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走勢中隱含著股市行情
通貨膨脹是一種貨幣現象,指貨幣發行量超過流通中實際所需要的貨幣量而引起的貨幣貶值現象。通貨膨脹與物價上漲是不同的經濟范疇,但兩者又有一定的聯系,通貨膨脹最為直接的結果就是物價上漲。目前,世界各國基本上均用消費者價格指數(我國稱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也即CPI來反映通貨膨脹的程度。
通貨膨脹對股市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在通膨脹情況下,政府一般會采取諸如控制和減少財政支出,實行緊縮貨幣政策,這就會提高市場利率水平,從而使股票價格下跌。另外,在通貨膨脹情況下,企業經理和投資者不能明確地知道眼前贏利究竟是多少,更難預料將來的贏利水平。他們無法判斷與物價有關的設備、原材料、工資等各項成本的上漲情況。而且,企業利潤也會因為通貨膨脹下按名義收入征稅的制度而極大減少甚至消失殆盡。因此,通貨膨脹引起的企業利潤的不穩定,會使新投資低迷。
當然,問題總是有兩方面,通貨膨脹對股市的影響還要看具體的通脹率。一般認為,通貨膨脹率很低(如5%以內)時,危害并不大且對股票價格還有推動作用。因為,通貨膨脹主要是由貨幣供應量增多造成的。貨幣供應量增多,開始時一般能刺激生產,增加公司利潤,從而增加可分派股息。股息的增加會使股票更具吸引力,于是股票價格將上漲。當通貨膨脹率較高且持續到一定階段時,經濟發展和物價的前景就不可捉摸,整個經濟形勢會變得很不穩定。這時,一方面企業的發展會變得飄忽不定,企業利潤前景不明,影響新投資注入;另一方面,政府會提高利率水平,從而使股價下跌。在這兩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股價水平將顯著下降。
通貨膨脹是影響股票市場以及股票價格的一個重要的宏觀經濟因素,這一因素對股票市場的影響比較復雜。它既有刺激股票市場的作用,又有壓抑股票市場的作用。通貨膨脹主要是由于過多地增加貨幣供應量造成的。貨幣供應量與股票價格一般是呈正比關系,當貨幣供應量增加時,多余部分的社會購買力就會投入股市,從而把股價抬高;反之,如果貨幣供應量少,社會購買力降低,投資就會減少,股市陷入低迷狀態,因而股價也必定會受到影響。但在特殊情況下,通貨膨脹又會有相反的作用。當通貨膨脹到一定程度,通貨膨脹率甚至超過了兩位數時,將會推動利率上升,資金從股市中外流,從而使股價下跌。
總之,當通貨膨脹對股票市場的刺激作用大時,股票市場的趨勢與通貨膨脹的趨勢一致;而其壓抑作用大時,股票市場的趨勢與通貨膨脹的趨勢相反。
客觀上,通貨膨脹也會導致資產價格上揚,對于股市來說,溫和的甚至稍微有些偏高的通脹實際上是利好,這也就是股市能為投資者對沖通貨膨脹的奧妙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