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全面理解和把握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

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全面理解和把握。

一、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經濟增長速度是宏觀調控各目標中的核心目標。《報告》提出“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是經過認真比較、反復權衡,綜合考慮國內外環境、支撐因素和條件、各方面需要和可能的結果。

第一,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進入中高速增長階段,7.5%左右是處在合理區間的速度。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創造了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奇跡。1979年到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8%,其中1991年到2012年年均增長10.3%。2013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6.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7%。同時,經過30多年高速增長,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在因素和外部條件都已發生深刻變化,客觀上要求增速“換擋”。這是經濟發展階段性變化中的正常“收斂”。從需求方面看,拉動經濟增長的兩大動力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一是過度依賴投資難以為繼,二是外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減弱。從供給方面看,兩大約束呈現越來越強的剛性,一是土地、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上升,二是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強化。同時,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數已經很大。受這些因素影響,經濟增速適當下降具有客觀必然性和合理性,符合經濟發展規律。2003年到2007年,我國經濟連續5年保持兩位數增長,2008年回落到一位數增長,2012年、2013年均為7.7%,反映了經濟發展的階段性變化。2005年到2011年,我們連續7年把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定為8%左右,2012年下調為7.5%,2014年已經是第三年定在7.5%左右,這與經濟發展階段性變化是相適應的。

第二,我國經濟增速“換擋”并不是“失速”,我們有條件實現7.5%左右的目標。一是城鄉、區域“兩大差距”仍然是我國經濟發展巨大空間所在。我國城鎮化率遠低于發達國家近8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一些與我國發展階段相近的發展中國家60%左右的平均水平。城鎮化是我國內需的最大潛力。我國區域發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區發展相對落后,也具有很大的回旋余地。二是消費和產業升級蘊藏著巨大發展潛力。我國是一個擁有13.6億人口的大市場,處在消費快速升級階段,這是需求潛力和發展活力的源泉。我國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綜合競爭優勢將長期存在、更加凸顯。三是人才、改革紅利將為經濟提供有力保障。我國勞動力素質和技能迅速提高,有望從“人口紅利”轉變為“人才紅利”,通過深化改革可以釋放更大的制度紅利。今年穩增長的有利條件很多,7.5%左右的增長預期目標是可以實現的。也要看到,目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實現這一目標也有不小難度,必須付出艱苦努力。

第三,實現7.5%左右的增長是必要的,我們要繼續抓住機遇促進發展。我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必須牢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中央強調不能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不是說不要經濟增長,合理的增長率還是必須的。7.5%左右的增長速度,有利于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相銜接,有利于進一步增強市場信心、穩定社會預期,有利于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穩增長主要是為了保就業,既要滿足城鎮新增就業的需要,又要為農村轉移勞動力進城務工留出空間,根本上是為了增加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

第四,要更加注重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把握對7.5%左右增長的新要求。轉方式調結構是我國發展歷程必須邁過的坎,不注重質量和效益、不注重環境的增長是不可持續的,我們決不能單純追求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我們要的是實實在在、沒有水分的速度,是民生改善、就業比較充分的速度,是勞動生產率同步提高、經濟活力增強、結構調整有成效的速度,是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會帶來后遺癥的速度。

總的說,7.5%左右的增長速度與我國進入中高速增長階段的變化相適應,既考慮了需要,也兼顧了可能,是適當的、合理的。這在國際上也是較高的速度。這是一個預期目標,實際增速略高于或略低于7.5%,都是正常和可以接受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桂阳县| 桑日县| 南京市| 江口县| 恩平市| 文登市| 十堰市| 本溪市| 宜宾市| 佳木斯市| 银川市| 喀喇| 伊宁市| 工布江达县| 清涧县| 巨野县| 北宁市| 黑水县| 城市| 青州市| 叶城县| 依安县| 宣恩县| 若羌县| 渝中区| 响水县| 伽师县| 磐石市| 广水市| 峨边| 南汇区| 高淳县| 祁门县| 乐陵市| 古田县| 南川市| 韶关市| 石阡县| 成都市| 二连浩特市| 精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