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贛劇的前身
贛劇有著悠久深厚的歷史淵源,讓我們從其前身——“江西班”說起。
清代中葉的乾隆、嘉慶時期,在江西省東北部的饒河與信江流域,興起了一種以演唱二凡、西皮、老撥子、秦腔、浙調、南北詞等亂彈腔為主的民間地方戲曲,當時人們稱其為“江西班”,這種地方戲曲在贛東北一帶及其與浙江、福建兩省交界的地區甚為流行。在流行過程中,由于人文、地域等因素,“江西班”自然分蘗為饒河班與廣信班兩路,人們也把這兩種戲曲稱做饒河戲、信河戲。饒河戲所流行的地域主要為舊時饒州府所轄的鄱陽、樂平、萬年、余干以及景德鎮、浮梁一帶;信河戲所流行的地域主要為舊時廣信府所轄的上饒、玉山、弋陽、貴溪、余江、鉛山、廣豐一帶。此外還有玉山班與貴溪班。這些“江西班”所演出的劇目與所演唱的聲腔均大同小異,只是饒河戲中除了以演唱亂彈腔為主外,還保留了珍貴的弋陽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