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周期與股價的關聯性極大
經濟周期的變動,或稱景氣的變動,是影響股價變動的最重要的市場因素之一,它對企業運營及股價的影響極大,是股市的大行情。因此經濟周期與股價的關聯性是投資者不能忽視的。
衰退、危機、復蘇和繁榮形成了經濟周期的四個階段,一般來說,在經濟衰退時期,股票價格會逐漸下跌;到危機時期,股價跌至最低點;而經濟復蘇開始時,股價又會逐步上漲;到繁榮時,股價則上漲至最高點。這種變動的具體原因是,當經濟開始衰退之后,企業的產量會隨產品滯銷、利潤相應減少而減少,勢必導致股息、紅利也不斷減少,持股的股東因股票收益不佳而紛紛拋售,使股票價格下跌。當經濟衰退已經達到經濟危機時,整個經濟生活處于癱瘓狀態,大量的企業倒閉,股票持有者由于對形勢持悲觀態度而紛紛賣出手中的股票,從而使整個股市價格大跌,市場處于蕭條和混亂之中。經濟周期經過最低谷之后又出現緩慢復蘇的勢頭,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商品開始有一定的銷售量,企業又能開始給股東分發一些股息紅利,股東慢慢覺得持股有利可圖,于是紛紛購買,使股價緩緩回升;當經濟由復蘇達到繁榮階段時,企業的商品生產能力與產量大增,商品銷售狀況良好,企業開始大量贏利,股票股息、紅利相應增多股價上漲至最高點。
值得留意的是,股價變動受經濟周期影響,但兩者的變動周期的步調并不完全一致。通常的情況是,不管在經濟周期的哪一階段,股價變動總是比實際的經濟周期變動要領先一步。即在衰退以前,股價已開始下跌,而在復蘇之前,股價已經回升;經濟周期未步入高峰階段時,股價已經見頂;經濟仍處于衰退期間,股市已開始從谷底回升。這是因為投資者對經濟走勢變動的預期和投資者的心理反應等因素對股市股價的漲落起著一定的推動作用。
根據經濟循環周期的特征,進行股票投資的策略是:經濟繁榮期盡量多地投入資金,因為大部分產業及公司經營狀況改善和贏利增加時,即使是不懂股市分析而盲目跟進的散戶,往往也能從股票投資中賺錢;而衰退期應采取以保本為主的投資策略,投資者在此階段多采取持有現金(儲蓄存款)和短期存款證券等形式,避免衰退期的投資損失,以待經濟復蘇時再適時進入股市。
任何事物都有例外現象發生,股市也如此。例如,一般情況是企業收益有希望增加或由于企業擴大規模而希望增資的景氣的時期,資金會大量流入股市,卻出現蕭條時期資金不是從股市流走,而是流進股市的情況,尤其在此期間,政府為了促進景氣而擴大財政支付,公司則因為設備過剩,不會進行新的投資,因而擁有大量的閑置貨幣資本,一旦這些帶有一定的投機性資本流入股市,則股市的買賣和價格上升就與企業收益無關。此外,投資股票除了要洞悉整個大市場趨勢外,還要了解股票的種類不同在市況中的表現也會不同,如能源、機械、電子設備等類的股票在上漲趨勢初期會有優異的表現;公用事業股、消費彈性較小的日用消費品部門的股票能在下跌趨勢的末期發揮較強的抗跌能力。
總之,考慮到各類股票本身的特性,以便在不同的市況下做出具體選擇才是投資者的明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