術上有成就,當然也有人兩相得意,但總是會偏向擅長某一邊。我自己好像屬于后者,與其在公司里被重用,反而喜歡朝著寫作走。如果說我是因為升不了官所以才寫作,我也不否認。總而言之,人生如果沒有理想或目標,很難持續在不公平的競賽中盡最大的努力。

顏真卿在四十歲之前的官運還算順利,但是在唐代朝廷腐敗的陰影下,宦官跋扈,安祿山之亂等動亂四起,耿直清廉的顏真卿直言批評長官,因而被調離位于首都長安的宮廷,遭到無理的人事降調。李烈希在汝州地區叛變,顏真卿被任命為使臣,手上沒有任何籌碼就被交付去勸降的任務,事實上等于要顏真卿去送死,但是顏真卿仍欣然前往。

李烈希也是一個怪才,北宋政治家司馬光所寫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鑒》記載了顏真卿和李烈希長達兩年半的對話,部分內容翻譯如下。

 

李烈希:“如果依照你說的順逆之理,你認為我應該歸順于唐嗎?”

顏真卿:“我不認為,但是我還是要說服你。”

李烈希:“皇帝和宰相派你來當說客,你認為會成功嗎?”

顏真卿:“我不認為。我被任命來當說客,所以我必須跟你說明順逆之理。”

李烈希:“你是來這里找死的,如果一死,就會一無所獲。要不要來當我的宰相?”

顏真卿:“絕無可能。說明順逆之理而死,怎會一無所獲?”

 

后來李烈希結束這場對話,聽聞顏真卿的愿望后,賜予他名譽之死。這個死,結束了顏真卿的人生。

顏真卿這個硬頸之士留下的《祭侄文稿》,現在收藏于臺北故宮。侄子顏季明的硬頸精神與其神似,勇敢迎戰叛亂者。為侄寫下吊文,是顏真卿目前僅存于世的真跡,因此當然是臺北故宮的至寶。

《祭侄文稿》包含涂改的三十四字,共有兩百六十九個字,充滿悲壯之感。這是一份起草文稿,沒有清稿。草稿成為傳世名作,連顏真卿本人也會感到意外吧。正因為是草稿,流露出自然的情感,更為動人,文面上有體溫的熱度,又有捶胸之悲痛,心碎萬分,慟哭的話語如巖漿般炙熱噴出。

 

父陷子死 巢傾卵覆

天下悔禍 誰為荼毒

念爾遘殘 百身何贖

嗚呼哀哉

 

翻譯成白話,意思如下:“父親死了,兒子也死了,好像鳥巢從樹上被打落,鳥蛋也都摔破。老天對于這場災禍難道毫無悔恨?是誰造成這場災難?想到你遭到這樣的殘害,就是用一百條命也贖不回你的肉身。嗚呼哀哉。”要求“天”反省,似乎等同于要皇帝反省;換言之,批判了皇帝。顏真卿寫下此文時,大概對于之后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悲劇已有覺悟。

顏真卿在《祭侄文稿》寫到“國之將傾”,此時正是公元七五八年,安祿山自稱皇帝,唐代正走向傾覆,在一百五十年后滅亡。可惜的是,天,并沒有反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滨县| 阜新| 盐亭县| 清原| 微博| 酒泉市| 溧阳市| 永新县| 乃东县| 教育| 池州市| 昌平区| 布拖县| 涞源县| 磐石市| 广安市| 乐至县| 信丰县| 楚雄市| 许昌县| 津南区| 江华| 蓝田县| 大安市| 全南县| 喀什市| 河津市| 马鞍山市| 海兴县| 吴桥县| 盐源县| 石渠县| 滦平县| 井冈山市| 博乐市| 盐亭县| 玉溪市| 新昌县| 嘉善县| 什邡市| 本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