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民間文化教育實踐研究
- 茹榮芳
- 1873字
- 2019-01-04 05:35:09
二、幼兒園民間文化資源開發原則
民間文化以兒童喜聞樂見的方式存在于幼兒生活之中,幼兒生活世界里豐富而廣泛的一切人、事、物,以及聯結所有人、事、物的連續或非連續的過程與環境,都蘊含和承載著民間文化內容,幼兒生活在這些具體的民間文化情境中,通過觀察、感知、互動、探究等方式,獲得發展。幼兒園民間文化教育資源是經過加工、改進后的民間文化轉化成的幼兒園課程資源。在對其進行改進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其教育價值,根據幼兒發展的特點和課程的需要,注意繼承和創新相結合,既保留其獨特的風格,又使其具有現代生活氣息。因此,應該關注資源價值的篩選,形成適宜的幼兒園民間文化教育活動資源。開發民間文化教育資源應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一)內容的時代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民間文化也在不斷得到豐富和創新。因此,應該以現代生活為依托,在傳統的民間文化中注入新的內容,從而增強民間文化資源的生命力和鮮活性。如民間文學作品中常有一些生僻的詞語和幼兒難以理解的表述等,應在保留其基本原貌的基礎上,改為現在常用的詞匯和語境,以便幼兒理解、運用;在藝術活動中,我們運用傳統的藝術形式,可以演繹富有現代感的作品內容,為傳統的民間文化資源增添新的教育價值;在幼兒的創造性游戲和區域性游戲中,我們引入具有現代生活氣息的新民間文化,如“農家樂”“度假村”“星光大道”等,使民間文化資源煥發新的活力。
(二)資源的適宜性
民間文化資源的開發數量要適宜。民間文化資源種類多,在開發的過程中一味地求多求全,容易破壞課程目標與內容的均衡。因此,在開發中我們從相應的藝術品質、社會功能、典型特征等方面對同類型的民間文化資源進行比較性篩選,從課程目標和內容均衡的角度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內容。另外,民間文化資源的開發內容要適宜。我們從幼兒認知和情感的特點出發,選擇適合幼兒的民間文化資源。如“民間剪紙”,各地題材、風格多樣,我們發現具有濃郁生活氣息,風格鮮明、形式獨特,其層層累加的創作方式也容易被幼兒接受。因此我們將其納入課程資源,得到了幼兒的喜愛。民間美術中的“皮影戲”,集說、唱、演于一體,具有豐富的藝術內涵和文化價值。通過“皮影戲”活動,幼兒能初步了解“皮影戲”表演中影子成像的藝術特點,欣賞皮影獨特的造型美和色彩美,還能在與同伴共同制作、共同表演的過程中,體驗合作演出的快樂感與成功感。以此為線索我們開展一系列幼兒“玩皮影”的活動,促進幼兒審美、語言、探究能力和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
(三)形式的多樣化
民間文化資源的形態不同,幼兒體驗、學習的方式也不同。我們從幼兒的視角出發,采用多樣化的活動方式,引導幼兒主動學習。如通過民間藝術區域、民間游戲小組、皮影小劇團等活動形式,將幼兒個人學習、小組學習與集體學習有效地結合起來;通過風箏節、植樹節等節日活動,讓幼兒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通過民間體育運動會、民間玩具大比拼等活動,使家庭中的教育資源發揮巨大的作用;通過挖野菜、參觀民俗館、探古跡等活動,將幼兒的學習延伸到社區、延伸到大自然等,多樣化的活動形式提高了幼兒參與的興趣,發展了幼兒的多種能力。幼兒的成長與發展離不開周圍環境,其智慧是在行動中形成的。我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有選擇地開發適合幼兒的認知能力、能實際操作的民間文化資源,讓幼兒在感知體驗與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獲得真實的經驗。
(四)材料的生活化
幼兒園民間文化教育活動應精心選擇那些能引發幼兒探究興趣、萌發幼兒審美意愿、促進幼兒能力發展的具有教育價值的優秀民間文化資源。如語言生動形象的民間故事、童謠,富有情趣的農民畫,神奇的剪紙藝術,好玩的“皮影戲”等。它們或給幼兒以無限的遐想,或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獲得情感、態度、能力等方面的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許多傳統的民間材料已經沒有使用價值了,我們就用一些現代的生活化的材料加以替代,但是仍保留其原有的內涵不變。如在“皮影戲”活動中,用明膠片、色卡紙、撳扣制作會活動的“皮影娃娃”,簡單易行;在編織活動中,用紙、線等來練習編織,安全輕松又不失創造的樂趣;在體育活動中,用塑料袋、塑料瓶制作風箏、長龍等。材料的創新降低了操作難度,增添了幼兒活動的樂趣。
幼兒園民間文化教育獲得對于民眾生存智慧的吸收,并非是要照本宣科式的把這些生活場景一一進行演練。這樣的學習反而與其精神相割離,重要的是要學習民眾立足生活、觀察生活、善于思考和總結經驗,再用之于生活,達到改善生活之目的。遵循這一思路,選擇適宜的材料,引導兒童感受生活、觀察生活、啟發思維、發現知識、總結經驗等過程獲得智力的發展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