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外科常見病食療法

一、腰痛

腰痛是指腰部一側(cè)或兩側(cè)疼痛,痛有定處或部位不固定,可持續(xù)或間斷作痛,或伴有酸、重、熱、冷、木、脹、拘急等感覺,病程長短可因病因不同而異。腰痛作為患者的一種自覺癥狀,是臨床常見證候之一,它可能出現(xiàn)在多種疾病的病變過程中。可見于西醫(yī)學所稱的腎臟疾病、風濕病、類風濕病、腰肌勞損、脊椎和脊髓疾病以及外傷、婦科疾患等病癥。

腰痛與腎密切相關,病機有虛實不同,據(jù)病因可分為外感、內(nèi)傷兩大類型。外感風寒濕熱之邪和血瘀痰注侵襲腰府,阻滯經(jīng)絡,經(jīng)氣不通而致腰痛者,為實證;過勞傷脾,氣血化源不足,縱欲無度或久病失養(yǎng),耗傷精氣,年老腎衰,精氣不充所致腰府失養(yǎng)而痛者,則為虛證。也可有虛實并見、內(nèi)外合因等造成的錯綜復雜證候。臨床上根據(jù)辨證大致可分為風寒濕腰痛、濕熱腰痛、痰濕腰痛、瘀血腰痛、腎虛腰痛等5個類型。

1.風寒濕腰痛

【癥狀表現(xiàn)】腰部冷痛酸重拘急,得熱則舒,陰雨天則增重,夜劇晝輕,舌苔白膩,脈沉緊或浮弦而緩。

【調(diào)理原則】祛風逐寒,除濕通絡。

【藥膳配方】

胡椒樹根燉蛇肉

原料:胡椒樹根100g,烏蛇肉250g,黃酒、蔥、姜、花椒、鹽各適量。

做法:將胡椒樹根洗凈,切成3cm的段備用;將蛇剖腹,除去內(nèi)臟洗凈,切成2cm長的段;然后將蛇肉、胡椒樹根一同放入鍋內(nèi),加蔥、姜、鹽、花椒、黃酒、清水適量,文火熬至蛇肉熟透即成。

功效:舒筋活絡,祛寒除濕。

用法:可以作為菜肴食用,每次適量。

說明:方中胡椒樹根能通經(jīng)絡,且具有驅(qū)風寒之邪的功效;蛇肉具有祛風濕,通經(jīng)絡的功效;黃酒功用筋活血,驅(qū)風寒之邪;大蔥、生姜則辛溫通陽,疏散表寒。因此,幾藥配伍,共奏舒經(jīng)活絡、祛寒除濕的功效,適用于治療風寒濕腰痛較重較久癥狀患者。

2.濕熱腰痛

【癥狀表現(xiàn)】腰部熱痛,或連髖部,得溫則加重,熱天和雨天尤甚,或見煩熱,口干苦,不多飲,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濡數(shù)或滑數(shù)。

【調(diào)理原則】清熱祛濕,通絡止痛。

【藥膳配方】

竹葉苡仁糊

原料:淡竹葉10g,薏苡仁15g,滑石15g,山藥粉8g,白糖適量。

做法:將淡竹葉、薏苡仁、滑石以文火煮沸30分鐘后去藥渣,然后將山藥粉用冷水浸濕,放入砂鍋內(nèi)與藥汁同煮沸后成糊狀,加入白糖適量調(diào)味即可。

功效:清熱除煩,利濕止痛。

用法:溫熱頓服,每日2次,5天為1個療程。

說明:方中淡竹葉清火除煩,通利小便;薏苡仁甘淡滲濕;滑石清熱利濕;山藥粉健脾護胃。諸味合用,共奏清熱除煩、利濕止痛之效。

3.痰濕腰痛

【癥狀表現(xiàn)】腰部沉痛,疼痛面積局限,纏綿日久不愈,也可兼見胸悶泛惡,納呆,苔白膩,脈沉滑。

【調(diào)理原則】化痰散結(jié),理氣止痛。

【藥膳配方】

蘑菇導痰湯

原料:蘑菇10g,陳皮10g,云茯苓10g,枳實6g,羊腎250g,醬油、蔥、生姜、鹽、植物油各適量。

做法:先將陳皮、云茯苓、枳實放入砂鍋內(nèi)加清水適量,煮40分鐘,去渣,再加熱,濃縮成稠藥汁;再將羊腎洗凈,去筋膜臊腺,切成腰花,放入碗內(nèi),同藥汁拌勻備用;蘑菇溫水浸泡,洗凈備用。燒熱鍋,放植物油,將腰花下鍋,爆炒至嫩熟,烹醬油,加水適量煮沸,放蘑菇、蔥、生姜,加鹽調(diào)味,煮幾沸出鍋即可。

功效:化痰散結(jié),理氣止痛。

用法:佐餐食用,每次適量。

說明:方中陳皮理氣化痰,使氣順則痰降,氣行則痰化;云茯苓健脾利濕;枳實能夠破滯氣、行痰濕、消積滯、除痞塞;蘑菇溫經(jīng)散寒,暖腰膝,化痰涎,解痙止痛;羊腎補腎益精。諸味合用,更增化痰散結(jié)、理氣止痛的功效,因此,本方對痰濕腰痛重者尤為適宜。

4.瘀血腰痛

【癥狀表現(xiàn)】腰部刺痛,痛有定處,拒按,晝輕夜重,或有外傷史,低熱,糞便色黑或秘結(jié),舌質(zhì)紫暗或有瘀斑,脈弦澀。

【調(diào)理原則】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藥膳配方】

桃仁粥(見“慢性膽囊炎”)

5.腎虛腰痛

【癥狀表現(xiàn)】腰部綿綿作痛,伴有酸軟無力,息輕勞甚,脈細弱或虛微。偏陽虛者,則少腹拘攣,面色白,手足不溫,舌淡,脈沉細;偏陰虛者,則心煩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紅,手足心熱,舌紅,脈細數(shù);偏勞倦者,勞累后腰部酸痛加重,四肢倦怠,腰部俯仰活動后則更甚,喜揉喜按,或兼神疲懶言,納少,舌苔薄白,脈細數(shù)。

【調(diào)理原則】補腎壯陽,行氣活血。

【藥膳配方】

肉蓯蓉粥

原料:肉蓯蓉15g,精羊肉100g,粳米50g,蔥、姜各適量。

做法:將肉蓯蓉加水100ml,煮爛去渣留汁。精羊肉切片入藥汁鍋內(nèi),加水200ml,先煎數(shù)沸,待肉爛后,再加水300ml,加粳米,煮至米開湯稠,加入少許蔥、姜,再煮片刻停火,悶5分鐘,即可。

功效:溫補腎陽,補益氣血。

用法:每日早、晚服食。

說明:方中肉蓯蓉功用補腎助陽,與羊肉、粳米相合,更增補陽不燥,填精不膩,藥力緩和,療效頗佳。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城市| 白水县| 大名县| 福海县| 全椒县| 洛扎县| 鸡东县| 特克斯县| 黄浦区| 宁乡县| 陕西省| 纳雍县| 北流市| 克拉玛依市| 临安市| 固镇县| 濉溪县| 德清县| 静乐县| 山丹县| 迭部县| 巫溪县| 兴仁县| 厦门市| 玉龙| 习水县| 焦作市| 玉门市| 南华县| 山阳县| 泗水县| 景宁| 泸溪县| 杭锦旗| 南江县| 宜兴市| 比如县| 探索| 甘孜县| 云林县| 遂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