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七章 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及其規律

知識導圖

考點精講

第一節 社會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是社會主義史上的歷史飛躍。19世紀中葉,社會主義從空想發展到科學。20世紀初,社會主義從理論發展到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實踐。這是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兩次飛躍

一、空想社會主義的產生、發展和局限性

空想社會主義產生于16世紀初。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展所經歷的家庭手工業、手工工場和機器大工業三個階段相適應,空想社會主義思潮也經歷了三個歷史發展階段,即:16~17世紀的早期空想社會主義、18世紀的空想平均共產主義、19世紀初期批判的空想社會主義。

16~17世紀早期空想社會主義的代表人物有英國的托馬斯·莫爾和意大利的康帕內拉。19世紀初期以圣西門、傅立葉、歐文為代表的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直接思想來源。以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為代表的空想社會主義學說,在理論上致力于社會制度的分析。他們對資本主義舊制度的批判包含著許多擊中要害的見解;對社會主義新制度的描繪,閃爍著諸多天才的火花。

空想社會主義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①空想社會主義者只看到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命運,卻未能揭示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經濟根源;②他們要求埋葬資本主義,卻看不到埋葬資本主義的力量;③他們憧憬取代資本主義的理想社會,卻找不到通往理想社會的現實道路。

二、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

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創立了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人類歷史發展的奧秘和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論證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把爭取無產階級和全人類解放的斗爭建立在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從而超越了空想社會主義,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1848年2月,馬克思恩格斯為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共產主義者同盟”所寫的黨綱《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產生。從此,科學社會主義學說便成為無產階級解放斗爭的思想武器,揭開了偉大的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新篇章。

三、第一國際和巴黎公社

馬克思、恩格斯在指導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過程中,闡述了各國無產階級政黨相互關系的重要原則。一是堅持無產階級的國際聯合。他們在強調由于“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首先是一國范圍內的斗爭。每一個國家的無產階級當然首先應該打倒本國的資產階級”的同時,也強調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是國際性的事業,它只能在各國無產階級的聯合斗爭中實現。二是堅持各國黨的獨立自主和完全平等。強調無產階級的國際聯合,并不意味著各國無產階級可以不顧本國實際而采取同一種斗爭方式;也不意味著要求一國無產階級的斗爭從屬于另一國無產階級的斗爭。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的巴黎工人起義和由此建立起的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偉大嘗試。盡管巴黎公社存在的時間很短,但公社期間所實行的一系列主張和措施為無產階級革命和工人運動留下了寶貴經驗,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階級斗爭和社會主義的學說,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上寫下了光輝、偉大而悲壯的一頁。

四、十月革命勝利與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建立

列寧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他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俄國實際,制定了無產階級革命的戰略策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列寧認真總結了當時變化了的新情況,深刻論述了社會主義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個或者幾個國家獲得勝利,并且將這一理論付諸實踐,在革命形勢成熟的條件下,領導了俄國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領導彼得格勒工人以及士兵群眾,通過武裝起義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取得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十月革命是世界歷史上劃時代的重大事件,產生了深遠的歷史影響。首先,它將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變為現實,開啟了無產階級革命的新時代,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其次,它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鼓舞了資本主義國家的革命運動。再次,它激勵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革命,掀起了被壓迫民族解放斗爭的新高潮。最后,它促進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傳播,推進了無產階級政黨的建立。

五、社會主義在蘇聯一國的實踐

列寧領導的蘇維埃俄國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大體經歷了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進一步鞏固蘇維埃政權時期。

第二個時期:外國武裝干涉和國內戰爭時期,即戰時共產主義時期。

第三個時期:由戰時共產主義轉變為新經濟政策時期。

在俄國社會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初期,特別是實行新經濟政策期間,列寧對蘇維埃俄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進行了深刻的理論思考,提出了許多精辟的論述。首先,把建設社會主義作為一個長期探索、不斷實踐的過程。其次,把大力發展生產力、提高勞動生產率放在首要地位。再次,在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條件下,利用商品、貨幣和市場發展經濟。最后,利用資本主義,建設社會主義。列寧還指出了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的極端重要性,闡明了思想建設和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提出了加強國家政權建設和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一系列措施。列寧努力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俄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探索出一條適合俄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

列寧逝世后,聯共(布)黨內及理論界在蘇聯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問題上出現了嚴重分歧,爭論的結果最終是斯大林的理論和政策主張占據了主導的地位。1936年12月,在蘇維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會通過的憲法中,宣布蘇聯已經建成了社會主義。

在這個過程中,蘇聯模式也得以形成并最終確立。蘇聯模式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曾經促進了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和發展,推動過社會生產力的高速度發展,確保了重工業,特別是國防工業的發展,為處在帝國主義包圍中的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奠定了物質基礎,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這種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為蘇聯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質和人員保障。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這種模式的弊端逐步顯現,主要體現為集中過多,管得過死,否定市場的作用,嚴重束縛企業和勞動者的積極性。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證明,蘇聯模式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它并不是社會主義的唯一模式。

六、社會主義發展到多個國家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民族民主革命的蓬勃發展,帝國主義力量的削弱,極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國人民,促進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社會主義在世界范圍內獲得大發展,在歐洲、亞洲、拉丁美洲,先后有一批國家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陣營。中國革命的勝利,是繼俄國十月革命之后20世紀最重大的事件。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它成功地解決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通過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一系列基本問題,豐富和發展了列寧關于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家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論和實踐。社會主義從一國實踐發展為多國實踐,是社會主義發展進程中又一次歷史性的飛躍。

七、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發展對人類歷史發展的巨大貢獻

20世紀的社會主義制度對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歷史貢獻。

第一,社會主義開始作為一種新的社會制度發揮出歷史作用。

第二,社會主義國家的存在及其在經濟、政治、外交、軍事上的影響,改變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資本主義和霸權主義在全世界的擴張。

第三,社會主義力量堅定地支持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推動著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潮流。社會主義的興起,促進了亞、非、拉美民族解放運動的蓬勃發展,沉重地打擊和瓦解了帝國主義的殖民體系,縮小了資本主義的勢力范圍。

第四,社會主義在當代引導著世界人民的前進方向。只要存在資本主義,作為批判武器的社會主義思想理論和運動就會被傳承和延續。由于社會主義在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中的一貫立場,它已成為時代的一面旗幟,影響著世界歷史的進程,并且在今后長時間內引導著世界人民的前進方向。

社會主義在20世紀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但是在發展中也發生過曲折。蘇聯模式有自己的弊端,而東歐一些社會主義國家則因為照搬蘇聯模式造成“水土不服”引發了經濟社會危機。蘇東劇變、蘇聯解體,最深刻的教訓是:放棄了社會主義道路,放棄了無產階級專政,放棄了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放棄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結果使得已經相當嚴重的經濟、政治、社會、民族矛盾進一步激化,最終釀成了制度劇變、國家解體的歷史悲劇。

真題演練

1.(2011.4單選)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究竟是個什么樣子,蘇聯搞了很多年,也并沒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寧的思路比較好,搞了個新經濟政策,但是后來蘇聯的模式僵化了。”列寧新經濟政策關于社會主義的思路之所以“比較好”是因為

A.提出了比較系統的社會主義建設綱領

B.根據俄國的實際情況來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C.為俄國找到了一種比較成熟的社會主義發展模式

D.按照馬克思恩格斯關于未來社會的設想來建設社會主義

【難度系數】0.729

2.(2011.20多選)19世紀中葉,馬克思恩格斯把社會主義由空想變為科學,奠定這一飛躍的理論基石是

A.階級斗爭學說

B.勞動價值論

C.唯物史觀

D.剩余價值理論

【難度系數】0.369

3.(2014.21多選)1926~1927年初,鄧小平在莫斯科中山大學留學一年。此時正值列寧的新經濟政策在莫斯科和整個蘇聯燎原般發展,國家經濟全面開花,市場上商品豐富、品類繁多,商店、飯館、咖啡館隨處可見。鄧小平到中山大學第一天就收到了一大堆日用品,一日三餐也非常豐富。在此期間,鄧小平還認真閱讀和摘抄了蘇聯領導人關于新經濟政策的許多論述。這一段經歷對鄧小平后來思考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具有一定的啟示。鄧小平與列寧在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探索中有許多相通之處,主要有

A.學習和利用資本主義的文明成果

B.把大力發展生產力、提高勞動生產率放在首要地位

C.在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條件下,利用商品、貨幣和市場發展經濟

D.優先發展重工業,快速實現從農業國到工業國的轉變

【難度系數】0.439

4.(2016.21多選)1516年,英國人托馬斯·莫爾發表了《烏托邦》一書,標志著空想社會主義的誕生。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發表了《共產黨宣言》,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產生,社會主義實現了從空想到科學的歷史性飛躍。科學社會主義超越空想社會主義之處在于

A.找到了實現理想社會的現實道路

B.對未來社會進行了細致的描繪

C.揭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經濟根源

D.對資本主義進行了無情的批判

【難度系數】0.343

5.(2017.21多選)1921年3月,俄共(布)召開十大,決定從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過渡到新經濟政策。在實施新經濟政策期間,列寧對蘇維埃俄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進行了深刻的理論思考,提出了許多精辟的論述,其主要內容包括

A.可以利用資本主義來建設社會主義

B.把建設社會主義作為一個長期探索,不斷實踐的過程

C.把大力發展生產力、提高勞動生產率放在首要地位

D.允許多種經濟成分并存,可以利用商品、貨幣和市場發展經濟

【真題答案】1.B 2.CD 3.ABC 4.AC 5.ABCD

第二節 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

一、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主要內容

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作為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內容,是馬克思和恩格斯通過深刻揭示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深入闡發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并在指導國際工人運動的實踐中逐步形成的。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資本主義發展趨勢和無產階級歷史使命的基礎上,對未來社會的發展過程、發展方向和一般特征作出了科學預測和設想,對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推進社會主義事業提出了基本準則和要求。

第一,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組織生產,滿足全體社會成員的需要是社會主義生產的根本目的。

第二,對社會生產進行有計劃的指導和調節,實行等量勞動領取等量產品的按勞分配原則。

第三,合乎自然規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

第四,無產階級革命是無產階級進行斗爭的最高形式,必須以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為目的。

第五,社會主義事業必須堅持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政黨是階級的一部分,一般由本階級中最活躍、最積極的分子組成。

第六,通過無產階級專政和社會主義高度發展,最終實現向消滅階級、消滅剝削、實現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的過渡。

二、正確把握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

馬克思、恩格斯揭示的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反映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勾勒了未來社會的大體輪廓,但是他們并沒有規定未來社會的各種具體制度和實施方案。馬克思、恩格斯歷來反對不顧實際情況照搬照抄自己的理論,反對將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當作一成不變的教條,他們為無產階級政黨正確把握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提供了科學方法。一方面,作為無產階級政黨理論與實踐的基本準則,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指出了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和本質規定,任何時候都不能違背。另一方面,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揭示了未來社會的發展過程、發展方向和一般特征,但它是一種科學預測和對社會發展趨勢的分析,在實踐中不能僵化地教條式地對待它。實踐表明,背離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就背離了社會主義運動的目的和無產階級政黨的宗旨,就走向了邪路。

三、在實踐中探索現實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

1.低、中等經濟文化相對落后國家走向社會主義的必然性與建設社會主義的艱巨性

社會主義首先在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家取得勝利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家可以先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進入社會主義,是由革命的客觀形勢和條件所決定的。無論是在當時的俄國還是中國,勞動群眾所受的多重壓迫和剝削格外深重,使社會矛盾特別尖銳,出現了很好的革命形勢。反動統治階級已經不可能照舊不變地維持自己的統治,工人階級和勞動群眾也不能照舊生活下去了。革命的主觀條件也成熟了,集中表現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已經能夠在馬列主義的指導下,正確地分析革命的客觀條件和革命隊伍本身的狀況,把馬列主義的普遍原理同本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制定出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斗爭策略,廣泛發動和組織群眾,運用各種斗爭形式,直到發動武裝起義,進行武裝斗爭,奪取革命的勝利。

第二,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家可以先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進入社會主義,并不違背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從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來看,一定的社會形態總是建立在一定的生產力發展水平之上的,不可能出現先進的生產關系長期建立在落后的生產力的基礎上,也不可能出現落后的生產關系能夠長期容納先進的生產力的現象。但是如果從社會歷史發展的某個階段來看,則又會出現參差不齊、相互交錯的現象。生產力的發展決定生產關系的變革。但是在一定條件下,在不變更生產關系生產力就不能發展的情況下,生產關系的變更就成為主要的決定的方面了。

從歷史上看,封建制取代奴隸制、資本主義社會取代封建社會,已有不是從最發達的地方開始而是從薄弱的或不發達的地方開始的先例。總之,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家率先進入社會主義,也是歷史發展規律作用的結果。那種把首先在相對落后的國家取得社會主義勝利看做是“反常現象”,把實踐中的社會主義看做是“畸形的早產兒”的觀點是錯誤的。

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在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家取得政權,建立起了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為開展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開辟了廣闊前景。但是,由于受到生產力發展狀況、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發展狀況的制約,受到國際環境的嚴峻挑戰等,這些國家建設社會主義必然具有艱巨性和長期性。其原因主要是:

第一,生產力發展狀況的制約。

第二,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發展狀況的制約。

第三,國際環境的嚴峻挑戰。

第四,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對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探索和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需要一個長期的艱苦的過程。實踐已經表明,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家建設社會主義,試圖一蹴而就是不現實的,也是有害的,執政的共產黨對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探索和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必然是一個長期的艱苦的過程。

2.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多樣性的原因

第一,各個國家的生產力發展狀況和社會發展階段決定了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點。實踐表明,雖然已經取得勝利的社會主義國家,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起點的生產力狀況都比較落后,但是,各國之間也存在著較大的差別。這就決定了各個國家必須根據自己的生產力發展狀況和所處的社會發展階段,制定與之相適應的發展道路,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社會主義建設。

第二,歷史文化傳統的差異性是造成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多樣性的重要條件。馬克思指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各個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是他們進行活動的既定前提和基礎。各個民族從歷史上繼承下來的經濟、政治、文化條件的不同,決定了他們必須從自己的實際出發,按照自己的民族特點進行社會主義建設;要求他們必須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與自己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將社會主義植根于本國的土壤之中,才能取得成功。

第三,時代和實踐的不斷發展,是造成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多樣性的現實原因。時代是不斷前進的,實踐是不斷發展的。從世界范圍來說,各個社會主義國家都應該根據時代和實踐發展的要求,選擇適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從具體的國家來說,同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不同的時期,也應該根據時代和實踐發展的要求,適時地選擇適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這是社會主義制度保持生機和活力、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保證。

3.努力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既然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具有多樣性,那么努力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就是無產階級執政黨必須領導全國人民為之奮斗的神圣使命和光榮任務。第一,探索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堅持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最重要的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對于研究未來社會制度的科學方法。第二,探索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必須從當時當地的歷史條件出發,堅持“走自己的路”。立足本國國情,走自己的路,是社會主義歷史經驗的總結,是馬克思主義的一條基本原則。第三,探索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必須充分吸收人類一切文明成果。實踐證明,不同國家試圖用同樣的“一條道路”“一種模式”發展社會主義是行不通的。發展社會主義既不能照搬蘇聯社會主義的模式,更不能照搬西方資本主義的模式。照搬別國模式從來不能成功,這是一個被歷史反復證明了的真理。

4.社會主義在實踐探索中曲折前進

第一,社會主義作為新生事物,其成長不會一帆風順。

第二,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推動社會發展,是作為一個過程而展開的,人們對它的認識也有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

第三,經濟全球化對于社會主義的發展既有機遇又有挑戰。

社會主義的發展具有曲折性,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社會主義在曲折中持續前進,則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扭轉的歷史趨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包括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產物。黨的十八大報告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闡述十分豐富,不僅有利于我們深化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及其理論成果的認識,而且對于我們更深刻地理解、闡釋和掌握運用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具有重大啟示和意義。第一,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第二,深化對社會主義運動整體性的認識,強調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第三,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堅持全面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真題演練

1.(2010.20多選)1989年,時任美國國務院顧問的弗朗西斯·福山拋出了所謂的“歷史終結論”,認為西方實行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類社會形態進步的終點”和“人類最后一種統治形式”。然而,20年來的歷史告訴我們,終結的不是歷史,而是西方的優越感。就在柏林墻倒塌20年后的2009年11月9日,BBC公布了一份對27國民眾的調查,結果半數以上的受訪者不滿資本主義制度。此次調查的主辦方之一的“全球掃描”公司主席米勒對媒體表示,這說明隨著1989年柏林墻的倒塌,資本主義并沒有取得看上去的壓倒性勝利,這一點在這次金融危機中表現得尤其明顯。“歷史終結論”的破產說明

A.社會規律和自然規律一樣都是作為一種盲目的無意識力量起作用

B.人類歷史發展的曲折性不會改變歷史發展的前進性

C.一些國家社會發展的特殊形式不能否定歷史發展的普遍規律

D.人們對社會發展某個階段的認識不能代替對社會發展整個過程的認識

【難度系數】0.817

【真題答案】1.BCD

推薦閱讀
  1. 葛洪義《法理學》(人大第4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2. 2020年藝術理論復習全書【核心講義+考研真題詳解】
  3. 徐曉雯《行政管理學》(第2版)配套題庫【課后習題+章節題庫(含考研真題)+模擬試題】
  4. 華東師范大學333教育綜合[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部分視頻講解】
  5. 北京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245德語(二外)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6. 曼昆《經濟學原理(宏觀經濟學分冊)》(第6版)復習全書【核心講義+模擬試題詳解】
  7. 全國名校微觀經濟學考研真題及詳解(適用于考卷中僅含微觀經濟學的名校)
  8. 喻國明《傳媒經濟學教程》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9. 武漢科技大學文法與經濟學院331社會工作原理[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10. 張康之《公共管理學》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1. 華北電力大學(北京)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882公共管理綜合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12. 陳振明《公共管理學》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3. 2020年生物化學考研全真模擬試卷及詳解
  14. 斯蒂格利茨《經濟學(上冊)》(第4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贈兩套模擬試題及詳解】
  15. 全國名校新聞與傳播碩士《334新聞與傳播專業綜合能力》考研真題及詳解(含暨大、川大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南县| 秦皇岛市| 扎鲁特旗| 方正县| 韩城市| 漳浦县| 津南区| 杨浦区| 宁远县| 祥云县| 华阴市| 彰化市| 大洼县| 梅河口市| 望奎县| 丹阳市| 潜山县| 金山区| 琼结县| 赤水市| 新化县| 沂水县| 上虞市| 延庆县| 安岳县| 泽州县| 乡城县| 铜鼓县| 太原市| 南昌市| 顺义区| 绍兴县| 陇南市| 孝昌县| 昌黎县| 清远市| 满城县| 沂源县| 清水县| 临安市| 安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