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只對制作感興趣的我,開始著手做宣傳(2)
- 吉卜力的伙伴們:我是這樣賣宮崎駿、高畑勛電影的
- (日)鈴木敏夫
- 3286字
- 2018-05-11 16:10:05
【系井重里的著名廣告文案:“忘記的東西,幫您送回來了。”】
最初讓我有“宣傳”意識的是高畑先生和德先生,而教會我寫吸引人的文案的,卻是系井重里。
第一次委托系井先生撰寫廣告文案是在制作《龍貓》(1988年,宮崎駿導演)和《螢火蟲之墓》(1988年,高畑勛導演)的時候。在那之后,我們保持了長年的合作關系。我跟系井先生還是同年生人,作為同時代的人,我覺得我們之間有種心有靈犀的感覺。
關于《龍貓》和《螢火蟲之墓》這兩部電影,《龍貓》由德間書店制作,《螢火蟲之墓》由新潮社制作,兩部作品排出同時上映的出奇陣勢。投資方不同,制作現場卻都在吉卜力,我一邊協調宮先生與高畑先生的工作人員之爭,一邊還要做Animage主編的工作,忙得我暈頭轉向,基本上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
制作進入正軌后,兩家出版社開始坐下來討論如何共同宣傳的問題。雙方的負責人聚在一起不停地開會。單就廣告文案這一點,德間書店與新潮社各執一詞,像兩條平行線一樣總是討論不到一塊兒去。
于是我就想,不如交給能夠充分理解這兩部作品的優秀文案師來處理。
說起當時有名的廣告文案師,沒人能比系井重里更優秀了。作為一個門外漢,我唯一聽過大名的文案師就是系井先生。他為西武百貨撰寫的“不可思議,太喜歡”以及“美味的生活”等著名的廣告文案讓他一躍成名。他經常上電視,還在雜志上開連載,新潮社曾為他出過書。所以我覺得如果讓這個人出來說話,大家應該會靜下來認真聽取吧。
雖然我委托他的動機不純,但是他寫出來的文案卻大大超出了我的預料。
《螢火蟲之墓》的廣告文案是“4歲與14歲,都想活下去”。
《龍貓》的廣告文案是“這個奇怪的生物,在日本大概還有”。
而將兩部作品聯系在一起的廣告文案是“忘記的東西,幫您送回來了”。
我算是見識到專業人士的鬼斧神工了。
不過,《龍貓》最初的廣告文案其實是“這個奇怪的生物,在日本大概沒有了”,但是宮先生說“有”,于是就改成“還有”。
而《螢火蟲之墓》最初的廣告文案是“我只剩下這些了:一個炭爐、一條被子和一個蚊帳,還有妹妹與螢火蟲”。雖然我非常喜歡這條文案,但新潮社方面覺得太晦澀難懂,于是系井先生就改成“4歲與14歲”的形式。
總之不管哪條都是名文案。廣告文案確定了,之后的宣傳就能順利展開了。
【換了發行公司,宣傳也要隨之改變】
廣告文案敲定了之后,海報也自然跟進。兩部作品都是人物浮現在漆黑的背景上,我們自己感覺良好,但是在相關企業之間的評價卻不好。
《龍貓》和《螢火蟲之墓》的發行公司從東映換成了東寶。德間康快剛開始打算繼續塞給東映發行,結果對方以“不符合我們公司的風格”為由拒絕了,于是就唐突地換成了東寶。
我帶著做好的海報去了東寶,結果負責營銷的西野文男說:“這么暗的海報怎么能吸引觀眾!”專業從事票務工作的人,都有種強烈的固有觀念:電影一定要遵循什么原則才能賣座。
我當時也年輕氣盛,馬上就頂了他一句:“就是因為你們總是故步自封,日本的電影才一蹶不振。”結果我們倆從相互語言攻擊演變成大打出手。不過在開誠布公之后,我們逐漸建立了信賴關系,之后吉卜力的電影能夠大賣特賣,西野先生絕對功不可沒。
更換發行公司后,宣傳在實際操作上也受到很大的影響。之前我們委托的MAJOR公司因為與東映的關系深厚,所以不想跟東映的競爭對手東寶扯上關系。
因為之前一直跟MAJOR打交道,所以我都不知道,當時的電影宣傳基本上就是發行公司的宣傳部出一個人全權負責。因此《龍貓》和《螢火蟲之墓》都是由東寶宣傳部的有正真一郎一個人負責。
而在MAJOR公司,德先生有十幾個部下,他們分工協作,各種媒體齊上陣。一對比就發現差別很大,這時候我才第一次真切地體會到,《風之谷》和《天空之城》深深受益于這種四面開花的宣傳態勢。后面到《魔女宅急便》時,發行權又回到了東映,我再次切身感受到MAJOR的影響力。
就這樣連帶著宣傳面上的問題,《龍貓》與《螢火蟲之墓》四星期只動員了45萬人次。萬幸的是,由于緊接著上映的高倉健先生的《沙海勇士》因制作問題延遲發行,讓《龍貓》與《螢火蟲》多了兩周的放映時間,最終的觀影人數增長到80萬人次。不過,作為包攬了當年所有電影獎項的作品,這個票房數字實在有點寒酸。
盡管如此,當時能夠公開上映我就覺得很幸福了。因為《龍貓》是德間書店內部極力反對的企劃,而《螢火蟲之墓》這邊由于制作大幅度延遲,甚至陷入了無法按時上映的危機。最初上映的版本都來不及涂色,還留下很多“空白”的場景(公映后制作還在繼續,最后終于讓完成版問世),這種情況下還能公映我都要謝天謝地了。那時候對我來說制作就是全部,宣不宣傳、影片賣不賣座都是次要的。
【與大和運輸合作開啟的《魔女宅急便》】
《魔女宅急便》(1989年,宮崎駿導演)從成立階段就是由大和運輸公司[8]投資的企劃案。廣告代理商的相關人士盯上了角野榮子女士創作的兒童文學作品《魔女宅急便》,想出了跟大和運輸合作的點子,并帶著這個企劃案來找吉卜力。
制作開啟之初,宅急便的都筑干彥董事長帶著一眾干部來到吉卜力與主創會面。那時候宮先生當眾做了如下的宣言:
“雖然名字中有宅急便,但我沒打算做成大和運輸的員工培訓電影。”
雖然建立了商業合作的關系,但是宮先生并不想做宣傳宅急便工作的電影。最低限度,也要做成供普通觀眾觀看的娛樂電影。跟高畑先生一樣,宮先生也對商業主義介入電影保持著警惕性。
不過,都筑董事長是個大度的人,他接受了宮先生的想法。其實都筑董事長是“日本喜劇之王”榎木健一的外甥,這層關系讓他成為一個非常理解電影人的人。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沒有受到內容上的制約,順利地進入制作階段。
當初我對這個合作并沒有抱很大的期望,認為大和運輸只要在電視廣告中使用《魔女宅急便》的影像,就算是不錯的宣傳了——僅此而已。但發行公司東映可不這么認為,他們覺得既然要宣傳,不如通過大和運輸全國8000個營業點銷售預售票。
但是,大和運輸并不打算這么做。于是我就被東映的負責人原田宗親叫了過去,他沖我發了一通脾氣:“這跟當初的約定不一樣啊!這樣你們之間的合作到底有什么意義?”也許是太焦慮了吧,原田先生口不擇言地說了一句:“宮崎先生也快江郎才盡了吧?”
我聽到后大吃一驚,問他何出此言。他說這不是明擺著么,從《風之谷》到《天空之城》,再到《龍貓》,票房成績一直在下滑。
雖然聽著讓人火大,但這就是殘酷的現實。從分賬收入來看,《風之谷》是7.4億日元,《天空之城》是5.8億日元,《龍貓》和《螢火蟲之墓》兩部加起來才5.9億日元。原田先生說的情況,其他的票務相關人士也都看在眼里。我當時受到很大的打擊。
一直以來,我都很享受制作電影的樂趣。但是原田的話讓我意識到:電影要成功,內容與票房數字是不可分割的。現在想來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從那時起,我就開始以電影賣座為目標,全力以赴地進行宣傳。
【日本電視臺投資與宣傳大作戰】
下決心不難,但當時我根本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讓電影賣座,一點兒專業知識都沒有。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做宣傳,于是我從東映出來轉頭就去了日本電視臺。
“宣傳就是上電視吧?所以一定要爭取電視臺的支持。”
當時我把事情想得特別簡單。之所以選擇日本電視臺,也是因為《風之谷》在電視臺播放之后,我們跟日本電視臺構筑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總之先去跟電影部門的橫山宗喜先生見一面,委托他投資和幫忙宣傳。”我開始往積極的方向考慮。
通過與上層部門討論的結果,日本電視臺決定投資和協助宣傳。我剛松了口氣,可還沒過多久,橫山先生的部下奧田誠治就來找我。
“鈴木先生,吉卜力有很多周邊產品吧?你多帶些到日本電視臺來。”
“為什么要帶這些東西?”
我覺得很奇怪,于是奧田先生跟我解釋:
“雖說已經決定出錢了,但也不是馬上就能得到電視臺內所有人的支持。你要跑遍所有的節目組,跟制作人和編導打交道,像營銷一樣讓節目組內所有人都知道這件事。”
于是我就抱著一堆周邊跟著奧田先生在電視臺內四處奔走,跟不同的人打招呼。“制片人一定要做這種事嗎……”我第一次體會到宣傳策劃人的辛勞。
不過,這么做還是有回報的,以日本電視臺的知名節目《聚焦早上》為首,各節目都為《魔女宅急便》打出了即將公映的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