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最后的雙人舞
- 我曾如此愛你(完美紀念版)
- 陳之遙
- 5208字
- 2018-02-28 11:33:32
I know you're leaving in the morning when you wake up,
Leave me with some kind of proof, it's not a dream…
—The Only Exception Paramore
我知道早上你醒的時候就離開了,
但你留下了一些痕跡,這不是夢……
——《唯一的例外》Paramore樂隊
五個月前,巴黎。
八月底的一個早晨,芭蕾舞團到達巴黎戴高樂機場。夏末的陽光穿過機場的玻璃幕墻照進來,落在這樣一群人身上,俊美優雅,腳步輕盈,趾高氣揚。Han Yuan走在隊伍中間,是男演員中唯一的亞洲面孔,沒有笑容,也不講話。
當天晚上,媒體采訪之后,劇團經理告訴他們中的幾個人,有一本時尚雜志想要找他們拍幾張照片,做一個“時尚與文藝”的專題,構想其實很簡單——模特們穿舞衣,舞蹈演員穿Prada、Tim Hamilton或者Ute Ploier[1]。時間是次日下午四點鐘,約在城西的一個地方。
第二天,Han和他的同事們一起如約去了那里。那是一座古典復興主義建筑的頂樓,內里的裝飾卻是徹頭徹尾的現代風格,白色房間,適合跳舞的淡黃色櫸木地板。紅發的女助理把他們領到更衣室換衣服。Han站在簾子后面,隱約聽到外面傳來講電話的聲音,是個年輕冷淡的女聲,一連串的法語,他只聽懂了最短的一句:“這不是真的……”抱怨的口氣,說完就是把電話扔到桌子上的聲音。
等他從更衣室出來,房間另一頭靠窗的地方已經擺開了一張半米寬的白色長條案,一個穿芭蕾舞衣的年輕女人站在上面,兩條胳膊抱在胸前,扭頭看著窗外。攝影師叫她Ballerina(芭蕾舞演員),仿佛她生來就是個舞伶,現在,將來,以及過去。他看到她鐘形紗裙下面的小腿和足踝,裹著白色不很透明的緊身襪,肉粉色足尖鞋的緞帶綁在腳腕最細的地方。他突然有種感覺,許多年之后,有一天,他認不出那張臉了,也一定認得出這雙腳。
他站在原地,條案上的女人轉過頭來,目光落在他臉上,愣了一下,然后低下頭,說了一聲“他媽的”,聲音很輕,語氣出奇平靜。他也很快地低了一下頭,忍不住牽動嘴角露出一個短暫而冷淡的笑。在那之前,他從來沒想過,如果他們有機會再見,相互之間會說些什么,即使想過也肯定猜不到她會說“他媽的”,而他會默不作聲地冷笑。
攝影師一只手端著照相機,有點不耐煩的樣子,提高聲音對他說:“請到這里來好嗎?”然后,又對桌子上的女人說,“請豎起腳尖。”
他記得自己走過去,說了一聲“對不起”,不確定是對誰說的——攝影師,還是桌子上的女人。隨后的時間,他任人擺布,眼前始終不變的是條案上那雙穿足尖鞋的腳。他一直沒有抬頭看她,因為那不是攝影師要他看的地方,也因為不敢,即使不看,他都已經覺得喉嚨哽住了,如果這個時候講話,聲音都會是不一樣的。
眼前的那對腳尖豎了很長時間,直到攝影師說:“好,可以了。”一只手伸到他面前,他伸手握住,她從條案上下來,幾乎沒發出任何聲音,像排練了一千遍。
“過得好嗎?”他輕聲問。
Ballerina微微揚起臉,回答:“不能再好了。你呢?有孩子了嗎?”沒等他回答便從他面前走過去了,吐出來的那幾個音節輕擦著他耳邊。
他又被叫去和其他人一起拍照。她去更衣室卸妝,換掉身上的舞衣,出來的時候身上穿了條黑裙。他知道她沒走,就站在他們身后那扇鉛灰色金屬大門邊上看著他。只要有可能,他就回頭看她,她也對他笑,或者自覺不自覺地眨下眼睛。
但是,大約一個半小時之后,拍攝結束的時候,他回頭,她已經不在那里了。
他抓住那個紅發的女助理,問:“她去哪兒了?”
“誰?”女助理反問。
“Ballerina。”
女助理笑起來:“這里滿屋子的Ballerina。”落地窗邊上,四五個女模特全都換好了舞衣,白的、粉的,輕紗薄霧的一片。
他知道自己的法語程度不足夠解釋,跑進更衣室,用最快的速度換好衣服,沖出去。他下到底樓,電梯門打開的時候,剛好看到她在門口上了一輛黑色轎車,車身后面嵌著一個紋飾圖案的徽章,隱約看得出一個花體的“R”字。她坐在后排座位上,扶著車門回頭看他,好像一點兒也不吃驚他會追出來找她。她做口型跟他說再見,然后關上車門。車子啟動,在路上劃出一條圓潤微妙的弧線,沿著那條四車道的馬路朝東駛去。
徒勞地追了兩條街之后,他漫無目的地在路上走。夏天的巴黎天黑得很晚,白日和夜晚之間,了無盡頭的黃昏像一個醒不來的噩夢。不知多久之后,夜幕終于落下,他走過圣厄斯塔什教堂——許多人聚集在那里,孩子般欣喜地等著。
那天晚上,是月光電影節的最后一夜,放映Christopher Honoré(克里斯托弗·奧諾雷,法國導演)的《在巴黎》。他沒聽說過這片子,也無意去看,卻還是站在街角,遠遠地看著巨大的充氣銀幕在廣場上慢慢展開,直到一只手放在他肩上。
“我原本不想去的。”Ballerina站在他身后說。
他回過頭,握住那只手,看見路燈的光映在她臉上,周圍都是陌生人快樂無憂的面孔、音樂、電影對白,混雜著笑聲、說話聲。光影、聲音、氣味組成復雜的印象,穿過夏夜柔軟潮濕的空氣撲面而來,在那一瞬間,幾乎讓他落淚。
“今天的工作,我原本不想去的。”她又說了一遍。
“為什么還是去了?”他問。
“因為報酬不錯。”她笑起來,聲音半帶沙啞,像個剛哭過的孩子為了一點點不起眼的東西破涕為笑——就跟從前一樣。
她從他手里抽出手來,跑了幾步穿過馬路,走進卡森廣場上的人群,直到完全湮沒在里面才停下來,回頭看著他擠過來,然后又轉身去看電影。她手里什么東西也沒拿,兩只手插進連衣裙側面的口袋里,始終保持那個姿勢,就像在告訴他,不要靠近。
過了很久,她輕聲說:“四年前,你在米蘭的那一次,我去看了。”眼睛仍舊盯著銀幕。
那是他重回芭蕾舞團之后第一次名字被印在節目單上,演出《吉賽爾》全本,他是阿爾伯特的仆從。
“為什么沒來找我?”他問。
“你知道為什么。”她伸出右手,手指插進他左手手指中間,舉到面前,側過頭看著他無名指上一個四毫米寬的戒指,拋光的表面已經有了點劃痕,并不很亮。
“算好嗎?”
“戒指?”
他搖搖頭:“我說芭蕾,米蘭的那次。”
“那個阿爾伯特空轉落地之后的五位做得不及你好。”她回答,而后又搖頭,“算了吧,我又不是批評家。”
“沒人能像你那樣跳。”
她又那樣笑起來:“那么久的事情了,我老早就忘了。”
電影放了兩個多鐘頭,他們就那么并肩站著,沒再說話,也沒拉手。直到深夜,電影散場,他們隨著人流不辨方向地走了一段。他告訴她,自己就住在附近一家老式酒店里。
她卻跟他說再見,離開他朝另一個方向走過去。他追上去叫她,她沒回頭,只說:“別讓人看見我們在一起。”
他不明白,巴黎根本就沒有他認識的人。
“走吧,別讓人看見你跟我在一起。”她又說了一遍,像是在求他。
“為什么?你在怕什么?”
她停下腳步,轉身看著他說:“不是我,是你,我不能讓他傷害你。”
“誰?”他抓住她的手臂。
她看著他,沒回答。
“Eli York(伊萊·約克)?”他追問道。
“我只想看看你。”她輕聲說,然后掙脫他的手朝后退了幾步,轉身穿過人流,折進一條小路。
他緊跟著跑過去,但她已經不在那里了。
很久,也可能只是一瞬,Han醒過來,發現自己躺在一張老式四柱床上,沒換衣服,床上暗銅色的罩被也沒有除去。他花了很久才弄明白自己身在何處,努力回憶昨晚的事情,卻記不起自己是怎么回到旅館的,又是什么時候回來的。他一心想到外面去,重新走一遍那條路,弄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
之后的那幾天,他都在做同樣的事情,去那間攝影棚,圣厄斯塔什教堂,以及卡森廣場旁的那些小路,花了許多時間在他們重逢的地方找她,結果卻一無所獲。因為這種徒勞無功的尋找,他幾乎每天都不能準時到場排練。他知道導演和編舞都對他頗有微詞,其他演員都只當他又開始發瘋了。所幸他原本就是行事古怪的人,所以也沒人特地來過問。只有Lance Osler(蘭斯·奧斯勒)來找過他幾次,但他都故意避開了。
直到那一周的星期五,黃昏時分,他在排練間隙離開劇場,順著和平路一直走到旺多姆廣場上那一長排支著墨綠色遮陽篷的老建筑前面。他在一扇玻璃門上又看到那個圖案,那個花體的“R”,代表Hotel de Ritz(法國巴黎里茲酒店)。
里茲酒店,旺多姆廣場的里茲酒店,距離歌劇院不過兩條橫馬路而已,離他住的地方就更近了。如果她真的住在那里,那么過去的幾天他們都離得如此之近,近得可怕,卻不知道為什么,一直都遇不到。
飯店門口的門衛迎上來說了句法語,見他沒有反應又馬上換了英語講話:“能為您做什么嗎,先生?”
他不知道要做什么,隨口問了一句:“休息室在哪里?我要等個人。”
門衛替他開門,指了指大堂的西面。他徑直走進去,在一個能同時看得到大門和電梯廳的位置上坐了很久。落日的余暉穿過古色古香的黑色鑄鐵窗欞照進來,在鑲嵌著金線的米黃色大理石地面上投下淺淡卻炙熱的影子,時間似乎在他身邊飛逝而過,一轉眼,天已經快黑了。窗外仿造老式煤氣燈樣式的吊燈亮起來,再加上路燈和霓虹燈,整個廣場上流光溢彩,像是個什么節日似的。
直到七點鐘,他才想起來那一晚將是他第一次在巴黎登臺。他趕回歌劇院,早已錯過了最后一遍彩排。像往常一樣,主劇場的后臺看起來就像是個凌亂破敗的倉庫,舞臺上銀白的眩光透過深紅色絲絨幕布的縫隙和邊沿照進來,在無數面化妝鏡之間往返折射。穿背心和舊牛仔褲的工人們拿著道具和布景板穿行其間,女演員們身穿精美到不真實的舞衣,肩膀上卻又披著一件再真實不過的混紡開衫,下擺起了毛球,前襟沾著油漬。
導演看到他,張開雙手,不是擁抱,純粹為了表達情緒:“您能不能學會回電話,或者,退一步說,讓什么人替您回一個?”
Han愣了一秒鐘才回答:“我不知道我的電話在哪兒,對不起。”
Lance Osler從他身后不遠的地方跑過來,把手機塞到他手里,在他耳邊輕聲道:“在這兒。”
他在第二幕時上臺,那一幕的主題是紅寶石。大部分時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一個身著深紅色舞衣的女演員身上,只有第十一排左側靠近過道的位子上,一個男人始終盯著他。那個人隱身在幽暗的觀眾席里,Han看不清他臉上的表情,只知道他身旁的位子始終空著,紅色絲絨椅套在黑暗里顯得猶如爛熟的葡萄一樣甜膩而濃郁。幕間休息之前,那個男人站起來,了無聲息地走了。大約有兩秒鐘時間,Han忘記了舞步,垂手站在臺上,看著觀眾席盡頭那扇包著黑色皮面的門,一尺寬的白色光線亮得晃眼,卻又在那道門后面戛然而止。
他不記得那之后發生的事情,緊接著的記憶片段是次日早晨,他被一陣敲門聲驚醒,他起來開門,門外站著Lance Osler。
“所有人都在等你。”Lance對他說。
他想起上午九點鐘開始的彩排,跟著Lance穿過旅館幾乎密閉的走廊,坐電梯下樓。
電梯轎廂三面都是鏡子,他和Lance都盡量避開彼此的眼睛,卻發現這很難。他們走出酒店大門,Han循著模糊的印象朝兩條街之外的那個廣場走過去,那和他們排練的劇場是完全不相干的方向。時間可能已近中午,但因為是個雨天,光線依舊冷而暗淡,路上行人不多,偶爾有一把色彩艷麗的雨傘在水幕中展開,闖進他的視線。
“你這是要上哪兒?”Lance惱怒地問他。
“替我請個假好嗎?”他只拋下這么一句話,在雨里繼續朝錯的方向走。
Lance追上來抓住他:“你到底是怎么回事?能談談嗎?有件事……我想告訴你。”
Han停下腳步,回頭打斷他:“不是現在,真的,不要現在講。”
他臉上的表情讓Lance做出了一些退讓,但卻還是跟著他,喋喋不休地問:“你沒事吧?你要去哪兒?要干什么?”
“Lance人不錯,就是話太多了。”Han突然想起這么一句評價來,許多人都這么說過,包括他們倆在芭蕾舞學校的老師卡拉曼洛夫斯基先生,還有Esther(埃絲特)。他盡量強迫自己不去想Esther。他想甩開Lance,但路口的紅燈亮了,他被迫停下來。
對面街上開著一家以售賣瓷器聞名的婚禮用品商店,店門口蔚為壯觀的雨棚被雨水沖刷得光潤潔白。細密的雨霧之間,Han看到一輛同樣掛著“R”字標記的黑色轎車轉過街角,慢慢地滑行進那巨大的雨棚下面。一個穿黑衣的男人從車上下來,走進店里。Han認出了那個人,不顧一切地穿過馬路,朝那邊跑過去。一輛藍色計程車緊貼著他身后駛過,緊跟其后的車子發出尖銳的剎車聲,周圍有人驚叫起來,Lance被攔在了后面。
店門口穿褐色制服的門童驚愕地看著他,但仍舊帶著職業化的禮貌問:“需要幫助嗎,先生?”門童猶豫著是不是該攔住他,因為他渾身都濕了,看起來像是瘋了。
他沒理睬那個問題,推開黃銅裝飾的玻璃門,徑直走進店堂。那個穿黑衣的男人就在幾步之外跟一個中年女店員講話,背后的柜臺上擺的全是透白鎦金的瓷器和水晶酒杯,聽到他進來的聲音,兩個人同時轉過頭來看他。
“你好,Han。”黑衣男人開口說道,臉上露出一個奇異的表情,像是一種笑容,卻又不知是為了什么。
Han跳過了那句問候,只是喃喃地念出那人的名字——Eli。
注釋:
[1]Prada、Tim Hamilton、Ute Ploier都是世界著名服裝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