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不挑剔,讓孩子插上自信的翅膀(1)
- 放養孩子:培養孩子自立自信自強的100個法則
- 談旭
- 4974字
- 2018-03-29 10:45:28
1.自信是孩子心理成長的“維生素”
自信心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品質,是一種促使孩子向上奮進的內部動力,更是一種能使孩子贏得成功的催化劑。
愛默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自信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使孩子充滿信心面對困難,努力完成自己愿望的動力。但它并非與生俱來,必須由家長對孩子從小加以正確引導,使孩子逐漸學會相信自己,建立起自信。
魯西南深處有一個小村子叫姜村,離縣城有十幾公里的距離。但就是這個小小的偏僻的村子在方圓幾十里以內卻聲名在外。原來,從很久以前這個小村子每年都會有幾個孩子考上大學,讀上碩士、博士。久而久之,大學村成了姜村的新村名。
村里只有一所小學校,每一個年級一個班。很早以前一個班級只有十幾個孩子。現在不同了,方圓十幾個村的家長都千方百計把孩子送到這里來。因為他們覺得把孩子送到了姜村,就等于把孩子送進了大學了。在驚嘆姜村奇跡的同時,人們也都在思索著:是姜村的水土好嗎?是姜村的老師有教育孩子的秘訣嗎?其實村子里的人也不知道這是為什么,但大家都隱隱感覺這件事與當年的那位老教授有關。
事情還得從二十多年前說起。原來的姜村小學也不過是山區里再普通不過的一所小學,可是就在那一年,小學調來了一個50多歲的老教師,聽人說這個教師是一位大學教授,不知什么原因被貶到了這個偏遠的地方。這個老師教了不長時間以后,就有一個傳說在村里流傳:這個老師能掐會算,他能預測孩子的前程。他說有的孩子能成為數學家,有的孩子能成為音樂家,有的孩子能成為作家。
之后,大人們發現,他們的孩子與以前大不一樣了,他們變得懂事而好學,老師說會成為數學家的孩子,對數學的學習更加刻苦;老師說會成為作家的孩子,語文成績更加出類拔萃;老師說會成為音樂家的孩子課余時不再貪玩,而開始專心地練習樂譜了。對孩子們再不用像以前那樣嚴加管教,他們都變得十分自覺。因為他們都被灌輸了這樣的信念:他們將來都是杰出的人,而好玩、不刻苦的孩子都是成不了杰出人才的。
就這樣過去了幾年,當年的那些孩子要參加高考了。奇跡發生了,他們當中大部分人都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大學。
后來,老教授年齡大了,離開了村子。他把預測的方法教給了新來的老師。那以后,姜村每一年仍然考出一批又一批的大學生。
那位老教授真的是能預測未來的先知嗎?當然不是,事情的真相是,老教授只不過是在那些幼小孩子的心里種下了自信的種子而已。
自信可以克服萬難,化渺小為偉大。高爾基說過,只有滿懷信心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自信,沉浸在自己的生活中,并實現自己的意志。反之,一個人如果失去信心,就容易被頹廢和絕望所困擾,甚至會毀掉自己的一生。
正如維生素是孩子身體成長所必需的物質一樣,自信對于孩子的心理成長也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人的一生是否能夠有所建樹,關鍵取決于他是否有充足的自信心。自信心對于孩子的發展所起的作用,無論在體力上還是智力上,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學習上都是決定性的。自信是孩子各種能力的催化劑,有了自信,孩子的一切潛能都會被調動起來,從而使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最優秀的發揮。
因此,家長要從小就注重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不然,孩子就很可能會因為缺少自信的“滋養”而導致“營養不良”。
(1)重視和保護孩子的自尊
孩子一般都很敏感,有很強的自尊心,如果自尊心受到傷害,就會對他們的自信造成打擊。所以,父母要重視和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不要諷刺和挖苦孩子;不要拿別的孩子的優點與自己孩子的不足進行比較;不要在別人面前懲罰孩子;如果孩子犯錯,父母不要一味地指責;要時常傾聽孩子的想法和建議,不要亂施權威。只要父母重視和保護孩子的自尊,對孩子多一些肯定,少一些責怪,那么孩子的自信心就一定能夠培養起來。
(2)利用成就感培養孩子的自信
任何微小的成功都能增強人的自信,孩子也一樣。一個孩子每獲得一次小小的成功,勝利的喜悅都會讓他產生成就感,在成就感的鼓舞下,孩子會期望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作為家長,要利用孩子的成就感來培養孩子的自信,讓他通過點滴的成功不斷增加自己的成就感。這樣,經過每一個小小的成功,孩子的自信心就會一分一分地積累起來。
(3)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
孩子素質的發展是由很多方面構成的,家長不應該只是盯著學習成績一個方面。孩子的性格,孩子的文明禮貌,孩子的勞動表現,孩子的交際情況,孩子的文體才能,孩子的興趣愛好,孩子的動手能力,孩子的衛生習慣等等都需要父母給予全面的關注。父母不僅要看到孩子的缺點,還要充分認識到孩子的優點,這樣才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給孩子積極的鼓勵,然后讓孩子在這些鼓勵中不斷建立自信。
(4)讓孩子學會積極的自我暗示
對于那些做事缺乏信心、存在自卑感的孩子來說,父母在不斷肯定他們的微小進步、指出他們閃光點的同時,更要教會他們如何面對困難和挫折。父母要讓孩子學會積極的自我暗示,即在面對挫折和困境的時候應該這樣對自己說“我可以的”,“只要再努力一點,我就一定會做好的”,“我不會被困難嚇倒”等等,通過這些積極的自我暗示,孩子就會增強克服困難和挫折的信心。
2.孩子的自信源于家長的信任
一個人之所以自信是因為他首先獲得了他人的信任;而失去了他人的信任,其信心也必將受挫。曉于此理的父母就不難理解孩子在信任的環境中更容易走向成功的奧秘。
何燕媽媽小的時候因為成績不夠理想沒有考上心儀的大學,因此在后來的職場中受到了很多挫折,所以特別在意何燕的學習成績。她覺得何燕本來就不聰明,就更該好好努力。“笨鳥先飛嘛。”何燕媽媽總是這樣對何燕說。
在媽媽的督促下,何燕每天都很用心地做作業,周末去上課外班,所有課余時間都撲在各種參考資料上,生怕自己掉隊,惹媽媽不高興。
然而,就算是這樣,媽媽對何燕的學習仍然不是很放心,她每天都會檢查何燕的學習進度,要是哪天何燕稍微耽擱了一點,立刻就是一頓批評:“何燕,看你現在這樣子,沒人家聰明還學人家偷懶,以后能考上哪所學校?”
何燕感到壓力很大。有時晚上在床上翻來覆去地睡不著,擔心萬一到時候自己真的考不上該怎么辦,又覺得自己不是很聰明,就算努力了,以后考個好學校的機會也不大,到時候媽媽是不是就不會喜歡自己了。
何燕越想越睡不著,第二天去上課也沒什么精神。媽媽知道了何燕課上的表現不夠好,晚上對何燕批評得更加嚴厲。
時間久了,何燕也覺得自己根本不可能考上好學校,漸漸變得自卑了起來。
每個孩子都希望從父母那里得到前進的勇氣,也希望自己能成為父母眼中的驕傲。然而,家長不信任孩子,或口頭上信任,行動上卻表現得對孩子毫無信心,都是對孩子自信心的嚴重打擊。上述事例中,媽媽對何燕的不信任,給他留下了一個錯誤的印象——學習對他來說很困難。媽媽經常對何燕的能力表示懷疑,何燕也就逐漸認可了自己“不夠聰明,肯定學不好”的錯誤觀點。像這樣,家長對于孩子長時間地一再否定,慢慢地就使孩子的自信心被消磨干凈了。
家長的態度往往會直接影響孩子對自己的評價。孩子總是受到消極的暗示,自信心經常被家長打擊,往往就會產生自我懷疑的念頭,認為自己處處不如人。家長如果不信任孩子,總是質疑孩子是不是在說謊、做了壞事,孩子就會對家長產生抵觸情緒。如果家長總是誤會孩子,孩子很可能變得不再信任家長,一旦做了錯事就撒謊隱瞞,甚至在意氣之下把家長當成敵人,專以做家長禁止的事情為榮。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這樣的話:“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應該學會信任孩子,家長不僅要有口頭上的信任,還要在行為上做到信任,做到言行一致。多說鼓勵,少講質疑,家長相信孩子,對孩子滿懷期待,孩子才會對自己更有信心。
學會相信孩子,對家長來說也是一項考驗,下面有幾點建議供各位家長參考。
(1)相信孩子能獨立面對挑戰
很多家長都經常這樣做:口頭上說信任孩子,然而日常生活中,孩子一旦遇到稍有難度的事情,家長就以“你做不到”為名主動代勞。其實,這樣的做法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孩子都有好奇心,樂于面對挑戰,很少會因為一時的失敗而一蹶不振。他們成長和進步的速度都非常快,善于學習和模仿,他們渴望獨立面對挑戰,以向家長證明自己。因此,信任孩子,家長們應該盡量放開自己的顧慮,相信孩子有直面挑戰的能力,信任孩子能夠承受失敗的后果,鼓勵他們主動去做。
(2)相信孩子的建議能為家庭決策提供幫助
讓孩子參與家庭重要決策的討論,也是讓孩子感到自己是被信任的有效方法。
在作出重要的決定時,家長不要認為小孩子不懂事就覺得沒必要讓他們參與。其實,孩子對于家里的大事也會有自己的看法,孩子的視角同樣有可取之處。孩子渴望自己被信任,渴望能夠幫上家長的忙。讓孩子像大人一樣參與重要家庭決策的討論,就是對孩子思想、能力信任的直接體現。
在進行討論時,如果孩子的建議不可取,家長應該認真地解釋,而不是隨意哄孩子兩句就忽略這件事。讓孩子感到自己的提議確實是被認真考慮過的,讓孩子明白他的確是通過自己的思考為家庭做出了貢獻,孩子會從中體會到家長對他的信任,從而更加自信。
3.用賞識喚醒孩子的自信
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許多事情,有些是孩子能夠解決的,而有些則是在孩子的能力范圍之外的。在處理這些事情和問題的時候,也是孩子的自信心不斷受到挑戰的時候。如果父母不能給予孩子足夠的鼓勵、欣賞和肯定,孩子的自信就會受到打擊。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因為缺乏自信而放棄不斷嘗試、不斷進取的意識,最終孩子就永遠無法獲得成功、取得進步。
所以,當孩子面臨挫折的時候,父母需要用自己的強有力的支持和賞識來喚醒孩子的自信。事實也證明,來自親人的尤其是父母的賞識、鼓勵和信任將會是孩子一輩子的財富。
在上學的時候,迪斯尼就對繪畫和冒險小說特別感興趣,并很快讀完了馬克·吐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等探險小說,他夢想著自己以后一定要把故事變成圖系。
一次,上小學的迪斯尼出色地完成了老師布置的繪畫作業:把一盆花的花朵畫成了人臉,把葉子畫成人手,并且每朵花都以各種表情來表現著自己的個性,但當時的老師根本就無法理解孩子心靈中的那個美妙的世界,竟然認為迪斯尼是在胡鬧,并當眾把他的畫撕得粉碎。當迪斯尼反抗時,老師則更加嚴厲地批評了他,并告誡他以后不許胡鬧。
委屈的小迪斯尼很不高興地回到家里。父親見了沮喪的他就問緣由,聽完小迪斯尼的描述,父親就親切地對他說:“我認為你的畫很有創意,只要你足夠努力,并始終堅持下去,你一定會成功的。不管別人怎樣評價你,爸爸都相信你。你自己也要記住,你能不能成功不在于別人怎么看你,不在于你現在是否失敗,關鍵是你自己怎么想和你能不能持續努力。”迪斯尼牢牢地記住了當時父親的這句話。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迪斯尼報名當了一名志愿兵,在部隊中做了一名汽車駕駛員,閑暇的時候他就創作一些漫畫,并寄給一些幽默雜志。雖然他的作品幾乎都被退了回來,但是他記住了爸爸的話,他知道自己一定能夠成功。
1923年10月,迪斯尼和哥哥羅伊在好萊塢一家房地產公司后院的一個廢棄的倉庫里,正式成立了屬于自己的“迪斯尼兄弟公司”,他創造的米老鼠和唐老鴨幾年后享譽全世界,并為迪斯尼贏得了27項奧斯卡金像獎,使他成為世界上獲得該獎最多的人。
可見,孩子的自信心除了自我激勵外,也需要來自父母的賞識。父母如果能夠給孩子充足的賞識,不斷激勵孩子,相信他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對他的前途充滿希望,孩子就會逐漸自信起來。
第一次參加家長會,幼兒園的老師說:“你的兒子有多動癥,在板凳上連三分鐘都坐不了,你最好帶他去醫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兒子問她,老師都說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點流下淚來。因為全班30位小朋友,唯有他表現最差;唯有對他,老師表現出不屑。
然而她還是告訴她的兒子:“老師表揚你了,說寶寶原來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鐘,現在能坐三分鐘了。其他同學的媽媽都非常羨慕媽媽,因為全班只有寶寶進步了。”
那天晚上,她兒子破天荒吃了兩碗米飯,并且沒讓她喂。
兒子上小學了。
家長會上,老師說:“全班50名同學,這次數學考試,你兒子排第49名,我們懷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礙,您最好能帶他去醫院査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淚。
然而,當她回到家里,卻對坐在桌前的兒子說:“老師對你充滿信心。他說了,你并不是個笨孩子,只要能細心些,會超過你的同桌,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說這話時,她發現,兒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滿了光,沮喪的臉一下子舒展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