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克大學13幅邏輯圖
- 葉成
- 1914字
- 2018-10-29 17:56:56
頓悟1:日常生活離不開“平等性”
幾乎每一個社會熱點事件的背后,都是一個和尊重有關的故事。
“火鍋店員拿開水澆女客”事件大家應該都有印象吧?在群眾一邊倒的背后,是顧客使用語言暴力對服務員人格的極其不尊重。
我常常在想:這年頭,亂子這么多,是不是就和日常生活的“平等性”缺失有關?
日常生活中的“平等性”,就是眾生平等,首先是人格上的平等,然后才是財產多寡不同,社會分工不同,社會角色不同,但每一個人都需要尊重。不能因為你的工種好一點,你的財富多一點,你的社會地位高一點,你就有權侮辱別人的人格。在消費者領域,作為“上帝”,你有權利申請店員為你提供服務,如對服務不滿,你可以投訴,通過合法渠道表達意愿,維護權利,但不能侮辱人格。
我相信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芬芳,每個人都值得尊重,我能夠從每個人身上學到一些東西。
我信奉這個原則,也許你會說是矯情——但我堅信如此。
01
我選擇尊重,是因為尊重行為本身就代表你的修養。
曾經,我對窮人無比同情,對富人有些許偏見。但越來越多地接觸富人后,我發現富人不僅有錢,而且有修養。富人家的孩子,那些從國外留學回來的孩子,當坊間都流傳他們為富不仁,崇洋媚外的時候,我看到的卻是他們對服務生彬彬有禮,對乞丐禮貌施予,對外賓不指手畫腳,對殘疾人不表示好奇。無疑,他們更懂得尊重。
或許你會說“倉廩實而知禮節”,可難道倉廩不實就可以為非作歹了嗎?放心吧,上帝不會把“倉廩”交給沒有修養的人的,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是不是就窮在了氣質上?
不是富人看不起窮人,而是窮人不尊重富人;不是吃肉的看不起吃素的,而是吃素的看不起吃肉的。社會真相往往是這樣的。
02
尊重任何人,都會得到收益。
大學畢業那會,我每天在這座城市的高樓之間疲于奔命,想找到一份屬于自己的工作。幾次失敗后,我也就心灰意冷了。就在我近乎絕望的時候,一個我向往已久的單位通知我去面試。那個單位所在大樓的樓層分布比較復雜,在進門的時候我向一個清潔工詢問了單位具體位置,所以比較容易地找到了那家單位。
面試的結果連我自己都感到不滿意,盡管如此,下樓離開的時候,我還是向那位清潔工表示了感謝。
沒想到我居然被錄用了。后來我才知道,是因為我下樓時對那位清潔工表達了謝意。“我們需要的是能夠與每個人交往的人,能夠尊重身邊每一個人的人。”這是我后來無意中從主管口里得知的。
曾經看過一則故事。一只獅子抓住了一只老鼠,這只獅子經不住老鼠的苦苦哀求而放了即將到口的獵物。小老鼠臨走時說:“以后有機會我一定會報答你的。”獅子不以為然:“你一只小小的老鼠能幫我什么呢?”后來獅子掉進了獵人設計的圈套,被獵人用巨網網住了。在生命攸關的時候,小老鼠帶領它家族的成員,撕咬掉了巨網的繩索,獅子得以逃生。
尊重你身邊的每一個人吧,無論職務高低,身份貴賤,或許在你面臨危難的時候,他就是那只拯救你于水火的“小老鼠”。
現在,我著重于詢問人們各自的故事,從出租車司機到清潔工,每個人都給我一個機會帶我去參觀一個我可能永遠不去的地方,或者做一件我自己永遠不可能經歷的事情。我發現如果我表現出我的興趣和對他們的尊重,大多數的人都對我很有耐心,他們會告訴我他們生命中最難忘的一段經歷,那充實了他們的人生,也豐富了我的作品,我真心感謝他們。我會把美好的東西分享給他們,比如,我會把明前龍井贈送給出租車司機,我會把手作紅糖贈送給編織手串的姑娘,我會把一瓶礦泉水送給酒店服務員,并且認真地告訴她“我沒有打開過,請您放心飲用”。
我給他們很多溫暖,他們給了我很多便利,我們互相幫助,彼此驚喜。
03
更何況,有時候,你看起來不如你的人,實際上是大咖。
有一次,我乘坐豪華轎車去三元橋附近某豪華酒店發表一個演講,開車的司機看上去50多歲,我記得我當時想:他不得不從事這樣一個勞累的工作,多悲哀啊。
后來通過聊天才知道,他是名校中文系的高材生,當過武警官兵,開過公司,全世界早都玩遍了,也厭煩了打高爾夫球,想打工玩玩——開酒店的轎車,這樣他能夠與人們會面,保持跟社會的接觸。在談話的最后他還給了我這個小編輯一些好的建議。
我瞠目結舌。
細想一下,假如你不知道馬云是馬云,你和他一張餐桌吃飯,你可能都要離他遠一點;假如你不知道褚時健是褚時健,你可能會認為他只是個種地的可憐老頭兒。
04
當然,尊重并不代表我們要認同,但是不贊同要用禮貌的方式表達。
可能人心太浮躁了,我們早已忘卻合情合理地表達自己的不滿和請求,態度不佳的情形倒是常有。
當你接到騷擾電話時,你是怎么處理的?
一聽是不需要的電話,我會用和緩的聲音說“謝謝,我不需要”,然后毫不遲疑地掛斷。可是很多人都會氣急敗壞地罵對方。這就是選擇了錯誤的拒絕方式。你也會為你的不尊重而買單——被繼續惡意騷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