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第一本趣味生物書(第2版)
- 曲相奎
- 1329字
- 2019-01-04 09:59:46
特異功能——動物可以預報地震
下午的科學課是一堂討論課,主要討論的題目是動物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崔老師給大家布置的題目是:動物可以預報地震嗎?并給了以下資料要大家來學習和討論。
1975年2月4日,遼寧海城發生了7.3級強烈地震,震前許多動物發生了反常現象。據查,震前三個月內冬眠蛇出洞的現象達82起;當天日落時,一只黑母雞飛到了樹上,全村人看到雞飛上樹,認為快要地震了,果然,過了半小時就發生了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前,深夜一點鐘,一戶人家養的鴿子全部驚飛出窩;有一條狗說什么也不讓主人睡覺,主人趕走了它,它又跑了回來,還咬了主人一口,主人追了出去,過一會兒就地震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大地震,大量動物的反常行為也揭示了地震的前兆。

同學們看著這些資料,非常踴躍,去隔壁的圖書館搬來了好多資料,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爭論得面紅耳赤。小明說:“可以預報。”小剛說:“那地震局不就形同虛設了嗎?”最后,小智說:“還是聽崔老師給我們說說吧!”
崔老師按照大家所提的條件和得出的結論,最后闡述了他的觀點:世界上,只要是有地震出現,大震前出現異常行為的動物可達數十種,其中最常見的有雞、豬、牛、馬、狗、貓、鼠、魚、蛇、鴿等,大多是“驚恐性”反應,表現為極度緊張、驚惶不安。如雞飛上樹、牛馬不進圈、冬眠動物會不適時地爬出洞穴等。這些現象大多出現在臨震前些日子,但大震前一天內出現的異常現象最多,按出現異常現象先后次序來看,大體上先是蛇鼠等穴居動物,然后是雞、貓、狗等小動物,最后是豬、牛、馬等大家畜的驚恐反應。
那么,為什么地震前動物會有這些異常表現呢?這些現象主要來自地震前的聲波發射等機械刺激、地氣味的化學刺激和震前電場、電磁波和空氣離子等變化因素對動物的異常刺激反應。因為動物具有極其復雜而敏感的環境變化感知系統,如狗的嗅覺對某些氣體的敏感程度比人高出100~10000倍,能優先于人探測到臨震前由地下釋放出來的某些氣味。臨震前的某些地球物理和化學前兆因素,附近環境中的某些動物首先覺察而產生相應的異常反應。有些動物如貓、雞、鼠、蛇、魚等可能是由于察覺到人所聽不到的前兆地聲而表現異常。蛇的低音波接收能力很強,這種類似春雷般的地聲低頻振動能將冬眠動物喚醒,使它們紛紛爬出洞穴。
那么哪些動物震前反應明顯?根據地震區的調查表明,鼠、鳥、狗、豬、雞、貓、羊、魚等幾種動物震前反應明顯,占異常動物總數的70%~80%以上。震中區尤其以鼠、鳥、狗的反應最大。
常見動物的異常大多數集中出現在臨震前一天之內,大牲口、鳥、狗、豬、雞、貓等的異常反應時間為震前的兩三天。這對于臨震預報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崔老師接著說:利用動物異常預報地震,要考慮到動物的種類多、數量大、出現時間集中和地區分布廣等方面的特點。只有在對這四種因素進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參考其他的手段,才能正確判斷是否進入臨震狀態。
地震是一種具有危害性的自然現象,但又是有規律可循的。它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預測預報的。大震前的動物異常就是地震前兆的一種反應。
生物小鏈接
動物為什么能預知地震?這是個尚未解決的問題,也是今后值得研究的課題。根據現在掌握的資料,可以推測是與動物的特殊感覺器官的功能有關。這些功能是動物長期進化所形成的防御性反應,是與動物生存相關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