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為商就要愛商,請熱愛你的事業
- 胡雪巖:紅頂商人的16堂人生成功課
- 章巖
- 7114字
- 2018-03-30 17:19:19
胡雪巖語錄
文固可進官封爵,然商亦可光耀門庭。在商言商,心懷天下,為商愛商。
1.熱愛商品世界
在封建社會,讀書中舉、謀官進爵是文人的社會理想,在那個時代廣受推崇,于是,所有人都以做一個文人為榮。而經商則為人所恥,文人以“義”的代表自居,對“利”的代表——商人大加撻伐。文人之輕視商人,較之官僚往往有過之而無不及。就是個體文人,對個體商人也通常無所顧忌地加以侮辱。
或許正是這種重文輕商的傳統觀念,使得我國幾千年來雖然文化昌盛,而商業卻很少達到極盛的狀態。在商業這塊領域中,舊時人才相對缺乏。而在眾人都趨向于從文進而做官時,胡雪巖卻反其道而行之,不走“范進中舉”之路,以自己的聰慧馳騁于當時人才缺乏的商場,從而迅速地在商場中占有一席之地,成為一代豪商。
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胡雪巖經商是因為貧苦的家庭環境所逼迫;另外還有一種版本,說他最初就出生在官宦世家,飽讀詩書;甚至還說他出生時,口中含著黃金。
其實,這些不過是人們對于敬仰的人的一種神化。真實的胡雪巖的生平,遠沒有人們說的那般神奇,但也沒有那么落魄。
胡雪巖剛出生的時候,父親胡鹿泉是在杭州的一個小官吏,雖然官位不高,但家里的生活條件還不錯。后來,母親一連生下3個弟弟,胡鹿泉又殉職了,孤兒寡母的日子頓時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在胡雪巖的家鄉,胡氏宗族算得上是顯赫家族,族中曾有人在京城做大官,可是到了胡鹿泉這一代就大不如從前了。族里的人都希望胡鹿泉能夠干一番大事業來光宗耀祖,可現在人死了,他們就把罪過算在了胡雪巖母子的頭上,不讓他們來族里祭拜。這樣的做法深深地刺痛了胡雪巖的自尊心,他想,自己以后一定要干出一番大事業,讓那些曾經看不起自己的人都后悔今天的所作所為。事實證明,立大志讓胡雪巖成為了商界“傳奇”。
很多文獻記載中都這樣寫胡雪巖:“胡光墉,字雪巖,年少則不文,而樂于卑商。”“光墉幼年即習于商。”這充分說明了胡雪巖對于經商的喜愛。
俗話說得好,干一行愛一行。人只有對自己所做的事感興趣,才能用盡全力、持之以恒地將事業做好。
所以說,熱愛自己的事業是取得成功的第一要素。今日的商人,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要全面、客觀地認識經商與其他職業之間的關系,既不能自我貶低,也不能仗著財大氣粗而貶低別人,而應發自內心地去熱愛自己的事業。只有這樣,才能把事業做大、做強、做好。
2.向上望,不甘平庸
詩人格斯特說:“現在的自己永遠是有待完成的。”我們只有向上望,不甘平庸,才能在努力中塑造理想的自我。只有擁有超越平庸的態度,才能成就非凡的人生。
胡雪巖12歲的時候,在放牛時撿到了一個包裹,里面全是金銀財寶。正直的胡雪巖拿著這個包裹,等了好幾個時辰才等到失主。失主張老板被胡雪巖拾金不昧的高尚情操打動,又見胡雪巖聰明伶俐,就有心收他為徒。
胡雪巖回到家里跟母親說明了情況,母親問他:“出去之后,你有信心做好嗎?”
胡雪巖答道:“出去之后,我一定會干出一番事業。我不能放一輩子牛,讓別人看不起。”母親聽了他的話,十分欣慰,就給他收拾了行李,讓他離開了生活了十多年的家鄉。
離開家鄉后,胡雪巖就跟著張老板來到了他的店里。張老板在大阜開了一家雜糧行,專門為金華養豬場提供飼料。店里缺少人手,胡雪巖自然成了師兄們指使的對象。不過胡雪巖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沒有怨言,他總是很賣力地干活,爭取把交代給他的事情盡快做好。再加上他聰明好學、誠實、沒心計,所以大家都非常喜歡他。不到一年的時間,胡雪巖就被老板轉成了正式工。
浙江金華是個產火腿的地方,每年固定的時間,金華的蔣老板都會來大阜收購飼料。
這一年,蔣老板如期來到大阜,但是由于舟車勞頓,他很快就病倒了。頭腦靈活的胡雪巖被指派照顧蔣老板,從飲食起居,到煎藥熬湯,胡雪巖都將蔣老板照顧得無微不至,甚至一些常人想不到的細節,胡雪巖也很用心地注意到了。
蔣老板對胡雪巖的印象很好,見他如此聰明,就想幫他一把。他向張老板詢問胡雪巖的人品,知道了他拾金不昧的故事,更是對他贊賞不已,決定把胡雪巖帶在身邊,讓他到自己的店里幫忙。
張老板將蔣老板的意思向胡雪巖說明了,讓他自己做選擇。
當時,胡雪巖從一個“菜鳥”轉正成了正式工,在雜糧行里十分受尊重。熟悉的環境,再加上大家的喜愛,足可以使他在雜糧行的發展順風順水,如果選擇了金華,那就意味著一切都要重新開始。
是選擇安逸的生活還是從頭再來?胡雪巖心里想,眼前的生活雖然順暢,可是沒有更大的發展。要想干出一番事業,就應該去大地方,多見見世面。雖然開始的時候可能很難,但是只要用心做,一定會學到更多的東西。所以,他決定離開雜糧行,去更遠的地方發展。
因為看得遠,胡雪巖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也因為看得遠,胡雪巖更加重視自身的積累,而不是眼前的安逸。有一句話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眼界有多高,人生的格局就有多高。對于一個渴望成功的人來說,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怎樣才能走向成功,是事業發展的第一步。
胡雪巖不甘于平庸的態度,成就了他偉大的事業。可是,在生活中,有很多人不能擺脫平庸的命運,他們一生一事無成,只滿足于過一種溫飽無憂的生活: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拿著微薄的薪水,每天總是做著同樣的事,一直到離開這個世界。
碌碌無為的生活,會使人的精神和意志處于麻木與半麻木的狀態,猶如待在沒有星星與月亮的黑夜,沒有風,沒有鳥,一點兒聲音也沒有,除了死寂還是死寂。反觀之,超越平凡、向前看、積極努力的人生才更豐富多彩,如同夏夜絢爛的煙花。
一位飛行員這樣講述他的經歷:“有一次,我獨自飛行在大洋上空,忽然看到遠方有一團比黑夜更晦暗的風暴迅速朝我逼來,烏云立刻籠罩在四周。我知道無法趕在風雨來襲之前安全著陸,我俯視海洋,看看是否能沖出云層,匍行在海面上,但海洋在風暴的作用下掀起了洶涌的波濤。我知道現在唯一可行的出路就是往上飛,于是駕著飛機飛向高空,讓它上升1000英尺、2000英尺、2500英尺、3000英尺、3500英尺……天空驟然變得漆黑如夜,大雨傾盆而下,冰雹像子彈一般落下。
“在4000英尺的高空中,我知道只有一條生路,就是繼續往上飛。所以,我爬上了6500英尺的高空。忽然,我沖進一片陽光燦爛的福地,這是我從未見過的景象,烏云都在我腳下,光彩奪目的蒼穹伸展在我的上空。這種景象似乎屬于另一個世界。”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想要走遠路,就不能始終望著自己的腳趾頭。有了遠大的抱負,改變你生命的視角,你就能看見一個不一樣的世界,擁有一個不一樣的人生。
胡雪巖擁有廣闊的視角,所以注定了他與眾不同的人生。仔細思考,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廣闊的世界,心的格局可以很寬很大。一旦你的格局被放大,你的視角無限延伸,你的事業和人生也將上升到更高的層面。
胡雪巖的故事告訴我們,只有不甘平庸,不滿足于現狀,對生活有所追求,才能使人熱血沸騰、干勁十足,走向理想的境地。也只有擺脫平庸,時刻準備努力拼搏,才能成功。
所以,從今天開始,重新審視自己,不要再固步自封,多朝前看,朝遠方看,也許,你就會成為下一個胡雪巖。
3.凡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像個樣子
江浙一帶有句俗話說:“凡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像個樣子。”意思是說,不僅要能立志、有自信,還要能真正踏踏實實地做事。這也是胡雪巖成為一流大商賈的性格動力之一,也是一個渴望有大成就的人必備的素質之一。
當太平軍攻占杭州,杭州城里什么都變了,唯有更夫沒變。無論是在被太平軍攻占之前,還是占領期間,抑或是最后被朝廷收復,更夫老周每夜都會按時打更,從沒有間斷過一天。
胡雪巖在戰亂剛過重返故里的第一夜,就聽到了“篤,篤,鏜!篤,篤,鏜”的梆鑼之聲。久歷戰亂,剛剛平復,一切還都是兵荒馬亂的樣子,這“篤,篤,鏜”的太平時世的聲音,帶給人的無疑是安定、恬適、振奮之感,使胡雪巖也為之肅然動容。
當他知道更夫老周無論是在戰亂還是太平的時候,都能風雨不改地打更之后,不禁連聲贊嘆:“難得!真難得!”當即決定把老周收到自己的門下,并委以重任。用他的話說,是要“借重”更夫,請他來幫自己的忙。
在胡雪巖看來,一個不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能一本正經、踏踏實實做自己事情的人,就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他認為:世界上很多事,本來人人都能做,只看你是不是肯做,是不是一本正經地去做。做到這些,就是個了不起的人。他還經常對自己的雇員說:“凡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像個樣子。”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里點出了一個成功者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秘訣。道理很簡單,任何事在于自己能一步一步努力去做。成天做黃金夢、做老板夢,謀劃如何去賺大錢,卻不愿意去親身體驗創業的艱難和辛酸,或者淺嘗輒止遇難即退,盡做些半途而廢的事情,要想賺錢,只能是白日做夢。
在24歲那年,經朋友介紹,王國宇來到了一家裝飾公司。當時這家公司人員充足,老板本不打算聘用人員,何況王國宇一無技術,二無經驗,于是就隨口說了句:“可以先試用一個月,給600元的薪水。”老板此舉其實就是一種委婉的拒絕,因為每月600元還不包括吃住,這點兒錢根本就不夠支付生活費用。但王國宇深知留下來就有機會,于是欣然應允,并保證到時公司若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可以不付工資,自己也會馬上走。就這樣,王國宇被留了下來,開始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一個月的時間對王國宇是一個考驗,但他堅信只要自己永遠比別人多做一點兒、比別人早一點兒、比別人快一點兒,終有一天會得到老板的賞識。當兵出身的他有一種不怕吃苦、愛鉆研的精神。他常常早上三四點鐘起床,洗漱完畢后,就坐下來思考,該如何開展業務,怎樣才能把業務做得更好。通過學習,他在很短的時間里把裝修的基礎和常識弄清楚了,同時也一直在虛心地向老業務員討教做業務的技巧。憑著他永遠比別人多做一點兒、比別人早一點兒、比別人快一點兒的信念,一個月下來,他不僅給公司創造了70多萬元的利潤,還成了公司業績最優秀的業務員。老板不僅改變了對他的態度,還給他加了工資作為鼓勵。
王國宇憑借自己的勤奮刻苦在公司站住了腳,幾個月下來,他一直保持著業務的增長,業績遠遠超過了別的同事。很快,王國宇就成了裝修公司圈里的名人。
從古至今,沒有一個成功的商人不是在艱難困苦中憑著一股鍥而不舍的韌性,從一點一滴的小事一步一步干出來的。例如,香港愛國商人李嘉誠就曾經做過很長時間的穿行于大街小巷推銷商品的推銷員;“金利來”的老板曾憲梓創業之初也曾不辭辛勞出入于大小商店,為推銷自己生產的領帶向人賠盡笑臉,也嘗盡了別人的冷眼……
當然,做生意的確要有才干,但是比較而言,腳踏實地、實實在在、鍥而不舍地去做,更加重要。
4.自立門戶:寧為雞首,不為牛后
成人的標志不是簡單地過完十八歲生日,而是學會在社會上立足;成功的標志不是為他人辦成了多少事情,而是贏得了多少真正屬于自己的天地。
因此,胡雪巖第一個階段的目標就是自立門戶。這種自主意識,是一個人敢于冒險開拓的魄力的具體體現,也是一個可能取得大成就的商人必不可少的素質。
胡雪巖成為信和錢莊的學徒后,從最簡單、最底層的活計做起,他腦袋靈光又勤快,熬到滿師,便成了信和的一名伙計,專理跑街收賬。后來,胡雪巖自作主張,挪用錢莊的銀子資助潦倒落魄的王有齡進京捐官,不僅弄丟了自己在信和的飯碗,也壞了自己在同行中的名聲,沒有錢莊敢雇用他,他落魄到要靠打零工糊口。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王有齡得胡雪巖資助進京捐官,一切順利,回到杭州,很快便得了浙江海運局坐辦的肥缺。王有齡知恩圖報,一回到杭州就四下里尋訪胡雪巖的下落,即便自己力量有限,也要盡力幫他。
重遇王有齡后,這時的胡雪巖有兩個選擇:一是留在王有齡身邊。此時的王有齡需要幫手,也特別希望胡雪巖能夠留在衙門幫自己。適當的時候,胡雪巖也可以捐個功名,以他的能力,在官場中肯定會有飛黃騰達的時候。另一個選擇是回信和錢莊,信和“大伙”張胖子收到王有齡還回的500兩銀子之后,為了拉回有官場靠山的胡雪巖,準備讓出自己“大伙”的位子。張胖子找到胡雪巖的家里,懇請胡雪巖重回信和,甚至將胡雪巖離開信和期間的薪水都給他帶去了。
然而,這兩條路,胡雪巖都沒有走。混跡官場本來就不是胡雪巖的興趣所在,他肯定不會走前一條路。幫王有齡,他自然不會推辭,但他還是想要干出一番屬于自己的事業。而回到信和,也就是胡雪巖說的“回湯豆腐”,這“回湯豆腐”做得再好也不過是做到“大伙”為止,總歸是一個“二老板”,并不能事事由自己做主。
胡雪巖要自己做主,開辦自己的錢莊。但現實卻是,這時的胡雪巖身無分文,但他料定王有齡還會有外放州縣的機會。他計劃著,現在有個幾千兩銀子把錢莊的架子撐起來,到時可以代理官庫銀錢往來,擴大生意,定能發達。
胡雪巖“寧為雞首,不為牛后”,就是要開創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樹立自立門戶、自己做老板的意識。其實,這也是一種強烈的自主意識,這種自主意識體現了一種不肯甘居人后的進取精神,也體現了一個人敢于冒險開拓的魄力。
胡雪巖常講:“自信者,方能自強。如果一個人沒有自立門戶、開創自己事業的非凡自信,這個人永遠都不會成為人生和事業的強者,只能永遠原地踏步,或者跟著別人做一點兒小生意。”
5.沉住氣,莫想過去,只看將來
胡雪巖把“沉住氣”作為自己生意場上的一個行為準則。他常說:“千萬要沉住氣。今日之果,昨日之因,莫想過去,只看將來。今日之下如何,不要去管它,你只想著我今天做了些什么、該做些什么就是了。”
明代的呂坤在《呻吟語》中描述了“沉住氣”的具體表現:“在遭遇患難的時候,內心卻居于安樂;在地位貧賤的時候,內心卻居于高貴;在受冤屈而不得申的時候,內心卻居于廣大寬敞,就會無往而不泰然處之。把康莊大道視為山谷深淵,把強壯健康視為疾病纏身,把平安無事視為不測之禍,那么,你在哪里都不會安穩。”呂坤講的三個“在”,才是“沉住氣”的真正態度。
一個人假如達到了這種“沉住氣”的境界,不管他遭遇何事,都能夠泰然處之而不亂。但在現實生活中,人有時候非常容易沉不住氣:危機出現的時候容易沉不住氣;事情太順了,也容易沉不住氣。
王有齡進京捐官成功后,由于有何桂清的推薦,回到杭州很快就得到了海運局坐辦的實缺,而在胡雪巖的全力幫助下,涉及王有齡自己包括整個杭州官場人物前途的漕米解運的麻煩,也一舉圓滿解決。這時又恰逢湖州知府出缺。湖州為有名的生絲產地,豐饒富庶,是一個讓很多人垂涎的地方。王有齡由于漕米解運的事,在杭州得了“能員”之稱,湖州知府的肥差也因此落到了他的身上。不僅如此,他還同時得到了兼領浙江海運局坐辦的許可。一切如意,他實在是太順利了。
這樣順利,連王有齡自己都有點兒不相信自己的運氣會如此好,他對胡雪巖說:“一年工夫不到,實在想不到有今日的局面。福者禍所倚,我心里反倒有些嘀咕了。”但胡雪巖卻對王有齡說:“千萬要沉住氣。今日之果,昨日之因,莫想過去,只看將來。今日之下如何,不要去管它,你只想著我今天做了些什么、該做些什么就是了。”
胡雪巖的這番話,不外乎是說人要不為寵辱得失所動,不要過多地去想自己的得失,而應該把眼光放到遠處,更注重該做必做的事情。盡管這番話是具體針對王有齡的沉不住氣說的,卻也實在說出了一番應對人事的大道理。
人的確要有一點兒不為寵辱所動、不被得失所拘的氣魄。一時的得失榮辱盡管并不能都輕輕松松全看作過眼煙云,但畢竟比不上該做必做的事情重要。人總是要往前走的,只有做好當下該做必做的事情,才能一直往前走。
再說,一時的榮辱得失,其所得所有,必有它該得該有的緣由。俗話說,沒有無由的福祉,也沒有無由的災禍,所謂“今日之果,昨日之因”,就如王有齡的“運氣”,其實也是他與胡雪巖一直努力做出來的。從這一角度看,完全沒有必要去為得或失犯嘀咕。
在生意場上的“沉住氣”,還表現為遇事不驚。遇事不驚,必凌于事情之上;達觀權變,當安守于糊涂之中,泰然處之。否則,不僅不能息彌事端,還會生事、滋事、擾事、鬧事;不僅不能力挽狂瀾,還會被卷入漩渦之中,拋于險浪之巔。
遇事不驚,就是要做到獨自一人時,超然物外;與人相處時,和藹可掬;無所事事時,語默澄靜;處理事務時,雷厲風行;得意時,淡然坦蕩;失意時,泰然若素。
阜康擠兌風潮波及杭州,在杭州主事的螺螄太太原本是一個很有主見也很能干的人,但她這次也被突如其來的災難“震”得不知所措了。
就在這時,胡雪巖回到杭州。他來到錢莊的時候,正遇店里開飯,此時的他居然還有一份閑情逸致去看伙計們的飯桌。見伙計們的飯桌上只有幾個平常的萊,他囑咐錢莊“大伙”謝云清,說是天氣冷了,該用火鍋了。他要謝云清把冬至之后才用火鍋的規矩改一改,照外國人的辦法,以氣溫的變化做標準:冬天寒暑表多少度吃火鍋,夏天寒暑表多少度吃西瓜。盡管這種關心店員生活的情形以前也有,但在面臨破產倒閉的關頭,胡雪巖還可以這樣沉得住氣,連那些伙計們都感到非常驚訝。
胡雪巖能夠這樣沉住氣,是因為他擁有能夠將得失心丟開的氣魄。他知道事業不是他一人創下的,出現窘迫的局面,也不是他一個人的過失,今日之果得自昨日之因,這個時候陷于得失之中不能自拔,不但于事無補,還會更加壞事。他告訴自己,不必怨任何人,甚至連自己都不必怨,只想現在該做什么、怎么做,這才是至關重要的。實際上,他在冷靜之下采取的措施手段,大體都還是有效的。比如,他那使伙計們驚訝的“看飯桌”,對于穩定人心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在商言商,生意人當然不可能不計得失。但很多時候,特別是危機出現的時候,生意人又確實比任何人都需要將得失拋開,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沉住氣。如果被眼前得失所拘,甚至斤斤計較于得失不能自拔,就非常可能被眼前得失所惑而陷于一種迷亂之中,對眼前該做、必做的事情全部看不清。
記住:不管面對什么情況,不管面臨何得何失,都要遇事不驚,臨危不亂,沉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