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克大學13幅邏輯圖
- 葉成
- 1600字
- 2018-10-29 17:56:46
頓悟2:總盼望“等到××時候”,結果是永遠沒時候
很多人活著都很吃力,因為他們患上了“成功強迫癥”,他們的幸福公式是:等到××時候,我就可以做××事了。
比如:
等我有了錢,我再好好談戀愛;
等我買了房,我再好好收拾好好住;
等我忙完這陣子,我再來休息;
等我做完這件事,我再好好吃飯;
等哪天心情好了,我再穿這條蕾絲邊的花裙子……
最常聽到的就是“等我有了錢,吃早餐買兩碗豆漿,喝一碗倒一碗”。其實,你現在就可以豆漿油條,現在就可以好好喝。
01
有多少使用價值在等待中被銷毀?
我爸是個人民教師。記得小時候,每年教師節,我爸開會都會領取一個款式不同的黑皮革包。有的適合大人用,也有的適合小孩用,每當姐姐伸手跟爸討要時,他總說“等你長大了再用”。
爸爸自己也不用。每當他進城或者參加什么活動,媽媽都建議他穿好點用新點的包。爸總是頭搖得撥浪鼓一樣說:等以后有重大活動時再用新的。
后來,老爸的皮革包攢得足足有一大衣柜那么多,一次都沒用過。到現在都已經破了相,幾次搬家想丟掉,爸爸還是攔著說“留著賣錢”。
爸一直等著,留著,結果那些包包的使用價值一刻都沒有實現過。
可能是遺傳吧。長大后,我也會犯這種毛病。
就說女人衣柜里的衣服總少一件這事吧。我也巨愛買衣服,卻不那么愛穿,因為長期坐在家里自由職業,有些性感時尚顯型的衣服買回來便束之高閣。每當先生建議我穿時,我會說等我參加某活動時再穿吧。結果某種活動遲遲沒有,即使有,也是將就一下就過去了,那些漂亮的衣服一次露臉的機會都沒有就過時了。錢浪費了,衣服的使用價值埋沒了,還白白占用了家居空間。
可是現在,我一改以往,買回來就穿好好穿!
我的改變得益于遠在澳洲的朋友的遭遇。
02
你傻傻地等,根本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到。
兩年前我聯絡澳洲的一位同學。那時他太太剛去世不久,他告訴我說他在整理太太東西的時候,發現了一條絲質圍巾,那是他們去紐約旅游時,在一家名牌店買的。那是一條雅致漂亮的圍巾,高昂的價格吊牌還掛在上面。他太太舍不得用,她一直在等一個特殊的日子。講到這里,他停住了,我也沒接話,好一會兒后他說:“再也不要把好東西留到特別的日子,你活著的每一天都是特別的日子。”
聽他說完,我立即把我雪藏了兩年的沙灘裙穿上,假裝有沙灘,對著鏡子照,求先生拍照。這件事對我的觸動很大,它不僅改變了我的穿衣態度,還影響了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再也不等了:每當我想要休息時,我常會把手邊的雜事放下,找一本小說,打開音響,躺在沙發上,抓住一些專屬于自己的時間;我會從落地窗欣賞淡水河的景色,不去管玻璃上的灰塵;我會拉著家人到外面吃飯,不管家里的飯菜怎么處理。生活應當是從心所欲不逾矩,而不是要強壓自己的生等硬捱。
我曾經將這些等待落空的故事說給一位男士。后來見面時,他告訴我他再也不把愛情埋在心里了,再也不等到賺了大錢才開始追姑娘了……愛她,就告訴她。
03
放下等待,隨處都是精彩。
我曾與一位女士分享這段談話。后來見面時,她告訴我她現在已不像從前那樣,把美麗的瓷具束之高閣。以前她也以為精美的物件要留到特別的日子才拿出來使用,后來發現那一天絕不會降臨。“將來”“總有一天”已經從她的字典里銷聲匿跡了。如果有什么值得高興的事,有什么得意的事,她現在就要聽到,就要看到。
我們常想跟老朋友聚一聚,但總說“找機會”。
我們常想擁抱一下已經長大的小孩,但總是等待適當的時機。
我們常想陪伴一下年邁的父母,但總說等到哪天有探親假。
我們常想寫信給另一半,表達濃郁的情意,或者想讓他知道你很佩服他,但總是告訴自己不急,等哪天有心情。
這不是刻舟求劍么?哪有什么東西在原地不動巴巴容你等?你一定要等到什么什么時候,那永遠沒時候。你一定要等到什么什么條件,那永遠都不具備條件。你一定要等到什么什么場合,那你就永遠沒有合適的場合。
所以,當你有一個自認為美好的想法時,立馬實踐。當你有一個寶貝物品時,即刻使用。當你想去某一個地方時,省吃儉用也要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