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1話
富春山居圖:兩岸泣別的名畫

元末四大家第一人黃公望(一二六九至一三五四)五十歲才開始作畫,一邊教學(xué)以維持生計,一邊在江南各地行腳留下作品。本件以不緩不急的自在筆觸,分三部分呈現(xiàn)山脈的表情變化,借著干濕濃淡之間層層堆疊的效果,以不同視角捕捉畫面,展現(xiàn)多變豐富的景觀。

美的女神,有時也是一種瀟灑的玩笑。元代畫家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如果沒有從一幅變兩幅的奇妙身世,或許也沒有這么獨特。在提到畫本身之前,先談?wù)勥@幅畫的命運,因為經(jīng)歷的某個事件,使得《富春山居圖》有了這樣的地位。

作者黃公望,江蘇常熟人,生于一二六九年,享壽八十五歲,在古代可是相當(dāng)長壽的。字子久,因此日本在戰(zhàn)前稱他為“黃子久”。他原本生于陸姓人家,因為家貧,七歲時被送給沒有子嗣的黃樂收養(yǎng)?!包S公望子久”(黃公盼能得子已經(jīng)很久了),大家多稱贊黃樂收養(yǎng)了好兒子,因而改名為“公望”,字“子久”。黃公望果然不負(fù)期望,高中科舉,在元朝當(dāng)官。但是在四十歲的時候被牽連入獄,因而割舍仕途,潛心于書畫的世界,從此開始描繪江南風(fēng)景,畫出淡然恬靜的風(fēng)格。

富春山居圖
元代 黃公望
水墨紙本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
33×639.9cm

黃公望的山水,看不到北宋郭熙山水畫中的起伏激蕩,山水畫的秘訣就在這里:作畫必須把斜、甜、俗、賴四字排除,他所寫的畫論《寫山水訣》是這么說的?!靶啊敝覆粚W(xué)古人,技法不正規(guī);“甜”是只注意色彩的表現(xiàn);“俗”指過度華媚柔細(xì)的畫風(fēng);“賴”是一味模仿古人,沒有自己的畫風(fēng)。簡言之,就是全盤否定“多余、過剩”的畫風(fēng)。黃公望的作風(fēng)成為明代的一種經(jīng)典,從現(xiàn)在的眼光來看,雖然不會有耳目一新的感受,但是他的畫和宋代的山水畫有明顯區(qū)隔,可以看出在元代是劃時代的革新作風(fēng)。他有點年紀(jì)之后才開始畫畫,卻能名列元代四大畫家之一;如果說本件作品是他的最佳杰作,應(yīng)該沒有人會反對。

這幅畫在明代時由沈周、董其昌等一流畫家收藏,也被模仿。這幅畫被捧為名畫,想要得到的人很多,經(jīng)過多人之手。清代時,收藏者是吳洪裕,吳氏臨終前留下遺囑要把《富春山居圖》燒了一起陪葬,這和唐太宗要求王羲之《蘭亭序》陪葬的模式相同,就跟燒紙錢供死后花用的想法一樣,希望把名畫一起帶走。幸好其子吳靜安在關(guān)鍵時刻把名畫救出,雖然燒掉部分卷首,但是大部分都完好安在。可惜的是另一幅書法家智永《千字文》則沒躲過被燒掉的命運。

《富春山居圖》原來全長約690厘米,燒掉部分以后再經(jīng)過修復(fù),卷首小段部分較短,只剩51.4厘米,圖面大部分是山,稱為《剩山圖》。另一部分占全部的十一分之十,長636.9厘米,稱為《無用師卷》,黃公望題跋說明畫要送給弟子無用師,因而有此名稱。《富春山居圖》就這樣一分為二,《無用師卷》后來傳到乾隆皇帝的手上。

事實上,在這之前《富春山居圖》的仿本就曾被宮內(nèi)收藏,乾隆皇帝對仿本大加贊賞,還曾經(jīng)為此寫文章,這對于自詡為文物專家的乾隆皇帝,其實有點丟臉。臣子梁詩正幫皇帝找借口,在畫作的留白處寫下一段話,大意是說:“舊藏于宮中的這幅才是真跡,但這幅仿本是不錯的作品,因此一起收藏。”清朝的收藏清冊中,把仿本當(dāng)成真品,這是白紙黑字公認(rèn)的“事實”。就像是只要皇帝用他的權(quán)威說是黑的,白貓也會變成黑貓。一直要到故宮博物院創(chuàng)立之后,才被鑒定為非真品?!稛o用師卷》和仿本都在蔣介石的命令之下一起到了臺灣;另一方面,《剩山圖》留在大陸,最后收藏在浙江省博物館。兩岸分離以后,連畫也就此訣別,發(fā)展至此,好像一部戲的劇本。大陸和臺灣之間“泣別”的事情很多,其中大部分是“人”。家人和親友在一九四九年那一年,因為個人的決定而分離,也有夫妻數(shù)十年間音信全無的,在這期間另外再婚的情形也很多。九十年代臺灣開放赴大陸探親之后,兩邊再相見的喜劇、悲劇不斷上演著。因此,泣別這件事,尤其挑動兩岸人民的神經(jīng)。

我曾經(jīng)預(yù)測這幅《富春山居圖》的泣別故事將會被政治所利用,有朝一日放大當(dāng)作兩岸關(guān)系改善的“美談”。果然,在二〇〇九年訪問浙江博物館時,《剩山圖》不在常設(shè)展中,我希望館方能讓我看一眼。該館的研究員告訴我:“我知道臺灣有另一半的《無用師卷》,但是不曾聯(lián)系過。不過我們已經(jīng)有影像檔,如果和我們這邊的圖兩相重疊,可以看出山脈的切點相符合,兩張畫原來就是一張畫?!?/p>

前臺北故宮院長周功鑫也曾告訴我,二〇〇八年就任院長時,就曾接到某個人物向臺北故宮傳達的信息,希望讓兩張畫相會。臺北故宮也沒有異議,就積極向前邁進,大陸方面隨之提出“互展”的意向。但是大陸沒有“免除假扣押”的相關(guān)法律,臺灣方面不能出借文物,因此這件事情就暫時告吹。然而到了二〇一〇年,《富春山居圖》再相會的議題又在媒體上炒熱,中國總理溫家寶“希望兩張畫合璧展出”,定位為兩岸交流的一件大事。最后決定不舉辦互展,改由臺灣方面向浙江博物館借畫。二〇一一年六月,《剩山圖》運到臺灣,兩張泣別的畫在長期分離之后再度相見,戲劇性的一刻終于在臺北故宮發(fā)生。文物終究是文化,但是文化的事件議題由政治來串聯(lián),如果政治成為障礙,就用政治來解決難題。黃公望厭惡政治而遠(yuǎn)離隱居,畫下《富春山居圖》,但是這幅畫經(jīng)過漫長歲月,卻因為政治才得以重逢,黃公望如果在世的話,不知道會作何感想。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山市| 林州市| 甘南县| 太原市| 安乡县| 西吉县| 莒南县| 八宿县| 南安市| 古丈县| 镇坪县| 定兴县| 定兴县| 盈江县| 遵义市| 西充县| 镇巴县| 青川县| 都江堰市| 建瓯市| 武邑县| 古浪县| 曲阜市| 克山县| 静安区| 朝阳县| 定结县| 鲁山县| 平遥县| 夹江县| 石狮市| 锡林郭勒盟| 宾阳县| 德惠市| 西充县| 手游| 五华县| 河源市| 安塞县| 调兵山市| 内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