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t1

第1章
行為上癮的興起

幾年前,應用軟件開發人員凱文·霍爾什(Kevin Holesh)感覺自己沒有花足夠的時間陪伴家人。技術是罪魁禍首,他的智能手機是主犯。霍爾什想知道自己每天有多少時間用在了自己的手機上,于是設計了一款名為“時刻”(Moment)的應用程序。“時刻”跟蹤霍爾什每天的屏幕時間,把他用手機的時長給統計出來。我用了好幾個月才聯系到霍爾什,因為他是個出言必行、恪守承諾的人。他在“時刻”的網站上寫道,他回復電子郵件可能會很慢,因為他正努力少上網。“時刻”網站的網址:inthemoment.io/; Holesh's blog: inthemoment.io/blog.其他一些介紹霍爾什及其應用軟件的文章包括:Conor Dougherty, “Addicted to Your Phone? There's Help for That, “New York Times,July 11,2015,www.nytimes.com/2015/07/12/sunday-review/addicted-to-your-phone-theres-help-for-that.html; Seth Fiegerman, “‘You've Been on Your Phone for I60 Minutes Today,’” Mashable, August 14, 2014, mashable.com/2014/08/19/mobile-addiction/; Sarah Perez, “A New App Called Moment Shows You How Addicted You Are to Your iPhone, ” TechCrunch, June 27, 2014, techcrunch.com/2014/06/27/a-new-app-called-moment-shows-you-how-addicted -you-are-to-your-iphone/; Jiaxi Lu, “This App Tells You How Much Time You Are Spending, or Wasting, on Your Smartphone, ” Washington Post, August 21, 2014, www.washing tonpost.com/news/technology/wp/2014/08/21/this-app-tells-you-how-much-time-you-are-spending-or-wasting-on-your-smartphone/.最終,在我嘗試到第三次時,霍爾什回了信。他禮貌地表示了歉意,答應跟我聊聊。“如果你只是在聽音樂,或者真的是在打電話,這款應用會停止跟蹤。”他告訴我,“可你看著屏幕的時候,也就是寫郵件、瀏覽網頁等,它就又開始計時了。”霍爾什每天粘在屏幕前75分鐘,看起來挺多的。他的一些朋友也有類似的擔憂,可同樣不知道自己到底把多少時間投進了手機這個無底洞。所以霍爾什分享了這款程序。“我請人們猜測自己每天的使用情況,他們差不多有一半的機會估計得太低。”

幾個月前,我下載了“時刻”。我猜自己每天最多用一個小時的手機,最多拿起來10次。我倒不是說為這些數字感到自豪,只不過它們聽上去合理。過了一個月,“時刻”報告說,我每天平均使用電話3個小時,平均拿起電話40次。我目瞪口呆。我并沒有幾個小時幾個小時地玩游戲、上網沖浪,但我竟然每個星期盯著自己的手機20個小時。

我問霍爾什,我的數字算不算典型。“當然算啦,”他說,“我們有幾萬的用戶,平均使用時間略低于3個小時。他們平均每天拿起手機39次。”霍爾什提醒我,這可是一些對手機屏幕占用時間很關心的人,他們甚至會下跟蹤軟件呢。外面還有數百萬智能手機用戶根本不關心自己的使用情況,有理由相信,他們每天在手機上用掉的時間遠超3個小時。

或許,是有小部分重度用戶整天整天地對著手機,把平均使用時間給抬高了。但霍爾什分享了8000名“時刻”用戶的使用數據,說明情況完全不是這樣。

大多數人每天在手機上所用時間為1~4個小時——還有很多人更長。這不是少數人的問題。如果按常規建議里說的那樣,我們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應該控制在1個小時以下,那么霍爾什88%的用戶都超標了。他們把自己清醒時間的1/4都用在了手機上,多過其他任何日常活動(睡覺例外)。每個月幾乎有100個小時迷失在檢查電子郵件、發短信、玩游戲、瀏覽網頁、閱讀文章、檢查銀行余額等項目上。擴大到人的一輩子(按平均壽命算),這相當于整整11年。平均而言,人們每個小時大概要把手機拿起來3次。過度使用的情況太普遍了,研究人員甚至創造了“無手機恐懼癥”(nomophobia)的說法,形容人害怕沒了手機。有關這一主題的研究包括:ALS. King and others, “Nomophobia: Dependency on Virtual Environments or Social Phobia? , ”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s 29, no. 1 (January 2013): 140-44; A. L. S. King, A. M. Valenga, and A. E. Nardi, “Nomo-phobia:The Mobile Phone in Panic Disorder with Agoraphobia: Reducing Phobias or Worsening of Dependence? ,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Neurology 23,no.1(2010):52—54;James A. Roberts, Luc Honore Petnji Yaya, and Chris Manolis, “The Invisible Addiction: Cell-Phone Activities and Addiction Among Male and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Behavioral Addictions 3, no. 4 (December 2014): 254—65;Andrew Lepp, Jacob E. Barkley, and Aryn C. Karpinski,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ll Phone Use, Academic Performance, Anxiety, and Satisfaction with Life in College Student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31(February 2014) 34—50; Shari P. Walsh, Katherine M. White, Ross McD. , Young, “Needing to Connect: The Effect of Self and Others on Young People's Involvement with Their Mobile Phones, ”Austral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62,no.4(2010):194—203.

智能手機搶奪我們的時間,但除此之外,光是有手機在場也很有害。Andrew K. Przybylski and Netta Weinstein, “Can You Connect with Me Now? How the Presence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fluences Face-to-Face Conversation Quality,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30,no.3(May 2013):237—46.2013年,兩位心理學家邀請成對的陌生人坐在小房間里,進行交談。為了讓整個過程順暢起來,心理學家推薦了一個話題:為什么不聊聊過去一個月你們碰到過的有趣事情?一些受試者聊天時,手機放在旁邊;另一些受試者身邊放的是紙質筆記本。每組人都建立起了一定程度的紐帶,但有智能手機在場的人,在建立聯系上是磕磕絆絆的。他們所描述的雙方關系,質量較低,對方共情少,信賴感低。光是手機的存在(哪怕并不主動去使用),也極具破壞性。它們叫人分心,因為它們提醒我們,外面有個超越眼前對話的世界。按研究人員的說法,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徹底拿掉手機。

智能手機并非唯一的罪魁禍首。貝內特·福迪(Bennett Foddy)玩過數千款電子游戲,但始終拒玩“魔獸世界”(World of Warcraft)。福迪是個天才的思想家,興趣愛好很廣,少說也有十來種。他的工作是游戲開發,并在紐約大學游戲中心擔任教授。福迪出生在澳大利亞,在當地,他曾是一支名叫“Cut Copy”的澳大利亞樂隊的貝斯手(該樂隊發行過好幾首暢銷單曲,還拿到過一大堆的澳大利亞音樂獎)。后來為了修讀哲學,他先搬到了普林斯頓大學,后來又到了牛津大學。福迪對“魔獸世界”無比崇敬,但就是自己不玩。“玩各種有著文化影響力的游戲,我認為是我工作的一部分。但這一款我不玩,因為我負擔不起時間上的損失。我對自己還算了解,我擔心一旦玩起來,說不定就很難叫我的屁股挪窩了。”

“魔獸世界”恐怕是全球最容易讓人行為上癮的體驗之一。Colin Lecher, “GameSci: What Is (Scientifically!) the Most Addictive Game Ever? , ”Popular Science, March 27, 2013, www.popsci.com/gadgets/article/2013-03/gamesci-what-scientifically-most-addictive-game-ever; WoWaholics Anonymous discussion board, www.reddit.com/r/nowow/; WoW Addiction Test, www.helloquizzy.com/tests/the-new-and-improved-world-of-warcraft-addiction-test.這是一款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游戲,數百萬來自世界各地的玩家創建虛擬化身,在數片大陸上漫游、打怪、完成任務,與其他玩家互動。全體玩家里有一半都認為自己“上癮了”。《科技新時代》(Popular Science)雜志上的一篇文章說,要說全世界哪款游戲最讓人上癮,“魔獸世界”是“不二之選”。針對它的戒斷支援小組有很多,組員上千;甚至還有25萬多人接受過網上免費的“魔獸世界上癮測試”(World of Warcraft Addiction Test)。10年間,游戲吸金數百億美元,Ana Douglas, “Here Are the 10 Highest Grossing Video Games Ever, ” Business Insider, June 13, 2012, www.businessinsider.com/here-are-the-top-10-highest-grossing-video-games-of-all-time-2012-6; Samit Sarkar, “Blizzard Reaches 100M Lifetime World of Warcraft Accounts, ” Polygon, January 28, 2014, www.polygon.com/2014/1/28/5354856/world-of-warcraft-100m-accounts-lifetime.吸引了上億用戶。如果全體玩家組建成一個國家,其人口規模可以躋身全球12強。魔獸玩家選擇虛擬化身,讓化身代表自己在一個名叫“艾澤拉斯”的虛擬世界里完成任務。許多玩家會聯合起來組建公會(即虛擬玩家們結盟組的隊),這是游戲上癮魅力的一部分。如果你知道你公會里有三個小伙伴,分別來自哥本哈根、東京和孟買,一起去完成任務,卻居然不帶上你,你夜里是很難睡個好覺的。聊天當中,福迪對游戲的熱情讓我深為觸動。他認為,毫無疑問,從總體上來說,游戲對這個世界有好處,可是因為擔心一不小心就把幾個月甚至幾年時間投入其中,他始終拒絕一嘗艾澤拉斯的魅力。

“魔獸世界”一類的游戲吸引到了數以百萬計的青少年和小年輕,其中多達40%的人上了癮。Jeremy Reimer, “Doctor Claims 40 Percent of World of Warcraft Players Are Addicted, ”Ars Technica,August 9,2006,arstechnica.com/uncategorized/2006/08/7459/.幾年前,一位計算機程序員和一位臨床心理學家聯手在西雅圖附近的森林里開辦了游戲及網絡上癮中心。該中心命名為“重啟”(reSTART)相關信息見www.netaddictionrecovery.com/.,住進了十來個沉迷于“魔獸世界”(或是其他數十款游戲中的某一種)的男青年。(“重啟”本來也想接納少量女性,但許多網癮人士同時也有性癮,所以男女混住會帶來許多不便。)

此前的電腦從來沒有足夠內存運行像“魔獸世界”這種游戲。和20世紀的游戲相比,“魔獸世界”速度更快,身臨其境感更強,游戲本身卻更加輕盈。這類游戲能讓你與他人實時互動,這也是它們上癮性極強的部分原因。

技術還改變了我們的鍛煉方式。15年前,我買過一款早期型號的佳明(Garmin)運動手表,那是一臺碩大的長方形設備,重量介乎于手表到手腕配重沙袋之間。它真是太重了,為了保持手部平衡,我只好用另一只手拿一瓶水。每隔幾分鐘,它就會丟失GPS信號,電池壽命特別短,跑步稍微跑遠些就用光了。今天,又便宜又小巧的穿戴式設備能捕捉你邁出的每一步。這是個奇跡,卻也是陷入癡迷的法門。運動上癮已經成為一種專門的精神病,因為有了設備不斷提醒運動員的活動,更麻煩的是,設備還不斷提醒運動員們的倦怠不活動。戴著運動手表的人陷入了一步步升級的惡性循環中。10000步或許是上個星期的黃金標準看,可這個星期是11000步了。下個星期是12000步,再接著,是14000步。這種趨勢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但很多人為了追求幾個月前舒緩運動就能提供的同等內啡肽嗨,一路“逼得”自己出現了應力性骨折等重大傷害。

侵入性技術還讓購物、工作和色情變得難以回避了。以前,深夜和凌晨之間幾乎沒辦法購物,可現在,你能上網買東西,在一天里的任何時間連線訪問工作事務。從報攤上偷偷摸摸買一本《花花公子》(Playboy)的時代也一去不復返了;你只需要有無線網絡和瀏覽器。生活的確比從前更方便,但方便也讓各種誘惑變得如虎添翼。

那么,我們是怎樣走上這條路的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克苏市| 七台河市| 水城县| 黔南| 西华县| 澎湖县| 昌黎县| 平江县| 保亭| 刚察县| 上饶市| 连平县| 蒙山县| 龙里县| 旬邑县| 彩票| 东港市| 天气| 全南县| 双峰县| 延庆县| 自贡市| 乌拉特中旗| 崇文区| 堆龙德庆县| 元朗区| 且末县| 新化县| 巨鹿县| 尉犁县| 成武县| 准格尔旗| 康乐县| 德惠市| 延边| 阳谷县| 黎城县| 康马县| 寿光市| 临潭县| 武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