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認識直覺,打開心靈的“鏡頭蓋兒”(1)
- 開啟直覺:全球最受歡迎的潛能開發術
- 章巖編著
- 4948字
- 2018-03-29 16:03:35
一個人的成功與否似乎與他的智慧并沒有太大的關系,因為當你認真思考的時候,常常會“靈機一動”,于是奇跡產生了。
總之,有時就是這樣,你苦苦思索的問題突然間有了答案,而你卻無法解釋其中的玄機——這就是直覺。
1.理解直覺——心靈深處的寶藏
直覺一直是人們所能體會到卻又難以表述的。那么,究竟什么是直覺呢?
簡單地說,直覺是一種不被意志控制的特殊思維方式,它是基于人類的職業、閱歷、知識和本能而存在的一種思維形式。直覺作為一種心理現象貫穿于我們生活的始終,它能對突然出現在面前的新事物、新現象、新問題及其關系進行迅速的識別、敏銳而深入的洞察、直接的本質的理解和綜合的整體判斷。簡言之,直覺就是一種人類的本能知覺之一。
很多時候,我們所得到的那些非常明確而生活化的指引往往是直覺帶來的。比如:誰值得信任,什么東西不能吃,甚至當你被復雜的學術理論糾纏得頭昏腦漲時,直覺感應也可能讓你恍然大悟。
愛因斯坦曾說:“真正可貴的因素是直覺。”
有一輛火車行駛在荒野之中,當時乘客們都百無聊賴地望著窗外的寂寥景色。這條線路是美國非常重要的一條鐵路線,客流量非常大。由于前面不遠處要拐彎,所以火車每次行駛到這里的時候都會放慢速度。而此時,會有一座非常簡陋的房子映入人們的眼簾。這座房子的出現無疑是浩瀚無邊的荒原中的一道“亮麗景色”,所以乘客們都紛紛地睜大眼睛觀看房子。雖然房子并不豪華,但是它出現的地點卻能吸引人們的注意力。
所有的人都瞪大了眼睛看著這座房子,而火車一瞬駛過后,人們又把目光收回,繼續百無聊賴地度過這段乘車的時光。但是車上有個年輕人卻坐立不安——剛才的一幕他也看到了,他的腦海忽然有個直覺:這個房子一定能讓我賺一大筆錢!
隨著火車的繼續前行和荒野的百般寂寥,他內心的這種直覺越來越強烈。在返回的途中,他在中途下了車,并且不辭辛苦地找到了這座房子的主人。
房子的主人告訴這位年輕人,房子不僅處在荒原中,而且由于距離鐵路很近,噪聲特別大,所以沒有人愿意出好的價錢來買下這座房子。雖然房主很想賣掉房子,哪怕是低價出售都可以,但是仍然沒有人愿意買一座處在巨大噪聲邊緣的房子。出乎房主意料的是,這位年輕人很果斷地用低價買下了這座房子。
年輕人的直覺一再告訴他:“這座房子一定會給自己帶來幸運!”他想到用這座房子來做廣告——他認為火車每次經過這里的時候都會放慢速度,而這座房子是整個荒野中最容易引人注目的東西,如果用此來做廣告,一定可以引起人們的注意,于是他開始與一些大公司進行業務聯系,向各大公司推薦自己的這個創意和想法。
很快,有一家公司看中了這個方案和絕佳的位置,與這個年輕人簽訂了3年的廣告租期合約,并且支付給他18萬美元的租金,而這家公司就是美國著名的可口可樂公司。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直覺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你自己每天都在用它,卻毫不自知。因為人們往往忽略去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并想當然地以為完全了解“自己”是個什么樣的人。
TIPS:探索你的直覺:你相信生活中的直覺現象嗎?
對下面的陳述,請選出最符合你情況的選項:
(1)商場的衣服只看一眼,你就知道它合不合身。
(2)你能僅憑第一感覺就確定這個人是否善良。
(3)你曾經在電話鈴響時,就料到是誰打來的。
(4)在冥冥中,曾經有人指示過你。
(5)你有時相信宿命論。
(6)你曾經在拆信前,就猜到了其中的內容。
(7)你能夠一眼就看出一個人的脾性。
(8)你曾經因為壞預兆而取消某一趟飛行航班。
(9)你曾經一看到某套衣服,立刻就有非穿它不可的直覺。
(10)你相信一見鐘情。
答案
A.非常符合
B.有點符合
C.無法確定
D.不太符合
E.很不符合
選擇答案A得5分;
選擇答案B得4分;
選擇答案C得3分;
選擇答案D得2分;
選擇答案E得1分。
得分在10~20分:你不愿意相信你生活中的直覺現象;
得分在20~40分:你承認生活中的直覺現象,但有時又懷疑它;
得分在40分以上:你相信并且經常利用生活中的直覺現象。
2.開啟直覺,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
有所大學的兩位研究者錄下了大學里13名研究生給本科生上課的過程,然后讓觀察者只看每個老師上課過程中的3段簡短的片段,即分別從課程的開始、中間和結束截取10秒鐘的錄像片段,讓觀察者看完后分別評價每位老師的自信心、活躍性、熱情度等。結果真的很神奇,這些行為的等級評價能很好地預測教員每學期結束后學生們的普遍評價。即使只觀察非常短的片段,如選取其中3個兩秒的片段,也仍然能做出等級評價,并且這些評價結果和學生的普遍評價的相關度為72%。
可見,瞬間的第一印象能有效地左右對他人長久的印象,也就是通常說的“我直覺喜歡這個人”或者是“我直覺不喜歡這個人”。
其實,“見微知著”的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如通過錄像片段觀察(不管有沒有錄音),或從后面的反光鏡上看某人進入一個房間和別人打招呼,或者僅僅通過看一張相片來判斷這個人;聽人們背誦整個字母表,你就能用直覺較為準確地感知到他們的自我社會肯定;用90秒鐘觀察一個人的行為和談吐,就能大致估計到別人對這個人的評價;有時,不經意地瞥到某人的相片,你就能產生對這個人個性特點的一些直覺。
這是我們祖先在生物進化過程中形成的智慧。
如,我們的祖先在森林里遇到一個陌生人,首先必須立刻判斷這個人是朋友還是敵人,只有能做出快速準確判斷的人才能成功生存下來,并留下后代。這就是今天為什么我們瞬間就能讀懂生氣、痛苦、害怕或高興的面部表情的原因。
我們具有的這種能力是“社會直覺”的一種——瞬時社會直覺。社會直覺是使我們能理解社會情境并管理自我的一種能力。
社會直覺的一個關鍵部分是情緒智能,我們常稱為“情商”。情緒智能是我們感知、表達、理解和管理情緒的能力。情緒智能高的人通常自我意識好,他們應對生活事件不會那么受制于情緒,如失調的壓抑、焦慮和生氣等。在追求長期的獎賞過程中,他們能延遲滿足,不會被沖動控制;他們能理解別人的情緒,并做出適當的回應,比如,應該跟一個傷心的朋友說什么,什么時候應該鼓勵同事,怎么管理沖突等;他們在情感上敏銳,因而通常在事業上、婚姻上、為人父母上比那些智商高但情商低的人更成功。
對社會直覺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更好地培養我們的社會直覺。
那么,我們有哪些社會直覺呢?
熟識效應。人們與一件事物接觸的次數增加之后,就會變得更為喜歡這件事物。如果重復出現新異的無意義音節、音樂、幾何圖形、漢字、面孔,甚至我們自己名字中的字母,我們都會增加對它們的喜歡程度。一個臺灣年輕人對這種“熟悉產生喜愛”一點都不驚奇,他寫了700封信給他的女朋友,要求她女朋友嫁給他,結果他女朋友真的嫁了,不過嫁的是那個給他送信的郵差。
自發性推理。我們在觀察他人時,會禁不住做出判斷。“自發性推理”就是我們快速地、自發地、無意地對其他人的特質作出判斷。
人們有一個特別的傾向,即聽到某人對別人的一些方面品頭論足時,就會把這些方面與這個說話的人聯系起來。在許多的實驗里發現,當我們在說其他人的閑話時,人們通常會無意識地把說閑話和我們自己聯系起來。如果你說某人傻瓜或性情古怪,人們就會把你看成這種人;如果你認為別人敏感和富有同情心,你就會被認為也是這樣。這也是傳達壞消息的送信人不受歡迎的原因。
理解他人。有些人非常善于理解別人的思想、情感和意圖。他們看起來像擁有“魔鏡”般的神奇力量:“我照的不是你的臉,而是你的內心欲望。”實驗證明,我們的直覺在理解朋友的想法時是最準確的,但對陌生人卻不行。當然,人們能學習這種技能,這種技能對談判者、教師、外交官、人事主管、警官、法官、銷售人員、父母和愛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測謊。我們中很少有人能準確地察覺欺騙行為。為什么大多數人無法很好地識別說謊者呢?因為我們很少收到關于誰說謊或講真話的正確反饋,也因為我們太信任人們所說的,而沒有依據他們的瞬時表達來判斷。那些善于觀察微細的、瞬時的面部表情的人能更準確地辨別說謊。
所以說,開啟直覺,是我們打開社會交際的良好通道,而直覺思維是完全可以有意識地加以訓練和培養的。
現集國內外一些專家研究與實踐總結出來的有關方法介紹如下:
松弛
把右手的食指輕輕地放在鼻翼右側,產生一種正在舒服地洗溫水澡的感覺,或仰面躺在碧野上凝視晴空的感覺,以此進行自我松弛。這有利于右腦機能的改善。
回想
盡量形象地回想以往美好愉快的情景,這對促進大腦中負責貯存記憶的海馬的功能有積極效果。訓練時間以2~3分鐘為宜。
想象
根據自己的心愿去想象所希望的未來前景,接著生動活潑地浮想通過哪些途徑才能得以成功。開頭閉眼做,習慣之后可睜眼做。
以上3種方法應一日一次地堅持3個月左右。
聽古典音樂
聽莫扎特的曲子,直接接觸他的感情,會使直感力變得敏銳。我國的“梁祝協奏曲”、“平湖秋月”等樂曲,最適合于鎮定暴躁的心情和作為思考問題時的伴音。
使用指尖
打彈珠等,最需要速斷力,可培養“1秒的直覺力”。
進行自由聯想
將空中飄浮不定的朵朵白云想象成各種形象,這能提高進行邏輯思維的左腦和記憶貯藏庫海馬的功能,進而提高思維的集中能力。
用左手拿筷子
不妨先試兩天,然后中間休息一天,再繼續兩天,如此堅持一個月左右。
在書店立讀
即使忙得不可開交,也要抽空逛逛書店。牢牢地盯著書目來推想書中寫著什么。
向似乎辦不到的事情挑戰
有時,靈感是在被逼得走投無路時突然產生的,簡直是絕處逢生。所以,不要懼怕艱難的工作,要勇敢地去挑戰。
回到童心
回想幼兒時期唱過的歌、玩過的游戲,并歷歷在目地描繪出當時的情景,有助于增強記憶源泉——海馬功能。
我國的古代養生,強調以靜養神,并不是說絕對的神靜不用,這樣會使心神衰退,甚至導致老年癡呆癥。只有在用神之時,心神才能生機勃勃。
3.像喬布斯那樣相信直覺
“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里,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勇敢地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只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史蒂夫·喬布斯(美國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前總裁)
喬布斯是近50年來最偉大的發明家,一位天才,一位藝術家,抑或僅僅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業務人員。當然,喬布斯傳記作家沃爾特·艾薩克森對此有些獨特見解。
他講述了喬布斯在一次家庭宴會上發生的一件趣事。有人出了一道益智問題,喬布斯提出了一些猜想,但并未給出解決問題的最佳答案。
艾薩克森相信,如果是比爾·蓋茨,他一定會發揮自己的理性思維找到答案,因為蓋茨是“睿智”的代表。而喬布斯卻是天生的直覺天才的化身。
兩位偉人之間的差別可通過他們制造的產品看出來。喬布斯生產iPod,你只要看到iPod就能夠激發自己的靈感;蓋茨則推出了Zune。
艾薩克森將喬布斯的思維歸功于他在印度度過的時光。他說,喬布斯就像愛因斯坦一樣,是一位視覺思考家。他認為喬布斯非常具有獨創性,而蓋茨則非常聰明。
喬布斯和蓋茨都因無法忍受愚昧之人而著名,就像理查德·尼克松無法忍受在公眾面前公開自己的一切那樣。艾薩克森認為喬布斯一眼就能把人看穿,所以他對人很刻薄。
艾薩克森說:“他能夠將人進行分類,理解他們的內心想法,會以甜言蜜語誘騙他們,也會威嚇他們,目標直指其最隱秘的弱點,他能夠隨時使他們高興起來。他憑直覺知道如何創造取悅客戶的產品,如何創造友好的用戶界面,如何營銷那些迷人的信息。”
據艾薩克森觀察,蘋果喬納森·艾夫在紀念喬布斯大會上的7分鐘悼詞,對喬布斯的方法、性格和天賦給出了精確描述。
艾夫說,喬布斯比任何人都理解創意是一閃而過、稍縱即逝的。無論人們如何評價喬布斯,沒有一個人能做喬布斯所做、想喬布斯所想或者像喬布斯那樣工作。喬布斯從未假設我們最終會成功,因為他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理性的答案只能帶你走到半途。
當然,我們無法真正探究喬布斯大腦中的神經是否靈光四射、異于常人。然而,在蘋果公司,時常會聽到喬布斯說出這樣的話:
“這款筆記本的大小不能超過一個記事本的大小!”
“我希望有一天這個電腦能夠被裝進牛皮紙袋里。”
“外觀應該更加漂亮一些!”
……
盡管設計師對喬布斯的要求滿心抱怨,甚至拋出狠話:“這對我們來說太難了,根本就是幻想!”
但喬布斯的回應更狠:“這個世界上一定有能夠完成它的人,如果你不想成為那個人,那么,我們也可以找到其他想完成并且有能力完成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