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民間文化教育實踐研究
- 茹榮芳
- 1025字
- 2019-01-04 05:35:08
二、幼兒園民間文化教育的主要特征
根據以上民間文化的特征以及學前教育的特點,幼兒園民間文化教育設計應具有需求性、可傳播性、可操作性、和諧性、優越性等特征。第一,需求性:指課程變革的緊迫性,是現狀急需改變的一種情況,這種情況的產生可能是課程設計自身出現了不能滿足兒童發展的需求或與學前教育機構的發展不相適應或不能滿足教師的需要及其他人員的需要等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因素,引起人們對課程設計本身產生懷疑,迫切需要對其進行改進或變更。第二,可傳播性:指活動設計在學前教育機構推行的難易程度,這與活動設計的理念、具體方案、環境需求、人員需求等密切相關。這關系到教師能否理解教育理念,教育活動設計與教師、園長、兒童、學前教育機構是否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文化背景,課程本身能否在學前教育機構中有效實施等一系列問題。第三,可操作性:指教育活動設計方便使用的程度,教師能夠清楚理解教育活動設計的實施條件,并能迅速、有效地收集活動設計實施需要的教育素材、創設適宜的文化環境,聯系和不斷創新兒童教育經驗,并最終將課程設計有效地付諸實踐。第四,和諧性:指課程設計與當今社會優秀主流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等的一致程度,課程設計應體現時代精神和人類文化的優秀成果,培養兒童具備善良、正直、誠實等優良品質,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和人類進步。第五,優越性:指新的課程設計與原來的課程設計相比,新的課程設計具有顯著的優越性,能彌補原來課程設計之不足。
幼兒園民間文化教育是一種地方性課程和園本課程,它還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首先,在課程理念、目標、內容、實施、評價、管理等諸方面是別具特色的,幼兒園民間文化教育秉持一種動態的課程觀,以民間文化為其課程資源,集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于一體,強調開放、多元、生態、和諧等理念。我們認為課程實施是教師與課程設計者、教師與兒童、教師與環境、兒童與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過程,教育目標指向兒童生活,課程內容來源于兒童生活,課程實施和評價是對兒童生活過程的建構,課程實施遵循自下而上的模式,重視兒童和教師的個體經驗與智慧,關注創新,這樣的幼兒園民間文化教育與其他學前教育課程相比,具有明顯的優越性。其次,由于民間文化是一定地域內普遍流傳的生活文化,教師、兒童及當地的相關人員都是耳熟能詳的,承載著時代精神和優秀文化成果,自然也是可傳播的、和諧的。最后,幼兒園民間文化教育以兒童發展為本,強調教師和兒童對生活文化的認識、理解和創新,以生活為教學,教學高于生活,這也是可操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