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目標管理不可或缺(2)
- 和時間做朋友:你一定要學的高效時間管理術
- 李澤文編著
- 4832字
- 2018-02-07 10:11:45
3.給目標設定期限
2004年4月,波音公司正式啟動了代號為“夢想飛機”的波音787客機的研制工作,作為一款200~300座且航程設計達到6500公里至16000公里(不同系列,座位與航程都不同)的大飛機,787客機一開始研制就備受矚目。
不過在研制787客機的過程中,波音公司犯下了一個幾乎致命的錯誤,那就是沒能設置一個合理的期限,結果導致787客機研制和生產計劃一再拖延。首先,波音公司與意大利、日本的供應商進行合作時,并沒有對相關產品的部件研發的時間做好溝通,結果對方在提供機身以及電傳操作的軟件產品時拖延了半年時間,波音公司有苦難言,非常后悔沒能在時間安排上協調雙方步驟。
2008年1月,為了完成飛機總裝配,波音公司發出聲明,將準備年底交貨的飛機推遲到了2009年年初。到了2008年年底,由于發現零件需要更換,波音公司再一次私自更改交貨時間,而這一次,它將交貨時間推遲到了2010年的第一季度。
在這個時候,購買飛機的客戶們已經等得非常不耐煩了,他們迫切希望自己能夠見到飛機的成品。經歷了一波三折之后,所有人都希望2010年能夠準時見到這架飛機,可是到了2009年6月,波音公司的高管決定再次更改交貨日期,原因是他們發現該機型的機翼與機身在結合部位存在一些力學問題。
2010年8月,在飛行測試中,波音公司又發現了新的問題,所以干脆決定將交貨日期推遲到2011年第一季度,可是直到2011年9月26日,日本航空公司才等到了自己預定的第一架飛機。不過其他一些航空公司顯然沒有這樣好的耐性,它們在辛苦等待幾年之后,早就被波音公司一再拖延和不斷更改日期的行為激怒了,大約有60家航空公司退訂了787客機的訂單,這讓波音公司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事實上,波音公司就是因為頻繁更改交貨時間,沒有對目標設置一個明確的界限,結果不僅讓自己的工作受到了影響,導致時間的浪費,還在客戶心中造成了不良的影響。波音787客機的波折和失敗經歷為各個公司提了一個醒,它們都將這款飛機當成了一個典型的反面教材來指導內部工作,而這也成了波音公司歷史上的一個污點。
很多企業和個人在過去都不太看重對目標期限進行設置,對他們來說,我已經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我知道自己需要做些什么,而且有很大的機會去完成它,這就是最重要的。有的人可能會設置一個實現目標的時間,不過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中,有很多人會刻意做出變動,也就是說這些實現目標的時間往往是不確定的,這些不確定性因素會讓目標的實現變得困難重重。
類似于波音787客機的拖延情況,我們在日常工作中也容易犯下這樣的錯誤。當我們許諾或者做出計劃的時候,往往會朝令夕改,雖然我們有著堅定的目標,但這個目標究竟什么時候能夠實現,對此我們缺乏一個最基本的承諾,也沒有一個精準的規劃。這樣就會導致執行過程的一再拖延,會導致執行計劃的不穩定性。
有些人會這樣認為,目標期限的變動是為了防止一些不穩定性因素干擾到目標的實現。這樣的解釋似乎非常合理,但問題在于我們在制定目標并且做出時間規劃的時候,就應該將這些意外性和不穩定性因素全部納入其中。而事實上,目標的時間期限越是不穩定,整個目標的實現過程就越不穩定,那些所謂的不穩定因素就會越來越多,拖延癥也會越來越嚴重。
就像我們在工作的時候,最初制定了在A時段達成目標,如果我們因為一些因素而輕易將時間改成B時段,之后又因為某些事情將其改成C時段,那么在可以預見的情況下,我們還可能會將時間改為D時段、E時段,甚至是F時段。到最后我們可能同樣會完成任務,同樣會達成自己的目標,但是,當我們到了E時段或者F時段才達成目標時,可能這個目標的實現已經失去了最基本的意義。
任何一種目標的實現都應該具有時間限制,這種時間限制實際上就是價值的保證,畢竟很多時候,工作目標都是在特定時間內發揮自己的價值,一旦超出這個時間就會失去意義,很多商業目標的實現就是如此。一家企業想要在5月底之前生產出新產品,看中的就是它的對手還沒有生產出相關的產品,或者看中的就是市場上的行情與潮流,一旦將時間延遲到6月底、7月底,甚至是8月底,那么市場上的同類產品可能已經鋪天蓋地地出現了,這個時候想要引領潮流幾乎不可能,企業也會因為沒能把握住最佳時間段而喪失競爭優勢。
事實上,只有設定了明確的時間期限,我們才會想辦法努力工作,才會產生緊迫感,才會真正愿意全身心地關注自己所面對的工作,將其當成一項重要且必須按時完成的任務去面對。無論如何,當目標設定好準確的時間之后,我們的工作會變得更加規律、更加規范,同時也會變得更有動力,甚至會對自己的成功有更直接的期待。重要的是,如果缺乏時間限制,我們所面對的目標不僅無法進行績效考核,還會對企業的整個體系,或者個人的工作系統造成嚴重的影響。
除了沒有設置目標期限或者目標期限不確定之外,還有一個問題同樣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那就是目標的設定必須科學、合理,時間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有的人對自己的工作缺乏足夠的了解,對自己的計劃缺乏足夠的分析,所以無法正確評估自己達成目標所需要的時間,最終導致時間設置上出現差錯。比如當時間設置得太早,就會莫名地給自己增加很大的壓力,最終由于時間太短而難以完成任務,導致內心受挫,甚至對自己的目標產生懷疑;如果時間設置得太晚,同樣會造成工作上的拖延,或者導致目標的實現錯過最佳時間段而變得毫無價值。所以,在設置目標期限的時候,一定要認真分析,將自己的時間與工作能力、工作環境、市場需求等因素結合起來,保證時間設定得合理與充足。
4.把目標設定提前一點兒
2014年的時候,筆者參加了一次中小企業探討未來發展模式的會議,在會上,一位來自天津的企業家提到了一個有趣的法則——“約會困境”。所謂約會困境實際上指的是,很多人在與別人進行約會時,常常會習慣性地遲到,這會極大地影響對方的心情與狀態,從而降低對方的好感。事實上,對于那些遲到的人來說,他們并非有意讓別人等待,而是習慣了磨磨蹭蹭,約定晚上8:00見面時,他們往往會習慣性地磨蹭到8:15出現。
約會困境會帶來很多尷尬現象,至少在人際關系方面會造成嚴重的破壞,想要破除這樣尷尬的現象,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盡量準時趕到現場。想要做到這一點往往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是確保自己不會無緣無故拖延,只要約定了是8:00約會,那么就要在第一時間內趕到約會地點;第二種方法是確保在意識中能夠將約會時間提前,即不斷提醒自己約會時間是晚上7:45,而不是8:00,這樣一來自己就會提前15分鐘出門,然后在8:00準時到達。
解決約會困境實際上就是采用一種有效的時間管理方法,它在生活和工作中經常會出現。比如,很多設定目標期限的人,常常會在工作開始之后產生延誤,最終導致不能按照原先設定的期限達成目標。為此,執行者可以在自我規定中適當將設定的期限提前一些,這樣就可以確保按時完成任務。比如,很多企業在下達任務之后,規定必須在什么時候完成任務,不過下面的執行者可能會有一些習慣性的拖延,他們往往會拖延到規定時間之外才完成自己的工作。如果管理者可以巧妙地提醒執行者將完成工作的時間提前一些,那么執行者即便按照正常的工作速度也不會拖延到原定計劃之外。
在通常情況下,我們只需要花費原計劃60%~70%的時間就能夠完成自己的工作,但是多數人還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時間,最終導致這些工作充滿了整個規定的時間段,甚至超出了目標的時間限制。如果從一開始我們就將目標設置提前,就可以補回自己在拖延中浪費掉的時間。
從心理方面來說,主動將目標完成期限提前,或者說縮減工作時間,不僅有助于破解約會困境,防止拖延事件的發生,還可以有效提升個人的工作狀態。因為隨著目標時間的提前,隨著工作時間的壓縮,執行者常常會感到更大的壓力,會不斷提醒自己需要加快工作速度,需要提高工作的效率與效能,這樣反而能夠確保提前完成任務。
另外,把工作目標的期限盡量提前,往往可以做到有備無患,畢竟通過對工作時間進行壓縮,可以確保工作提前完成,給最后的工作留下足夠的時間。這樣做不僅能夠幫助執行者在完成工作之前進行檢查,確保所有的工作萬無一失,還能夠利用剩余的時間做好防備,處理一些意外事故。
還有一個作用同樣非常明顯,當我們在執行任務的時候,往往是越到最后越覺得困難,而且由于離設定的期限越來越近,執行者會承受巨大的壓力,這個時候他們往往會在壓力下出現各種失誤。但是事先將期限提前一些,就等于為執行者預留了最后一點兒工作時間,不僅讓執行者一開始就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還能夠為后面的工作贏得更多的時間,這樣反而會減輕工作壓力。
有家西方公司在過去十幾年的時間里一直都堅持這樣的工作模式,即確保自己的每個計劃都能夠空出一段時間。比如這家公司在與德國西門子公司合作時,接收到的訂單是必須在一年時間內為西門子提供10萬個電子零件。而這家公司在內部進行宣傳和動員的時候,要求員工必須在11個月內完成任務,這樣就為員工的工作空出了1個月的時間。
類似的工作模式在很多企業中都存在,一些類似于5年計劃、10年計劃的目標,在具體實施和執行的過程中,常常也被適當要求壓縮成4年計劃以及9年計劃。這種壓縮和提前并不意味著一種盲目的縮減,或者說盲目地對工作進行簡化,關鍵在于將時間利用率提高,也就是將工作效率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目標期限適當提前并不是要對原有的計劃進行修改和調整,而是在執行隊伍內部施加一種壓力,這種提前可以是口頭上的,也可以是執行者自我的一種督促。關鍵因素在于提醒執行者養成更好的工作習慣,培養他們的工作意識,同時督促他們始終保持最佳的工作狀態。
其次,將目標期限提前也需要設定一定的范疇,不能無所顧忌地往前壓縮,畢竟執行時間一旦比完成目標需要的最少時間限度還要少,就可能會對工作造成嚴重的困擾,導致工作目標難以實現,而且還會帶來工作時間的浪費。因此,想要把目標期限提前一些,必須要結合自身的工作能力、工作狀態,以及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然后再做出調整,這樣才能有效避免出現過度縮減工作時間的情形。
一般來說,把目標期限提前的情況常發生在一些拖延癥比較明顯的執行團隊或者執行者身上,他們需要借助這種方式來彌補在拖延中浪費掉的時間。另外一些渴望快速發展的企業也會想方設法給員工施加額外的壓力,這種壓力有助于員工提高工作效率。這只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提高時間效率的方法,在運用這一時間管理方法時,最好還是量力而行,必須確保整體的工作不會受到影響,否則所謂的提前只會進一步造成目標的延誤。
5.照顧好時間,一次只做一件事
很多時候,我們會有這樣的意識: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一件一件去做好這些事,但是多數情況下,大家只想著一次性解決所有問題,一次性實現多個目標,并且我們總是堅信自己能夠做到這一切。但是,一旦我們采取這種多面出擊的方式,很可能到最后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反而導致自己的所有努力變成一場空。
X先生是當年最早的一批“北漂”族,由于進京比較早,他抓住了北京發展的機遇。在20世紀90年代,他利用多年積攢下的積蓄在北京創辦了一家彩電代理公司,這在當年還是很有競爭力的。X先生滿懷信心,準備大干一場,他甚至制定了一個目標,那就是爭取在10年時間內成為中國排名前5的家電代理公司。
X先生之所以會將目標瞄準了彩電業務,是因為當時彩電是中國比較流行的家電,只要生活條件還過得去的家庭都會想要購買彩電。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中國實際上擁有最廣闊的彩電消費市場,而這個消費市場正日趨成熟。X先生對自己的彩電業務信心滿滿,但是就在他準備代理彩電的時候,又發現了另外一個商機,那就是手機業務的興起。X先生覺得手機必定會成為電子產品中最受歡迎的產品,所以他也準備在手機業務方面進行投資。
不久之后,X先生貸款了200萬元,加上自己的100多萬元,開始做起了彩電和手機業務,可是由于目標太過分散,加上X先生財力、精力和時間都很有限,在兩項業務展開半年之后就出現了很多的嚴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