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了哈佛又如何?人生的另一種修煉
- 郭宇寬
- 1544字
- 2019-01-04 05:24:36
親身實踐——為民奉獻
我的項目點在湖北建始縣一個美麗的山村,這是我第一次來到長江以南。初到的小半月,經常會被河水坪的風景吸引。在新鮮感過后,我開始沉下心來觀察這個村子。
跟現在大多數農村一樣,青壯年勞動力都出去打工了,村里很少看到20歲左右的年輕人的面孔,大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還有婦女和小孩子,這讓我對《一個村莊里的中國》中提到的“六一三八九九部隊”有了更深的認識。當然,外出打工的收入也是當地最主要的經濟來源。
我們所在的機構,建始縣河水坪新農村綜合發展協會成立于2008年,為實現“創造綜合生產力,積累綜合資本,培育綜合農協,建設希望之鄉”的目標,建始縣委、縣政府特邀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香港光華有限公司和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四方,基于組織創新與治理創新相結合、本土實際與外域經驗相結合、農協主體與政府指導相結合的原則,以戰略合作聯盟的方式在建始縣三里鄉河水坪村進行全國第一個農村綜合發展協會試點,并輔之以較為完善的支持體系。但運作五年,農協在當地的接受度并不高。有一天,農協對門的阿姨在聊天時問我:“你們農協是搞么子的嘛?”聽到這句話我的心里十分不好受,也就是從那時起我開始思考,類似的農合組織在鄉村建設中應該是怎樣的一種定位?經過教村里婦女們跳舞、跟著理事長發展蔬菜大棚,在來到建始縣大半年后我將重點放在了當地的生態豬肉上面。一開始,開拓渠道是非常難的,在當地的一個好朋友的幫助下我自己出錢買了一頭豬,屠宰取樣冷凍后,連夜乘車從宜昌趕到了上海,把樣品送到從微博上聯系到的趙老師家。這位當過老師,有經營企業經驗的趙老師是生鮮電商最早的一批開拓者之一。現在依舊記得當時在九亭別墅群那個小院里聊天的場景,他很欣賞我能有這種做事的魄力,希望以后可以有更深入的合作,可惜最后讓他失望了,我最終沒有從事這個行業。2013年年底,因為機構要求我必須結束建始縣的工作回北京,生態豬肉的事情便由理事長負責,他現在做得很有起色,不僅重新注冊了自己的商標,而且還在當地建立了加工廠和養殖基地,我在這里面只是起到一個引子的作用吧。其實后來想想,我最開始的目的就是想鋪就這樣一條路而已。

與目前所在的宜信公司結緣,是在2013年3月。我們在四川彭州的大坪村進行第二次中期培訓,當時宜信的企業社會責任總監,也就是現在我的大boss徐秀玲老師對我們進行培訓,第一次接觸到宜農貸這個項目,聽完徐老師介紹的項目操作模式后,我就在想,既然MFI可以做這個項目,那我們合作社是不是也可以嘗試一下這個項目?培訓結束后,我和徐老師溝通,徐老師也認為我的想法可行。后來我給徐老師發了郵件,將目前農協資金互助的一些情況反饋給她,她為我聯系了宜農貸的負責人,在詳細了解機構背景、經營狀況后我們建立了合作。
正是在接觸宜農貸這個項目的過程中,讓我開始逐漸發現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在農村空心化問題嚴重的今天,留守婦女群體的數量在逐漸增加,同時婦女的話語權也在逐漸提升。教育子女、贍養老人和增加家庭收入的重擔也就落在她們的身上,她們承擔了比之前更多的責任,可能她們的學歷并不高,也可能沒有走出過縣城,但并不能說明她們沒有創造更好生活的潛質和能力,有時,她們缺的往往只是一個機會而已。而宜農貸正是以幫助偏遠地區的農村婦女自力更生為目的,通過“出借非捐贈”的方式讓農村婦女有尊嚴地獲取資金。

在基層近兩年的實踐中也為我今后從事農村金融方向打下了基礎,讓我對農村環境有了更深層的認識,城鄉二元結構使得我們不能照搬城市的金融模式,需要我們去了解、適應農村大環境。和正規的金融機構完全不同,在農村,條文與制度基本等同于一紙空文。而怎樣利用這個熟人社會的社交網絡和正在變革的農村土地三權分置的政策來有效防控,是需要所有進入農村金融市場的先行者去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