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國學治要(中)
  • 張文治
  • 3742字
  • 2019-01-04 01:22:59

中說

《中說》,舊本題隋王通撰。通,龍門人,字仲淹。嘗西游長安,奏《太平二十策》。知謀不用,退居河汾教授,屢征不至。卒年僅三十五。著有《禮論》、《樂論》、《續書》、《續詩》、《元經》、《易》等書,以擬《六經》,此書則刻畫《論語》。較揚雄《法言》,尤為酷似。師弟更互相標榜,自比孔、顏,故論者多斥其僭妄已甚。然考其書中所言,大要純正通達。宋明理學大儒,如朱子、王陽明皆推許之。略名存實,“與揚雄《法言》,當不相上下”,或曰:“案此書本末,證以通師弟及同時人事實,多相牴牾。蓋為其子福郊、福畤等所作,而托名于通者。”此言信者甚眾。學者當加考辨,庶不為古人之所欺矣。

王道 節錄,以下各論并同

子在長安,楊素、蘇夔、李德林皆請見。子與之言,歸而有憂色。門人問子,子曰:“素與吾言終日,言政而不及化。夔與吾言終日,言聲而不及雅。德林與吾言終日,言文而不及理。”門人曰:“然則何憂?”子曰:“非爾所知也。二三子皆朝之預議者也,今言政而不及化,是天下無禮也;言聲而不及雅,是天下無樂也;言文而不及理,是天下無文也。王道從何而興乎?吾所以憂也。”門人退。子援琴鼓《蕩之什》,門人皆沾襟焉。

子曰:“封禪之費,非古也,徒以夸天下,其秦、漢之侈心乎?”

子曰:“易樂者必多哀,輕施者必好奪。”

子曰:“無赦之國,其刑必平;多斂之國,其財必削。”

子曰:“廉者常樂無求,貪者常憂不足。”

裴晞問曰:“衛玠稱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何如?”子曰:“寬矣。”曰:“仁乎?”子曰:“不知也。”阮嗣宗與人談,則及玄遠,未嘗臧否人物,何如?”子曰:“慎矣。”曰:“仁乎?”子曰:“不知也。”

天地

李靖問任智如何。子曰:“仁以為己任。小人任智而背仁為賊,君子任智而背仁為亂。”

賈瓊問君子之道。子曰:“必先恕乎?”曰:“敢問恕之說。”子曰:“為人子者,以其父之心為心;為人弟者,以其兄之心為心。推而達之于天下,斯可矣。”

子躬耕。或問曰:“不亦勞乎?”子曰:“一夫不耕,或受其饑,且庶人之職也。亡職者,罪無所逃天地之間,吾得逃乎?”

子燕居,董常、竇威侍。子曰:“吾視千載已上,圣人在上者,未有若周公焉。其道則一,而經制大備,后之為政,有所持循。吾視千載而下,未有若仲尼焉。其道則一,而述作大明,后之修文者,有所折中矣。千載而下,有申周公之事者,吾不得而見也。千載而下,有紹宣尼之業者,吾不得而讓也。”

事君

房玄齡問事君之道。子曰:“無私。”問使人之道。曰:“無偏。”曰:“敢問化人之道。”子曰:“正其心。”問禮樂。子曰:“王道盛則禮樂從而興焉,非爾所及也。”

楊素使謂子曰:“盍仕乎?”子曰:“疏屬之南,汾水之曲,有先人之敝廬在,可以避風雨,有田可以具粥,彈琴著書,講道勸義自樂也。愿君侯正身以統天下,時和歲豐,則通也受賜多矣,不愿仕也。”

子曰:“古之為政者,先德而后刑,故其人悅以恕;今之為政者,任刑而棄德,故其人怨以詐。”

子曰:“古之從仕者養人,今之從仕者養己。”

子曰:“婚娶而論財,夷虜之道也,君子不入其鄉。古者男女之族,各擇德焉,不以財為禮。”

子之族,婚嫁必具六禮。曰:“斯道也,今亡矣。三綱之首不可廢,吾從古。”

子曰:“惡衣薄食,少思寡欲,今人以為詐,我則好詐焉。不為夸衒,若愚似鄙,今人以為恥,我則不恥也。”

周公

子謂史談善述九流。“知其不可廢,而知其各有弊也,安得長者之言哉?”子曰:“通其變,天下無弊法;執其方,天下無善教。故曰:存乎其人。”

劉炫見子,談《六經》,唱其端,終日不竭。子曰:“何其多也。”炫曰:“先儒異同,不可不述也。”子曰:“一以貫之可矣。爾以尼父為多學而識之耶?”炫退,子謂門人曰:“榮華其言,小成其道難矣哉!”

子曰:“《詩》《書》盛而秦世滅,非仲尼之罪也;虛玄長而晉室亂,非老、莊之罪也;齋戒修而梁國亡,非釋迦之罪也。《易》不云乎:‘茍非其人,道不虛行。'”

或問佛。子曰:“圣人也。”曰:“其教何如?”曰:“西方之教也,中國則泥。軒車不可以適越,冠冕不可以之胡,古之道也。”

楊素謂子曰:“甚矣,古之為衣冠裳履,何樸而非便也。”子曰:“先王法服,不其深乎?為冠所以莊其首也,為履所以重其足也。衣裳襜如,劍佩鏘如,皆所以防其躁也。故曰儼然,人望而畏之。以此防民,猶有疾驅于道者。今舍之曰不便,是投魚于淵,置猿于木也。天下庸得不馳騁而狂乎?引之者非其道也。”

問易

魏征曰:“圣人有憂乎?”子曰:“天下皆憂,吾獨得不憂乎?”問疑。子曰:“天下皆疑,吾獨得不疑乎?”征退,子謂董常曰:“樂天知命,吾何憂?窮理盡性,吾何疑?”常曰:“非告征也,子亦二言乎?”子曰:“征所問者跡也,吾告汝者心也。心跡之判久矣,吾獨得不二言乎?”常曰:“心跡固殊乎?”子曰:“自汝觀之則殊也,而適造者不知其殊也,各云當而已矣。則夫二未違一也。”李播聞而嘆曰:“大哉乎一也!天下皆歸焉,而不覺也。”

賈瓊問:“何以息謗?”子曰:“無辯。”曰:“何以止怨?”曰:“無爭。”

禮樂

賈瓊問群居之道。子曰:“同不害正,異不傷物。”曰:“可終身而行乎?”子曰:“烏乎而不可也?古之有道者,內不失真,而外不殊俗,夫如此故全也。”

或曰:“君子仁而已矣,何用禮為?”子曰:“不可行也。”或曰:“禮豈為我輩設哉?”子不答,既而謂薛收曰:“斯人也,旁行而不流矣,安知教意哉?有若謂先王之道,斯為美也。”

程元問《六經》之致。子曰:“吾續《書》以存漢、晉之實,續《詩》以辯六代之俗,修《元經》以斷南北之疑,贊《易》道以申先師之旨,正《禮》、《樂》以旌后王之失。如斯而已矣。”程元曰:“作者之謂圣,述者之謂明,夫子何處乎?”子曰:“吾于道,屢伸而已。其好而能樂,勤而不厭者乎?圣與明吾安敢處?”

子曰:“君子可招而不可誘,可棄而不可慢。輕譽茍毀,好憎尚怒,小人哉!”

子曰:“以勢交者,勢傾則絕;以利交者,利窮則散,故君子不與也。”

或問長生神仙之道。子曰:“仁義不修,孝悌不立,奚為長生?甚矣,人之無厭也!”

述史

溫大雅問如之何可使為政。子曰:“仁以行之,寬以居之,深識禮樂之情。”“敢問其次。”子曰:“言必忠,行必恕,鼓之以利害不動。”又問其次。子曰:“謹而固,廉而慮,齪齪焉自保,不足以發也。”子曰:“降此,則穿窬之人爾,何足及政?抑可使備員矣。”

賈瓊請絕人事。子曰:“不可。”請接人事。子曰:“不可。”瓊曰:“然則奚若?”子曰:“莊以待之,信以從之。去者不追,來者不拒,泛如也。斯可矣。”

魏相

文中子曰:“聞謗而怒者,讒之由也;見譽而喜者,佞之媒也。絕由去媒,讒佞遠矣。”

房玄齡問正主庇民之道。子曰:“先遺其身。”曰:“請究其說。”子曰:“夫能遺其身,然后能無私,無私然后能至公,至公然后以天下為心矣,道可行矣。”玄齡曰:“如主何?”子曰:“通也不可究其說,蕭、張其猶病諸?噫!非子所及,姑守爾恭,執爾慎,庶可以事人也。”

子曰:“早婚少娉,教人以偷;妾媵無數,教人以亂;且貴賤有等,一夫一婦,庶人之職也。”

子曰:“吾不仕,故成業;不動,故無悔;不廣求,故得;不雜學,故明。”

立命

子曰:“治亂,運也,有乘之者,有革之者。窮達,時也,有行之者,有遇之者。吉兇,命也,有作之者,有偶之者。一來一往,各以數至,豈徒云哉?”

賈瓊問:“富而教之,何謂也?”子曰:“仁生于歉,義生于豐。故富而教之,斯易也。古者圣王在上,田里相距,雞犬相聞,人至老死不相往來,蓋自足也。是以至治之代,五典潛,五禮措,五服不章。人知飲食,不知蓋藏;人知群居,不知愛敬。上如標枝,下如野鹿。何哉?蓋上無為,下自足故也。”賈瓊曰:“淳漓樸散,其可歸乎?”子曰:“人能弘道,茍得其行,如反掌爾。昔舜、禹繼軌而天下樸,夏桀承之而天下詐,成湯放桀而天下平,殷紂承之而天下陂,文、武治而幽、厲散,文、景寧而桓、靈失。斯則治亂相易,澆淳有由。興衰資乎人,得失在乎教。其曰太古不可復,是未知先王之有化也。《詩》、《書》、《禮》、《樂》,復何為哉?”董常聞之,謂賈瓊曰:“孔、孟云亡,夫子之道行,則所謂綏之斯來,動之斯和乎?孰云淳樸不可歸哉?”

關朗

子曰:“罪莫大于好進,禍莫大于多言,痛莫大于不聞過,辱莫大于不知恥。”

文中子曰:“仲尼之述,廣大悉備,歷千載而不用,悲夫!”仇璋進曰:“然夫子今何勤勤于述也?”子曰:“先師之職也,不敢廢。焉知后之不能用也?是藨是蓘,則有豐年。”

門人竇威、賈瓊、姚義受《禮》,溫彥博、杜如晦、陳叔達受《樂》,杜淹、房喬、魏征受《書》,李靖、薛方士、裴晞、王珪受《詩》,叔恬受《元經》,董常、仇璋、薛收、程元備聞《六經》之義。


上〔原書因是豎排版為今改之此處下同〕儒書四種。儒之本義,許君解為術士。《周官》有“聯師儒”之文,《禮記》有《儒行》之篇,皆可以得其梗概。后世所謂儒者,則僅祖述仲尼之言者耳。《漢志》儒家首列晏子,清四庫改隸史部傳記類〔其說曰書中所述嬰遺事實魏征諫錄李絳論事集之類與著書立說者迥別〕。改之,誠是也。又有曾子書,其文多見于《大戴》。孟子書亦列入經部,故皆不錄,于周錄荀卿氏為首。于漢錄董、揚二子,賈生《新書》,篇章割裂,已非原本。其議論亦不能純為儒家言。王氏《中說》,雖未免后世擬僭模仿之病,而其立說之精至,實自有不可磨滅者,故今取以為殿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都匀市| 乐昌市| 都安| 贵德县| 新郑市| 星座| 安义县| 沙湾县| 诸城市| 元朗区| 喀喇沁旗| 施甸县| 杭锦后旗| 广德县| 陇西县| 夹江县| 汉中市| 措勤县| 涞源县| 古田县| 伊春市| 海南省| 连平县| 贺州市| 定边县| 谢通门县| 镇雄县| 固镇县| 崇仁县| 无为县| 宝山区| 七台河市| 唐海县| 尼木县| 龙里县| 诸暨市| 镇平县| 凤阳县| 永仁县| 平潭县| 广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