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理念三:逆勢——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1)

第一節 買入的最好時機是別人不感興趣的時候

在巴菲特的投資生涯中,曾有人不止一次地對他的想法和選擇提出異議甚至完全否定,有的人更是嘲笑巴菲特完全就是逆市場投資,別人買入的時候他賣出,別人賣出的時候他買入。但最后巴菲卻往往能用時間和業績來證明那些質疑者才是真的愚蠢。上個世紀90年代巴菲特對富國銀行的投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富國銀行是一家創立于1852年的老牌金融集團,集團于1990年以每股86美元的價格上市,但該銀行的上市正趕上美國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很多投資者擔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會蔓延到西海岸,從而導致銀行對于商業和住宅的不動產市場的大量貸款無法及時收回,而富國銀行正是西部經濟發展的龍頭老大加利福尼亞地區銀行業中擁有商業不動產最多的一家。于是,人們紛紛開始拋售該公司股票,甚至有人呼吁大家清空該股。這一連串的打擊導致富國銀行的股價迅速下跌,股票在當年10月的賣空收益高達77%。

在這種市場一片慘淡、股民紛紛撤離的情勢下,巴菲特卻使出怪招,開始陸續購進該股。以后幾個月間,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公司在市場上大量買進富國銀行的股票,并逐漸掌握該銀行流通在外的10%的股份,進而成為了該銀行的第一大股東。

巴菲特的強勢介入,引發了一場關于富國銀行股票是否值得持有的爭議。在巴菲特這一方,其介入該股自然是因為巴菲特認為富國銀行擁有很美好的前景,所以今天的投入,為的是日后更大的收益。而除了巴菲特之外,市場上幾乎所有的人都不看好該股。如當時美國最大的賣空投資機構費西哈巴兄弟公司,在預料該股的走勢時就毫不猶豫地斷言它將持續下跌。在加州的費西哈巴兄弟達拉斯財務主管表示:“富國銀行是死定了,而巴菲特會成為和它一起鉆進地獄的人。”該投資人還說,“雖說現在就料定富國銀行會破產還為時過早,但是我認為它離破產已不遠了。”

華爾街大牌投資公司摩根斯坦利的一位非常有影響的證券分析師也認為,在當時買進富國銀行的股票是一點意義也沒有的,他預言富國銀行的股價最終會跌到只剩百分之十幾的價格,巴菲特將虧得血本無歸。同時,保德信證券公司的證券分析師也表示:“巴菲特是出了名的討價還價者,也是長期投資者,但這次是個例外。在德州由于能源價格下滑而導致銀行倒閉的事也將會發生在加州,市場規律不會因為投資者是巴菲特就繞道走!”此外還有不計其數的機構、專家和個體投資者都提出了類似的質疑。

在這眾口一致的質疑聲中,可以看出,當時幾乎所有的輿論和投資機構都看空富國銀行,甚至有人認為巴菲特已經糊涂了。他們信誓旦旦地說:如果有必要的話,巴菲特應該再回學校好好學一學投資,他已經忘記了如何在他最熟悉的行業進行投資了。

然而,“股神”并非浪得虛名,巴菲特之所以選中富國銀行投資,是有他的道理的。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家銀行的情況。1983年,富國銀行集團請來了以深具理性和睿智著稱的卡爾·理查德出任集團的董事長,理查德走馬上任伊始,便決心要不惜任何代價地把原本死氣沉沉的銀行來個根本性的轉變,使之變成有活力、能賺錢的大企業。在他的努力下,從1983年到1990年的7年間,富國銀行的平均獲利是1.3%,而股東權益平均報酬率是15.2%;到了1990年,富國銀行以560億美元的資產,棲身于美國商業銀行排行榜的前十位。這充分地顯示了卡爾·理查德高超的管理水平,盡管他尚未著手股票回購或發放特別股利的計劃,就已經使股東們獲利了。

正是基于對理查德能力的了解和信任,巴菲特才會力排眾議購入這家銀行的股權。要知道,在當時的美國,富國銀行是國內所有主要銀行中,對商業不動產放款最高的銀行,高達145億美元,是它股東權益的5倍。而當時加州的經濟不景氣狀況正在惡化,分析師由此推算,銀行的商業放款中,有一大部分將成為呆賬,也就是說,巴菲特投入的是一個呆賬大于自身成本的企業。但巴菲特卻堅信自己的投資理念,好的股票就是要在別人都不感興趣的時候買入,這樣才能獲得買入價和未來利潤的雙豐收。

就像很多人預料的那樣,在1990年和1991年兩年里,富國銀行的股價不斷下跌。再加上當時美國聯邦儲貸保險公司的倒閉,金融檢查人員認真地分析了富國銀行的貸款投資組合情況,迫使銀行在1991年撥出13億美元作為呆賬準備,1992年度再提列12億美元作呆賬準備。巴菲特對富國銀行的投資行為更加引起投資界的質疑。

但巴菲特還是默默地堅持他的決定,他堅信自己沒有錯。終于,在經歷了兩年的不景氣之后,富國銀行在1992年打了一個翻身仗。由于宏觀經濟的好轉,該公司的股票在當年度迅速回升,并在年底回到了1990年之前的水平。于是伯克希爾公司繼續買進該銀行股票,使持股增至630萬股,占富國銀行總股本的11.5%;之后又利用自聯邦準備局拿到的清算超額準備金,再買進該銀行股票,使持股增長到22%;1993年11月,伯克希爾公司以每股介于106美元和110美元之間的價格繼續買進該股票。至當年年底收盤,富國銀行的股票已漲到每股137美元。

這場曠日持久的爭議以巴菲特不斷盈利的事實畫上了句號。這再次證明了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和方法是經得起實踐考驗的,而他人的諷刺和質疑只會令巴菲特更加堅信這一點。

據說有人總結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公司利用全美股票市場報酬率持續走低、投資市場萎靡不振、投資者普遍持悲觀觀望心態的時機,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大規模收購行動。巴菲特的觀點是:只有當優秀的企業被不尋常的信息包圍,導致股價被錯誤地評價的時候,才是真正大好的投資機會。實際上巴菲特的操作也確實是按照他的這套理念執行的:當一只股票沒什么人留意時他就買入,所以人們發現他總是能夠買到“嬰兒的股本”;而在一只股票被大眾熱捧時他就選擇賣出,因而總是能規避股市震蕩。

很多投資者從眾心理嚴重,總是喜歡跟風,往人多的地方扎堆,但在股市中,人多的地方卻恰恰是危機四伏的地方。很多散戶可能都吃過這樣的虧:了解到一個不知從哪兒放出來的利好消息,于是一群人蜂擁而至,但一購入便發現被套牢了。其實這些消息通常都是一些莊家故意放出來的,讓散戶跟風買入,自己便可以高位出貨了。我們先不討論莊家的做法是否可恥,但這樣的情況不正說明了,當一只股票太火或者股市里聚集的人過多時,危險也就相應地增多了嗎?因此,睿智的投資者應該學習巴菲特的做法,當別人不感興趣紛紛撤離的時候,才是進入市場的最好時機。

第二節 在別人小心謹慎時勇往直前

在巴菲特漫長的投資生涯中,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對通用食品公司和可口可樂公司的收購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一筆。因為在巴菲特進行這兩項收購的時候,大部分華爾街的投資人都對他能否成功持悲觀態度,他們覺得這樣的交易實在是缺乏吸引力。然而,巴菲特的精明正在于此,在別人都小心謹慎的時候,他卻義無反顧的去做,因為他堅信正確往往站在少數人的一邊。

當時大多數專業的投資人都認為通用食品公司已經進入了發展的瓶頸期,它已經很久沒有開發出什么新的產品了,而且在銷售模式方面,它也稱不上如何活躍;而可口可樂給人的印象則是一貫的作風保守。單就從股票投資中獲取差額利潤的角度來看,這兩只股票無疑都是缺乏升值潛力的。

但令這些人驚訝的是,在巴菲特收購了通用食品公司的股權之后,由于市場的通貨緊縮降低了產品的生產成本,再加上原本就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的企業形象,在銷售量不變成本降低的情況下,通用食品公司的凈盈余大幅增長。1985年巴菲特將股票賣給菲利普·摩里斯公司的時候,其股價足足增長了3倍;同時,在伯克希爾于1988年和1989年分批對可口可樂公司的股票進行收購之后,該公司的股價也實現了迅速攀升,兩年之內上漲了4倍之多。

由此可以看到巴菲特的固執和堅持,但更應該看到的是他的精明和睿智。其實巴菲特這一投資理念很像是一場博弈,在他看好一個公司的前提下,當別人抱謹慎的態度時,他毫不遲疑地購入,這其實是一種站在多數人對立面的選擇。試想一只股票如果人人謹慎的話,其購入價格往往會低于實際的價值,這也就大大地提升了增值獲利的可能。

巴菲特曾經說過:“投資者有兩件事情可能會做錯,即你可能買入了錯誤的股票或者你可能在錯誤的時間買入或賣出了股票。而一個正確的現象是:你基本上不需要賣出你的股票。某些投資者在美國很多行業都有投資,如果其中一些行業陷入了不景氣,總有其他的一些行業日子會好過些。所以你要做的事就是在正確的時間買入或賣出正確的股票,但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很少,所以作為理性的投資者來說,不應該跟隨他人進行投資,而是要堅持自己的做法。我一再聲稱,投資者應當在別人貪婪時謹慎,別人謹慎時貪婪。如果你在別人貪婪時比別人更貪婪,在別人謹慎時比別人更謹慎,那么你最好不要有任何投資。”

不只是對通用食品和可口可樂的投資,在很多投資案例中,巴菲特都展現了自己在公眾恐慌時期,仍然能夠毫無畏懼地采取購買行動的魄力。1973年~1974年是美國空頭市場的最高點,而巴菲特卻在當時收購了《華盛頓郵報》公司;他在GEICO公司面臨破產的情況下,將它購買了下來;他在華盛頓公共電力供應系統無法按時償還債務的時候,大肆進場購買它的債券;他也在1989年垃圾債券市場崩盤的時候,收購了許多RJR奈比斯科公司的高值利率債券……

“價格下跌的共同原因是投資人抱持悲觀的態度,有時是針對整個市場,有時是針對特定的公司或產業。我們希望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下從事商業活動,并不是因為我們喜歡悲觀的態度,而是因為我們喜歡它所制造出來的價格。”巴菲特這句話的實際意思就是在告訴我們,當一個市場被悲觀情緒籠罩,所有人都小心謹慎的時候,恰恰才是最安全而又最有利可圖的時候。因此如果你有良好的判斷個股價值的能力,當人們普遍謹慎時你就會發現,由于市場購買的壓力很小,此時的購入價格將會遠遠低于它的實際價值。這時,你就應該展現貪婪的一面,毫不猶豫地買入持有,等待市場的再度繁榮。

2008年美國陷入了一場規模龐大的次貸危機,又到了巴菲特展現他的貪婪的時刻了:50億購入美國高盛公司、30億購入美國通用公司、2.25億買入中國比亞迪10%的股份、同意承擔美國7000億救市資金百分之一的份額。在整個華爾街都在恐慌,全世界的投資者都在小心捂著自己的荷包的時候,巴菲特卻仍然在大筆買入。

在一次會議上,巴菲特用一封信詳細地闡述了這些行為:“我們會發現,現在無論是美國還是世界其他地方,金融市場都是一片混亂。更糟糕的是,金融系統的問題已滲透到整體經濟中,并且呈現出井噴式發展。短期內,美國失業率將繼續上升,商業活動也會停滯不前,而媒體的頭條更令人心驚膽戰。面對這種情況,很多人選擇了保守和謹慎,而我則一直在試圖購買美國的股票。我指的是自己的私人賬戶,之前,該賬戶除了美國政府債券外沒有任何資產(這不包括我所持有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資產,因為這部分資產將全部投入慈善事業)。如果股價繼續保持吸引力,我的非伯克希爾凈資產不久后將100%是美國證券。

“我為什么這么做呢?答案是我奉行一則簡單的信條: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當前的形式是——恐懼正在蔓延,甚至嚇住了經驗豐富的投資者。當然,對于競爭力較弱的企業,投資人保持謹慎無可厚非。但若是競爭力強的企業,就沒有必要擔心他們的長期前景了,盡管這些企業的利潤會時好時壞,但大多數都會在未來5年、10年或者20年內創下新的盈利記錄。

“我必須先澄清一點:我無法預計股市任何的短期波動,對于股票在1個月或1年內的漲跌我不敢妄言。但有一種可能,即在市場恢復信心或經濟復蘇前,股市會上漲,而且可能是大漲。因此,如果你想等到知更鳥報春,那春天就快結束了。在這里我想回顧一下歷史:在經濟大蕭條時期,道·瓊斯指數在1932年7月8日跌至41點的歷史新低,到1933年3月弗蘭克林·羅斯福總統上任前,經濟依然在惡化,但在那時,股市卻漲了30%。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美軍在歐洲和太平洋遭遇不利。1942年4月,美國股市跌至谷底,當時距離盟軍扭轉戰局還很遠。同樣,20世紀80年代初,盡管經濟繼續下滑,通貨膨脹加劇,但卻是購買股票的最佳時機。簡而言之,壞消息是投資者的最好朋友,它能讓你以較低代價下注美國的未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鲁县| 大悟县| 维西| 屯门区| 汝城县| 海城市| 深圳市| 新营市| 兴山县| 荥经县| 陕西省| 香港| 瑞丽市| 常州市| 荔浦县| 治县。| 海南省| 灌南县| 康保县| 呼图壁县| 旬邑县| 芜湖市| 喀喇沁旗| 台安县| 神木县| 新野县| 晋宁县| 河南省| 赤城县| 儋州市| 中宁县| 于都县| 芒康县| 桦甸市| 铜陵市| 岗巴县| 邢台县| 龙川县| 太保市| 土默特左旗| 香格里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