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九節 阿拉伯哲學和科學

在羅馬帝國崩潰和12、13世紀文化大復興之間的時期中,希臘的哲學和科學遺產大部分在西方佚失了。但是,在黑暗世紀,希臘哲學和科學在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圈保存著。同時有必要強調的是,阿拉伯人并不是希臘文化和科學的消極接受者。比較正確的說法是,他們積極地掌握希臘文化的遺產,并創造性地將其推進。這種掌握成了一種新的科學傳統的來源,這種科學傳統后來支配了直到16世紀和17世紀的科學革命為止的精神活動。

即使阿拉伯王朝征服了先前由羅馬人控制的一些地區,在埃及或敘利亞、伊拉克和伊朗卻并沒有出現精神生活的中斷。在敘利亞、伊朗和其他地區,希臘的哲學傳統和科學傳統被活生生地保存著。在這里,亞里士多德和其他希臘哲學家的著作很早就被翻譯成古敘利亞語。但是文化傳遞的大突破發生在巴格達的阿巴斯王朝的哈里發們那里。哈倫·拉西德(Harun al-Rashid,公元786—809)在位期間,標志著阿拉伯世界第一次全面的希臘文化復興。它的開端是一個龐大的翻譯規劃。許多工作是基督徒以古敘利亞語作為其文化語言而完成的。拉西德積極支持學者們學習希臘語和翻譯希臘的哲學和科學著作。他還派遣特使去西方購買希臘手稿。

翻譯工作的一個重要部分是擴展阿拉伯詞匯和發展與希臘概念相對應的哲學概念和科學概念。侯奈因·伊本·易司哈克(Hunayn ibn Ishaq,公元808—873)在這個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希臘文化的重要部分被吸收進這個更加豐富的語言——除了修辭、詩學、戲劇和歷史,對這些阿拉伯人興趣不大。他們的興趣集中在哲學(亞里士多德、柏拉圖和新柏拉圖主義)、醫學、光學、數學、天文學和像煉金術和巫術這樣的秘術學科。到了9世紀末,巴格達已確立為一個阿拉伯學術中心。阿拉伯人掌握的不只是希臘文化。在東方,他們與伊朗、印度和中國都有重要接觸。早在9世紀,數學家花拉子密(Al-Khwarizmi,公元約780—約850)就在算術計算中使用印度數碼(所謂阿拉伯數字)了。

翻譯和文化溝通的重要使命導致了新的圖書館的建立,它通常與清真寺和madrasah(伊斯蘭學校)相連。在10世紀和11世紀,整個阿拉伯世界已經有幾百個圖書館,擁有大量的藏書。在它的頂峰時期,巴格達的圖書館據說收藏了100000冊手稿。相比之下,索邦(巴黎)在14世紀有2000冊手稿,大約與同時期羅馬的梵蒂岡圖書館的藏書相當。還可以提到,阿拉伯人在8世紀從中國人那里學會怎樣造紙。在10世紀,紙的使用已經推廣到使得紙莎草漸漸不再用來書寫了。紙張的生產在歐洲最早是在大約1150年,而且,很能說明問題的是,充當先驅的是生活在西班牙的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對科學發展的最重要貢獻是在醫學、天文學和光學領域。阿拉伯醫生和哲學家阿布·巴卡爾·阿爾-拉齊(Abu Bakr al-Razi,通常稱為拉齊,公元865—925),據說是最早研究像麻疹、水痘這樣的兒童疾病的。拉齊寫了幾本教科書,它們流傳廣泛,不僅僅在阿拉伯人中間,而且在西方。他的著作在17世紀被翻譯成拉丁文。

伊本-西拿或阿維森納繼續了拉齊的工作。作為一名醫生,阿維森納受蓋侖影響很大(參見第五章,古代的科學……)。他的主要著作《醫典》是對希臘醫學和阿拉伯醫學的精華的龐大綜合。16世紀在歐洲各大學它被用作醫學教育的一本基本教科書。Nancy Siraisi,Avicenna in Renaissance Italy:‘The Canon’and Medical Teaching in Italian Universities after 1500,Princeton,NJ,1987.阿維森納還是一位重要的哲學家。像許多基督教神學家一樣,他設法用亞里士多德的概念和后來的希臘形而上學(新柏拉圖主義)來表述伊斯蘭的真理。對阿維森納來說,上帝是第一因,或創造者。被創造的世界應該被理解為來自上帝的一系列流射:神圣之光的流射創造了人類靈魂,而人類生命應該是一場回到光也就是上帝的旅行。阿維森納哲學中關鍵的觀點是他的物質觀。與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相一致,阿維森納似乎拒絕說上帝從虛無中創造物質的觀點:來自神圣之光的流射充溢著物質,但不創造物質。這是早期伊斯蘭哲學內部異常激烈沖突的開端。阿維森納的新柏拉圖主義在一些著作中受到偉大的伊斯蘭神秘主義者和神學家之一阿爾-加扎利(Al-Ghazali,1058—1111)的批判。后者的要點是,哲學家們的上帝并不是《古蘭經》的上帝。當哲學與《古蘭經》發生沖突的時候,哲學應當讓位。如我們所知,類似的沖突大致在同一時候也發生在基督教世界。

迎接來自阿爾-加扎利的挑戰的,是伊本·路西德(Ibn-Rushd),也叫阿威羅伊。在西方,他常常被認為是最有影響的思想家。阿威羅伊出生在西班牙的科爾多瓦,在當時的各科學學科中受過充分教育。曾有一段時期他是塞維利亞和科爾多瓦的法官,最后擔任馬拉克什城的哈里發的私人醫生。在歐洲,阿威羅伊尤其以對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全面分析而著名。他對托馬斯·阿奎那有很大影響,阿威羅伊主義給17世紀以前的經院哲學打上了自己的印記。在與阿爾-加扎利的沖突中,阿威羅伊主張在哲學結論和《古蘭經》之間不可能有任何矛盾:“既然這種宗教是真理,并且鼓勵引向對真理之認識的研究,那么,我們,穆斯林共同體,就知道借助于論辯的研究不會導致那些反對圣書所給與我們的東西的結論。因為真理并不與真理相矛盾,而與真理相協調、為真理作證人。”G.F.Hourani,Averro?s on the Harmony of Religion and Philosophy,London,1961,p.50.

那么,我們如何解釋一些明顯的矛盾呢?這里,阿威羅伊引入了一條在西方哲學中起了重要作用的詮釋原則:他解釋說,《古蘭經》中的任何東西都不能做字面理解。當對《古蘭經》的詩篇的一種字面詮釋顯得與理性相矛盾時,那些詩篇必須作為隱喻和寓意來詮釋。從對阿爾-加扎利和阿威羅伊之間的沖突的這個簡單介紹中,宗教激進主義有一個長久歷史這一點應該是很明顯的了。這是伊斯蘭哲學和基督教哲學兩者當中都存在著的一個古老而著名的挑戰。

阿拉伯科學家在有些領域做出了出色的貢獻。這些科學家包括海桑(Ibn al-Haitham或Alhazen,公元965—1039),他的立場與眾不同。他在光學中的工作在許多方面使這個領域具有突破意義。海桑在透鏡、球面鏡和拋物柱面(反射)鏡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要進展。此外,他還是在光學現象研究方面采用實驗方法的一個出色代表,對眼鏡的機理做了仔細分析。今天海桑被看作是最偉大的阿拉伯物理學家。他對許多西方科學家,包括羅杰·培根、約翰·開普勒和伊薩克·牛頓,有很大影響。

阿拉伯人在天文學領域也很先進。他們尤其致力于提出數學模型來解決圍繞理論和觀察之間的誤差的一些問題。在伊朗的莫拉哈(Meragha)天文站,伊本·阿爾-沙蒂爾(Ibn al-Shatir,卒于1375)對托勒密系統作了糾正和發展,從而使它與后來的哥白尼系統在數學上大致是等價的。Victor Roberts,“The Planetary Theory of Ibn al-Shatir”,Isis,57 (1966),pp.365—378.直到哥白尼為止,阿拉伯人的天文學模型比西方的要先進得多。

在天文學、數學、醫學和光學等幾乎所有這些領域,阿拉伯科學家都位于中世紀最先進之列。600多年間,阿拉伯人在技術上、科學上都領先于西方。但為什么阿拉伯科學沒有導致現代科學?為什么科學革命發生在16世紀和17世紀的歐洲,而不是阿拉伯的伊斯蘭世界?或許更令人驚訝的是:為什么阿拉伯科學在14世紀以后反而衰落了?為什么阿拉伯哲學和科學停滯不前了?這里不可能對這些問題給出一個全面的回答。我們只能指出一個可能的回答。

我們已經熟悉了的那些阿拉伯哲學家和科學家,都是穆斯林。他們把自己的工作建立在希臘哲學和科學的基礎上,但并沒有將問題和結論“伊斯蘭化”。這在起初是被容忍的,但他們越來越受到宗教領袖們的批評。在12和13世紀,宗教壓力增加了。所謂外來科學只有當能夠在宗教上得到辯護的時候,或具有宗教功能的時候,才能指望得到支持:天文學、幾何學和算術都是重要的,因為穆斯林必須知道確切的祈禱時間和麥加的方向。但是從宗教角度來看,許多學科被批評為無用的或破壞《古蘭經》的世界觀的。希臘科學的日益伊斯蘭化看來導致了對研究領域的限制。這種伊斯蘭化或許是15世紀阿拉伯科學的停滯和衰落的最重要原因。

不僅如此,一個嚴重的問題是阿拉伯文化中缺少科學的建制性基礎。阿拉伯人的主要的教育建制是madrasah(伊斯蘭學校)。這些在11世紀開始有很大發展的學院,是伊斯蘭的主要文化建制。所有教育領域都把學習《古蘭經》、先知及其門徒的生活和穆斯林法(sharia)當作中心。哲學和自然科學不是課程的內容,但主要的文本都在學校里抄寫了、放在圖書館里。許多哲學家和科學家在伊斯蘭學校里擔任教師,但是他們講的課不是希臘哲學和科學。從事“外來科學”因此是一件私人活動,或與清真寺(天文學)和朝廷(醫學)連在一起。獨立的阿拉伯科學從未被建制化,也從未受到阿拉伯-伊斯蘭世界的宗教和政治精英的支持。中世紀伊斯蘭也不承認同業公會和自治團體。學生和教師的職業團體因此就不容易獲得辯護和發展。結果,具有內部自治的自主性學術建制——歐洲中世紀后期的大學就具有這樣的特征——就幾乎是不可能建立起來。14世紀的停滯的最重要原因,或許是阿拉伯世界從未形成那些被世俗官員或宗教官員寬容或支持的獨立的大學。

思考題

1.請說明奧古斯丁對上帝、人類和世界的觀點的要點。亦請描繪他的兩個國度理論和歷史學說。

2.請討論奧古斯丁關于知識和宗教信仰之間關系的看法。

3.請說明阿奎那是如何設法調和哲學和基督教的。參照他對自然認識的觀點。

4.請說明阿奎那對法律及其基礎的看法。

5.請說明對“共相問題”的不同立場。尤其說明阿奎那和路德的立場。

6.請討論路德的唯名論和意志主義(如果你愿意,與阿奎那比較一下)。

進一步閱讀的建議

原始文獻

St Augustine,The City of God,translated by Marcus Dods,New York,1994.

St Augustine,Against the Academicians,translated by Peter King,Indianapolis,IN,1995.

St Augustine,Confessions,translated by Henry Chadwick,Oxford,1991.

St Augustine,On Being and Essence,Thomas Aquinas,Toronto,1949.

Thomas Aquinas,On the Truth of the Catholic Faith,5 vols,New York,1955—1957.

Martin Luther,Works:American Edition(55 vols.),edited by Jaroslav Pelikan and Helmut T.Lehmann,St Louis/Philadelphia,1955—.

Averro?s (Ibn-Rushd),On the Harmony of Religion and Philosophy,edited by George F.Hourani,London,1976.

二手文獻

Gilson,E.,History of Christian Philosophy in the Middle Ages,London,1980.

Huff,Toky E.,The Rise of Early Modern Science.Islam,China and the West,New York,1993.

Thompson,W.and D.J.Cargill,“Martin Luther and the‘Two Kingdoms’”,in D.Thomson (ed.),Political Ideas,Harmondsworth,1969.

Tran?y,K.E.,“Thomas Aquinas”,in A Critical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New York,196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城固县| 泸西县| 庄浪县| 江陵县| 娄烦县| 绥滨县| 舒城县| 平江县| 苏尼特右旗| 阿荣旗| 台南市| 壤塘县| 建宁县| 砚山县| 江西省| 昭通市| 平陆县| 常德市| 轮台县| 阿拉善盟| 齐齐哈尔市| 永丰县| 盐池县| 武城县| 永定县| 海城市| 宁蒗| 西乌珠穆沁旗| 隆德县| 凯里市| 闽侯县| 新余市| 晋中市| 应城市| 台北市| 蓬安县| 宝山区| 沁水县| 安国市| 元谋县| 中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