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頒獎辭

瑞典文學院常任秘書 安德斯·奧斯特林

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一位德裔作家,這讓很多讀者覺得匪夷所思。基于各種原因,他的寫作難以被大批普通讀者所認同,卻受到了批評家的歡迎。他就是現年69歲的赫爾曼·黑塞。回顧他的創作歷程,他著作等身,能輕松駕馭多種文體,在長篇小說、短篇小說和詩歌方面成就可觀,部分作品有瑞典文譯本。

相比起其他德國作家,黑塞更早擺脫了政治的迫害。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去往瑞士并在1923年取得了公民權。即使這樣,黑塞也無時無刻不掛念著德國,而作為中立國的瑞士,則是一個絕佳的避難所,為他的文學創作提供自由的空氣,豐富的肥料和較為安穩的環境,使他的文學創作能在這片土壤上茁壯生長,最終成為一棵參天大樹。當前,黑塞和托馬斯·曼比肩,是當代文學中德國傳統文化的最佳代表。

我們要了解黑塞必須先從其個人背景入手,黑塞的性格,尤其是其讓人為之震驚的性情,很大部分都是受到其成長環境的影響。黑塞出生在史瓦比亞,他父親是很出名的教會史學家,而他母親是一位法國傳道士的后裔,曾遠赴印度接受教育。作為虔誠的信徒,他的家人把黑塞送到了墨爾布龍修道院的神學學校,希望他長大后做一名牧師。可是他并不喜歡這樣的安排,于是他偷偷離開了學校,期間做過鐘表店的學徒和書店的店員。

雖然說青年時代的黑塞一直都很抵制家里那種虔誠宗教的氛圍,但實際上,這種虔誠的特質早就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他。而在1914年的時候,他的寫作風格突然來了一個大轉變,他毅然放棄了一直以來堅持的田園詩道路,而去追求另外一個新的方向。其實那時候他已經不再是桀驁不馴的年輕人了,并且在區域性文學方面得到了大眾的認可,做出了一點成績,所以突如其來的逆變就像是他把早些年的反叛之路再走一遍。簡單來說,黑塞的作品之所以有那么大的逆變不外乎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世界大戰。戰爭初期,他試圖平息身邊同僚的怒火,把貝多芬的名言——“噢,朋友,別來這種調調。”抄在了小冊子上。這一舉動惹怒了很多人,激起了人們的強烈批評,并進而受到了德國媒體的猛烈攻擊。可是他覺得這更赤裸裸地表明了他一直以來所敬仰的歐洲文明已經逐漸衰敗,病入膏肓了的現實。而尋找救贖的方法首先就是要避開那些大眾所認可的范圍,在這之外進行尋找,有可能是借鑒東方文明,或者借用現存政體無法接納的無政府主義論。黑塞向來身體底子差,在輪番的折磨中精神不堪重負,最后從當時很受推崇的弗洛伊德心理分析論中尋求到治療,而在這個時期,黑塞的作品日益直白大膽,心理分析論在其中產生了很重分量的影響。

黑塞的這種逆變在怪誕小說《荒原狼》(1927年出版)中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本書主要寫了一個患有精神病的流浪漢如何冒著生命危險,經歷種種生命過程中的折磨,開始追尋他內心的想法的故事。這部作品把那種人性的分裂、超出正常社會觀和道德觀的個人欲望和理智的紛爭描述得深刻到位。這部作品頗具震撼力和毀滅性,但黑塞在題材里面摻合了黑色幽默和詩情畫意,恰到好處地表達了人們內心的訴求。他一直保持和繼承了德國的優秀傳統,他的這部諷刺作品讓我們不由想起了寫《惡魔的煉金藥》的霍夫曼。

黑塞的外公是有名的印度研究專家岡德,所以他在很小的時候就受到了印度文化的熏陶。長大之后,他終于有機會踏進印度這片土地,雖然并沒有如愿解開生命之謎,但就是這個時候,佛教對他產生了深厚的影響,其影響力不僅限于《希哈達傳》(1922年,一譯流浪者之歌)——描寫一位婆羅門青年到凡間找尋生命意義的精彩故事。

黑塞受到了釋迦牟尼、圣弗朗西斯、尼采,還有陀斯妥耶夫斯基等人的各種影響,并對各種哲學都采用了折中的方法并載入作品中,所以難免會讓人對他的作品產生質疑。我們都知道他骨子里有一種虔誠的特性,誠實和認真構成了他那些作品的基調,即使他采用的題材無限夸張,也不影響他那些作品的基調,所以在這方面,我們都不應該質疑他。

他所創作的小說多多少少地體現了他的人格魅力。不管是描述叛逆、欣喜狂歡還是論述閑淡的哲學理論,他的書寫都同樣讓人折服。他的創造力不僅限于一兩個范疇,他既可以讓筆下的克萊恩絕望到盜取公款投奔意大利去碰運氣,也可以在《讀書隨感》(1937年)里像局外人一樣淡定地敘寫他已離開人世的弟弟漢斯。

與黑塞其他的近期作品相比,《玻璃珠游戲》可以算是他作品風格的特殊代表。在這部作品中,作者的想象可謂天馬行空。書里描寫了一個追求英勇行為、提倡禁欲精神的神秘的知識組織,其禁欲和勇敢的程度堪比耶穌會,認為要想得到治療就必須通過靜思修行。讓人驚奇的是這本小說特殊的結構,尤其是其中運用游戲的理念及其描述游戲在文明中起到的特殊作用,跟荷蘭學者胡辛加的研究報告《人類游戲》不謀而合。我們很難在黑塞的作品中清晰地讀出他的態度,在文化走向衰弱的時期,有人能夠堅守文化傳統,是可貴的品格。然而,為了使文明長存,而把它變成少數人的祭禮這個方法,不見得可行。如果我們能將各種知識提煉成一套抽象的公式,那么我們就可以證明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文明不能離開有機組織這塊土壤;另一方面是文明并不一定能長久保存。文明是極易被破壞的,就像玻璃珠一樣脆弱。而認為碎石是亮珍珠的小孩便無法明白其中的意義了。這類哲學小說如果寫得過于深奧便有迷失的危險,正是因為意識到這一點,黑塞用幾行溫婉的題詞為他的作品辯護:“……在某些情況下,或者對某些不負責任的人而言,不存在的事物也許比存在的容易描寫,用字措辭的責任也較輕,所以相反的特質必須求之于虔誠和博學的歷史學家。最會破壞形容的莫過于文字,可是,我們必須向人類展示某些無法證明其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的事物,虔誠和博學的人會多多少少把它當作存在的東西來處理,以便漸進促成其存在及成形。”

雖然黑塞對散文創作的成績不被所有人認同,可是他詩人的位置卻當之無愧,他的詩文融合了精髓的文體和感染力非常強的情緒,而且他的音韻結構到目前為止沒有人能夠與之抗衡,毫無疑問他就是繼里爾克和喬治之后的首屈一指的詩人。他吸取了歌德、艾欽朵夫和摩里克的優秀傳統,加以繼承和改良,以其特有的味道把詩學推到了另外一個高峰。我們從詩集《黑夜的慰藉》(1929年)中,既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他內心的斗爭、他患病前后的心境的變化、還有他對自身的反思,也可以看出他對生命、繪畫的熱愛還有對自然的熱忱。而在他后來的選集《新詩》(1937年)則充斥著智慧和憂郁,對情緒、意境等有非常敏感的觸覺。

這里的介紹篇幅太少,不足以把黑塞的那些讓讀者癡狂追隨的品質都表現出來。黑塞曾經說過:人切忌滿足于現實,不應該去崇拜它或者傾慕它,除非我們有能力證明自己有足夠的力量去否認現實,這個低俗、讓人失望的可悲現實是沒有辦法改觀的。他身上有著自由和虔誠的混合,是典型的德國南部人,是一個不僅會鉆研問題還肯自白的詩人。當牽涉到信仰問題時,他昂揚的反抗斗志能讓一個夢想家化身為守護戰士,撇開這一點,他就和一個浪漫詩人毫無分別。

頒這個獎給黑塞不僅是給他的文學成就一個名分,更是表達對他詩學成就的一種崇高敬意。他的詩意境積極,一直給人奮發圖強、樂觀向上的動力,在亂世中給予人們精神寄托。

不幸的是,由于身體欠佳,這位詩人無法親臨現場領獎,特由瑞士聯邦共和國代他領獎。閣下,現在請您從國王陛下手中接過瑞典文學院頒給貴國同胞赫爾曼·黑塞的大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兰店市| 平顶山市| 洪洞县| 民县| 新巴尔虎左旗| 内黄县| 广元市| 顺昌县| 开远市| 竹溪县| 修武县| 舞钢市| 阿勒泰市| 赤城县| 神木县| 淮南市| 宿迁市| 射阳县| 青州市| 福建省| 涞源县| 威宁| 德阳市| 泽普县| 建平县| 秦安县| 黎川县| 黔江区| 门源| 义乌市| 延长县| 布拖县| 眉山市| 柞水县| 方山县| 桦川县| 肇州县| 扶绥县| 宝兴县| 翁源县| 清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