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 跟儒家學拿得起 跟佛家學放得下 跟道家學想得開
- 謝寒梅
- 1971字
- 2018-03-28 17:40:39
所謂“道不遠人、大道至簡”,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三大支柱的儒、釋、道,其實并不高高在上,而是與我們的人生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
對此蒙牛老總牛根生說得很精彩,他說: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拿得起”,佛家的最高境界是“放得下”,道家的最高境界是“想得開”;儒釋道的最高境界,就是這三句話、九個字。
怎樣才能“拿得起”?
看這個“儒”字——左邊一個“人”,右邊一個“需”,合起來就是“人之所需”。人活世上,有各種精神或生存的需要,滿足這些需要就要去獲取,去拿,并且拿到了、拿對了,就是拿得起。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曾提出,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須經過三重境界。這三重境界體現的正是儒家精神,正是路徑所在。
第一重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登上高樓,遠眺天際,正是躊躇滿志,志存高遠,高瞻遠矚,一腔抱負。人生,志向決定方向,格局決定高度;小溪只能入湖,大河則能入海。所以做事,要先立心中志向;成事,要先拓胸中格局。
第二重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事情是需要去做才能成的,成就大的事業,需要大的努力和付出,甚至要經受大的磨難和困苦。這個世間,從來都是“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所以無論如何,都要“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第三重境界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說的是歷經磨難而逐漸成熟、成長,最終豁然貫通、水到渠成。這其中蘊含一個道理,就是蘇東坡所說的“厚積而薄發”。只有厚積才能薄發,人要做的,就是不斷厚積,等待薄發。這就是拿得起的完整路徑,也是事業成功的完整過程。
什么是“放得下”?
且看這個“佛”字——左邊一個“人”,右邊一個“弗”,弗的意思是“不”,合起來就是“不人”和“人不”。不人就是無人,也就是放下自我,擺脫私心的困縛;人不就是懂得拒絕,也就是放下欲望,超脫對外物的追逐。這兩點能做到,就是放得下。
唐代禪宗高僧青原行思曾提出參禪的三境界,那正是路徑所在。
第一重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之最初,年少之時,心思是簡單的,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別人說什么就相信什么。這樣看待世界當然是簡單而粗糙的,所看到的往往只是表面。但同時,正是因為簡單而不放在心上,所以不受其困擾,這就是放下的心境。只是還太脆弱,容易被現實擊碎。
第二重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人隨著年齡漸長,經歷的世事漸多,就發現這個世界的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這時人是激憤的、不平的、憂慮的、懷疑的、警惕的、復雜的。于是不愿意再輕易地相信什么,容易變得爭強好勝、與人比較、絞盡腦汁、機關算盡,永無滿足。大多數人都困在這一階段,雖然糾結、掙扎、痛苦,這卻恰恰是頓悟的契機。因為看到了,才能出來;經歷了,才能明白。
第三重境界是“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那些保持住本心、做得到忍耐的人,等他看得夠了,經得多了,悟得深了,終于有一天豁然頓悟,明白了萬般只是自然,存在就有存在的合理性,這個時候他就不會再與人計較,只是做自己,活在當下。任你紅塵滾滾,我自清風朗月;面對世俗蕪雜,我只一笑了之。這個時候,就是放下了。
如何才能“想得開”?
道家,是追求超世、講究自然的,要求心明大道、眼觀天地、冷眼看破。概括為三個字,就是“想得開”。
且看這個“道”字——一個“走”字旁加一個“首”字,也就是腦袋走或者走腦袋。腦袋走就是動腦子,盡量想透;走腦袋就是依胸中透徹而行,盡量順應規律。合起來,就是要明道,并依道而行。這種智慧,就是想得開。
哲學大師馮友蘭曾提出“人生四重境界”說,其中最高那層境界正是道家境界,也是路徑所在。
一是自然境界。有些人做事,可能只是順著他的本能或者社會的風俗習慣,而對所做的事并不明白或者不太明白。這種“自然”并非道家那個自然,而是指混沌、盲目、原始,那些人云亦云、隨波逐流的就是這種人。
二是功利境界。有些人,會為了利己而主動去思考和做事,雖然未必不道德,卻必定是功利的,而且很容易走向自私自利、損人利己。
三是道德境界。有的人,已經超越了自身,而開始考慮利人,譬如為了道義、公益、眾生福祉而去做事。他們的眼界已經超越自身而投向世間,胸中氣象和站立高度已經抵達精神層次。
四是天地境界。當一個人的視野放到了整個天地宇宙,目光投向了萬物根本,他就抵達了天人合一。這時他已經不需要動腦子了,因為天地宇宙就是他的腦子,已經事事洞明,就像電腦連接到了互聯網。這種境界正是道家境界。
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
綜上:儒家拿得起、佛家放得下、道家想得開,合起來其實就是一句話:帶著佛家的出世心態,憑著道家的超世眼界,去做儒家入世的事業。
這,也正是南懷瑾所說的人生最高境界: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
本書是關于人生境界的哲理勵志感悟,分析中國傳統國學最著名的儒家、佛家、道家的人生境界的區別,跟儒家學拿得起,跟佛家學放得下,跟道家學想得開!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長安的荔枝(雷佳音、岳云鵬主演影視劇原著小說)
同名實體書新鮮上市,馬伯庸歷史短小說“見微”系列神作!大唐天寶十四年,長安城小吏李善德突然接到一個任務:要在貴妃誕日之前,從嶺南運來新鮮荔枝。荔枝保鮮期只有三天,而嶺南距長安五千余里,山水迢迢,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為了家人,李善德只得放手一搏……古裝版社畜求生記,帝國夾縫中的小人物史詩。
奪嫡
【古風群像+輕松搞笑+高甜寵妻】【有仇必報小驕女X腹黑病嬌九皇子】《與君歡》作者古言甜寵新作!又名《山河美人謀》。磕CP的皇帝、吃瓜的朝臣、大事小事都要彈劾一下的言官……古風爆笑群像,笑到停不下來!翻開本書,看悍婦和病嬌如何聯手撬動整個天下!未婚夫又渣又壞,還打算殺人滅口。葉嬌準備先下手為強,順便找個背鍋俠。本以為這個背鍋俠是個透明病弱的“活死人”,沒想到傳言害人,他明明是一個表里不一、心機深沉的九皇子。在葉嬌借九皇子之名懲治渣男后。李·真九皇子·策:“請小姐給個封口費吧。”葉嬌心虛:“你要多少?”李策:“一百兩。”葉嬌震驚,你怎么不去搶!!!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三體全集(全三冊)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