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公眾平臺應用開發實踐
- 閆小坤 周濤
- 1556字
- 2019-01-04 05:27:58
1.1 微信:連接一切
不止一種技術幻想過這樣的場景:快下班時對空調說“溫度降到27度”,對熱水器說“燒熱水要洗澡”。企業以智能家居為物聯網技術的突破口,已經使這樣的場景變為了現實。微信不止可以連接人,還可以連接能上網的機器。每個機器都有二維碼作為設備ID,在微信里可以通過和設備對話來控制設備。微信作為連接者,已經成為最有價值的、用戶與用戶最滿意的產品之間的橋梁。
1.1.1 物聯網
微信有兩大逆天功能:搖一搖和掃一掃。前者曾創造了“點亮廣州塔”的輝煌事跡,后者則培養了用戶見黑白方塊就掃的習慣。見到下面印有二維碼的奶牛(見圖1-1),讀者是不是有掃一掃的沖動呢?

圖1-1
真的能掃!你會發現打開了網頁,上面這樣介紹這頭奶牛:
名字:Shamrock
品種:黑白花乳牛
每天產30~40升牛奶。
夏天到野外吃新鮮青草,冬天青草不再生長時,改吃青貯飼料。
需要平衡的飲食。
時常有農業科學家來和農場主討論青貯飼料和谷物的比例,并制定一系列計劃來保證它的健康。
這是一篇來自BBC的報道,農場主給奶牛身上涂上二維碼來宣傳牧場。只要掃一下奶牛身上的二維碼,即可知道這頭奶牛的所有資料。
奶牛二維碼的內容是一個短鏈接:http://goo.gl/yAE1Q,完整URL為: http://www.thisisdairyfarming.com/news-press/in-the-news/lady-shamrock/ 不能掃一掃的讀者可以訪問此鏈接。
這在技術上并不神奇,生成二維碼和掃描二維碼都是業界成熟的技術。但利用微信“掃一掃”連接奶牛(物理世界)和互聯網(信息世界),或者用微信控制家用電器,這種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連接正是物聯網的基礎。
1.1.2 二維碼革命
奶牛身上印有二維碼,掃描后顯示鏈接(文字),再跳轉到相應的網頁。這說明二維碼是一種編碼方式,這里介紹一下二維碼及其前景。
1.什么是二維碼

從條形碼到二維碼
二維碼英文為Quick Response Code,簡寫為QR Code。通俗地講,二維碼是二維的條形碼,可以在水平和豎直方向同時存儲信息。生成的二維碼圖形一般為正方形,根據特定的編碼方式,在平面(二維方向)上繪制黑白相間的圖形,如微信公眾平臺的二維碼。
大家是否見過圖1-2所示的兩張火車樣票?

圖1-2
我相信大多數讀者都見過右邊的藍票,左邊的紅票為軟紙票,是1997年確定的車票統一樣式。2009年12月,鐵路部門對火車票進行升級改版,并在2010年春運前推出磁卡票(藍票)。
藍票與紅票最明顯的變化是車票下方的條形碼變成了二維碼。
2.為什么二維碼是一場革命
人類社會的信息革命常常伴隨著一種新的編碼方式的出現。
1836年薩繆爾·摩爾斯發明了摩爾斯電碼(Morse Code),這是一種時斷時續的信號,由點、劃、停頓長短等作為基本單位,通過不同的排列順序來編碼不同的文字符號。這項技術使得通信距離大大增加,信息幾乎瞬時到達。后來摩爾斯電碼被用于電報業務,并且在海事通信中被作為國際標準,一直使用到1999年。
諾曼·約瑟夫·伍德蘭在1952年注冊了條形碼專利。22年后的1974年,俄亥俄州一家超級市場的口香糖成為首個掃描條形碼的商品。這項技術使得輸入效率和準確率大幅提升。現在,條形碼的應用范圍涉及各個領域和行業,如零售業、書籍、服裝、商品、銀行、醫療及電子產品等。
QR二維碼由日本豐田子公司Denso Wave于1994年發明并開始使用。微信的“掃一掃”功能使得二維碼的作用發揮到極致。墻壁、門窗、紙張上印刷二維碼后,掃一下就能打開網頁、調用APP、完成校驗、購買物品、支付費用,瞬間完成從線下到線上的轉變。而微信公眾平臺提供的生成帶參數的二維碼功能可以為線上的URL連接、商品、支付信息生成二維碼,該二維碼可以被查看、下載、印刷,完成線上到線下的轉變。
二維碼的信息容量大,能夠編碼數字、字母、漢字、圖片等信息。拿糾錯級別L的Version 40二維碼來說,能夠容納2 953字節,或1 817個utf8編碼的中文字符。這個容量級別能夠容納個人名片、電子票務憑證、優惠券、電子回執等,適用于各行各業。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就是一個天然的二維碼掃描器。隨著手機的普及和移動網絡的發展,未來肯定會出現更多與二維碼相關的產品,二維碼也終將影響各個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