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周藝

柳子戲屬于中國戲劇史上“四大古老劇種”(即“南昆、北弋、東柳、西梆”)之一的東柳劇種,是扎根于齊魯大地的一朵絢麗多彩的藝術奇葩。許多專家認為,柳子戲是宋元北曲的余緒,是明朝弦索官腔的衍生體,是明中后期風靡中原并盛及全國的大劇種。

早在1959年,毛澤東在濟南觀看了柳子戲《玩會跳船》《張飛闖轅門》后,曾對時任山東省省委書記舒同說:“人們把呂劇說成是代表山東的地方戲,依我看應該是柳子戲,它比呂劇早,名氣大。”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廖奔評價說:“柳子戲是源于山東的一個古老劇種,有三四百年的歷史了,屬于當下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概念中的 ‘人類口頭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范疇……柳子戲是從民間口頭傳唱發展演變而來的純粹的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

柳子戲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在中國戲劇史上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柳子戲發源于中原,盛行于曹州府(即現在的山東菏澤市)一帶。曹州府毗鄰儒家思想發源地——被世人稱為“孔孟之鄉”的曲阜和鄒城,巍巍泰山在曹州府的東邊高高聳立,奔騰的黃河、蜿蜒的京杭大運河流經這里,這里匯聚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物質文明。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也可以說“一方水土養一方藝術”。柳子戲發源地特有的地勢、地貌,造就了這個劇種博大、包容、厚重、剛毅、粗獷且不失婉約、柔美的藝術個性。

柳子戲曲調繁多,唱腔典雅古樸,素有“九腔十八調、七十二哎咳”和“百調子”、“難哎哎”之稱。在柳子戲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中,眾多柳子戲的從藝者,在苦心鉆研和不斷完善自身聲腔特色的同時,還能海納百川,博采眾長,不斷吸收和融入高腔(弋陽腔)、昆腔、青陽腔、亂彈、羅羅、皮黃等劇種的部分劇目和聲腔,使其成為一個擁有200余出傳統劇目和600余種曲牌的多聲腔劇種。

柳子戲行當設置明晰、齊全,具有大劇種的風范。柳子戲雖然是在元、明、清以來民間俗曲小令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弦索聲腔,但它有別于一些行當劃分不明晰、設置不齊全的地方劇種。柳子戲的行當劃分非常明確,生、旦、凈、末、丑行當齊全,且各有規范,在表演風格、表演程式以及臉譜、化妝和服飾上都各有規定。比如,柳子戲傳統劇目《張飛闖轅門》《黃桑店》中的張飛、秦瓊等藝術形象,人物的化妝、服飾與演員的舉手投足,不同于京劇、梆子和其他劇種中的同類角色,從而形成了柳子戲中獨有的“這一個”。

柳子戲這一古老劇種,在近400年的演進歷程中,有高潮也有低谷。它也像其他地方劇種一樣,在新中國成立后獲得新生。

新中國成立初期,本已瀕臨衰亡的各柳子戲劇社,紛紛在山東及周邊地區恢復并發展,其中以鄆城縣工農劇社尤為突出,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1959年,為了深入貫徹黨的文藝方針,山東省委、省政府決定將鄆城縣工農劇社調到省里,成立山東省柳子劇團,并在山東省戲曲學校設立柳子科,培養柳子戲后備人才。與此同時,省里還組織專家和劇團的藝術家,共同研究、整理、創作、排演了一批優秀劇目,如《孫安動本》《玩會跳船》《張飛闖轅門》等。劇團在深入基層為工、農、兵演出的同時,還三次晉京,三進懷仁堂,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演出,得到高度好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廣大的柳子戲藝術家,面對新的時代、新的要求,在研究傳統、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緊貼時代前進的步伐,大膽探索,銳意創新。他們創作、演出了如《風雨帝王家》《魚籃記》《法魂》《青山作證》等一批深受觀眾歡迎、深得專家好評的新編歷史劇和現代戲,并在山東省和全國的戲劇評獎中屢獲大獎。

在這期間,研究柳子戲的一批專家、學者注重理論研究和有關史料的集成,精心編著了《柳子戲音樂曲牌大成》《柳子戲唱段精選》《柳子戲史料匯編》《柳子戲圖像大觀》《張春雪與柳子戲》等多部重要圖書,為柳子戲的理論研究和傳承、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更值得關注的是,近一個時期以來,山東省文化主管部門和山東省柳子劇團的領導層,尤為注重對柳子戲后備人才的精心培養。到目前為止,山東省柳子劇團有一大批優秀的青年演員活躍在戲劇舞臺上,有的僅二十幾歲就成為劇團的臺柱子。更為可喜的是,劇團重點培養了一批年輕的柳子戲音樂編創人員,目前該團的音樂編創人員平均年齡不超過30歲,且已成為該團編創新劇目的主力軍。大家知道,一個地方劇種的音樂唱腔是該劇種的靈魂,也是區別于其他劇種的重要標志。因此,培養本劇種的音樂編創人員可以說是傳承地方戲劇種的關鍵,也是地方劇團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

400年風雨歷程,400年跋涉奮斗,在黨和政府的關愛下,在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關懷下,柳子戲這一古老劇種一定會“枝繁葉茂”。柳子戲專家和演藝人員一定會以更加開放、更加包容的心態,高舉“古為今用”和“三貼近”的旗幟,走向更加絢麗輝煌的明天。

在這里,要感謝劉元貞同志,她懷著對柳子戲揮之不去的深情,寫成了《柳子戲史話》這本書。劉元貞同志現任山東省柳子劇團非遺辦公室主任,人雖年輕,但她始終懷著一顆對柳子戲的熱愛之心和無比敬畏之心,懷著傳承、發展柳子戲的使命感和責任心,多年來搜集了大量關于柳子戲的珍貴資料。面對浩瀚史料,她去粗取精,以簡練的筆法、流暢的文字,輔以眾多的圖片,生動而形象地把柳子戲的產生、發展和藝術風格詳盡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從而便于讀者和專家進一步了解柳子戲、研究柳子戲。該書既有理論分析,又有對劇種歷史的敘述,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史料價值,對于更好地傳承、發展柳子戲,使其更加貼近現代人的生活,更加適應新的時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作為一名老文藝工作者,我由衷地祝賀該書的出版,并祝愿柳子戲伴隨著祖國前進的步伐,邁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主站蜘蛛池模板: 綦江县| 广灵县| 兴化市| 油尖旺区| 黎川县| 灌南县| 奉化市| 宁明县| 岳阳县| 咸丰县| 普宁市| 宁都县| 泰来县| 博客| 苍溪县| 阿拉善右旗| 丹棱县| 宿迁市| 赤峰市| 榆林市| 呼和浩特市| 河津市| 罗定市| 大竹县| 普定县| 柏乡县| 宁武县| 台安县| 沛县| 房产| 琼结县| 辉县市| 和顺县| 东丰县| 时尚| 钦州市| 岳西县| 南涧| 盐亭县| 榆林市| 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