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基因傳
  • (美)悉達多·穆克吉
  • 6300字
  • 2019-01-03 19:26:21

第七章
“三代智障已經足夠”

如果我們允許身體羸弱與肢體畸形的人群生存繁衍生息,那么我們未來將面對遺傳的衰敗;如果我們可以拯救或者幫助他們,但是卻任由他們死去或者受難,那么我們必定將面對道德的譴責。

——狄奧多西·多布然斯基(Theodosius Dobzhansky),
《遺傳與人性》(Heredity and the Nature of Man

畸形的父母會產生畸形的后代,例如瘸子的孩子是瘸子,瞎子的孩子是瞎子,總體而言,他們身上的特征經常有悖自然規律,并且帶有腫塊與瘢痕這樣的先天印記。其中某些特性甚至能傳承三(代)。

——亞里士多德,《動物志》

1920年春季,艾米特·艾達琳·巴克(Emmett Adaline Buck,以下簡稱艾瑪)被帶到弗吉尼亞州立癲癇與智障收容所(位于弗吉尼亞州林奇堡)。她的丈夫弗蘭克·巴克(Frank Buck)是一名制錫工人,不是拋家棄子就是死于一場事故,總之他留下艾瑪獨自一人撫養幼女卡麗·巴克(Carrie Buck)。

艾瑪與卡麗在骯臟破敗的環境里勉強度日,平時則依靠施舍、食物捐助和打零工來維持可憐巴巴的生活。有人謠傳艾瑪賣淫并且感染了梅毒,還指責她一到周末就會把掙來的錢都花在喝酒上。那年3月,艾瑪在鎮上的街道被抓,不清楚罪名是流浪還是賣淫,隨后她被帶到一位市政法官面前。1920年4月1日,兩位醫生對艾瑪進行了一次草率的心理測試,然后就將她歸為“弱智”。隨后艾瑪被遣送至林奇堡的收容所。

在1924年,“弱智”包括三種不同的類型:白癡、癡愚和愚笨。在上述三者間,白癡是最容易區分的類型,美國人口調查局將其定義為“智力水平低于35月齡兒童的智能障礙者”,不過愚笨和癡愚的界限就沒那么明確了。理論上將二者定義為程度略輕的認知障礙,但是在實際生活中,由于這兩個名詞的語義較為模糊,因此很容易就把各色人等均納入進來,其中某些人根本沒有任何精神疾病:例如妓女、孤兒、抑郁癥患者、流浪者、輕微犯罪犯人、精神分裂癥患者、失獨癥患者、女權主義者、叛逆的青少年。總而言之,只要行為、意愿、選擇或者外表超出人們接受的準則,那么他們就會被劃入這個可怕的怪圈。

弱智的女性均被關押在弗吉尼亞州立收容所,這樣可以確保她們不會再繼續生育,從而使人口素質免受癡愚或者白癡的污染。“收容所”這個詞一語道破了真相:這個地方絕不是用來救死扶傷的醫院或者避難所。實際上,從其規劃伊始,這里就注定成為與世隔絕的禁區。收容所位于藍嶺山脈的迎風坡面,占地面積超過200英畝(1英畝約等于4 047平方米),這里距離詹姆斯河泥濘的河岸大約有1英里,收容所擁有獨立的郵局、發電站、貯煤室以及一條用于卸載貨物的支線鐵路軌道。沒有公共交通工具能夠進出收容所。這里就是精神病患者的加州旅館——只要進來就別想再出去。

當艾瑪來到這里時,她被迫赤身裸體接受沖洗,而換下的衣服也被扔掉,隨后有人用水銀為她灌洗生殖器進行消毒。另有一位精神科醫生再次對她進行了智力評估,并且確認了之前做出的“重度癡愚”

診斷。艾瑪從此被關入收容所,并在高墻內度過余生。

※※※

1920年以前,卡麗·巴克的母親還沒有被遣送到林奇堡,雖然卡麗生活在貧困之中,但是童年時光也還算正常。1918年的一份學校成績單顯示,時年12歲的卡麗“禮儀和功課”被評為“優秀”。卡麗身材瘦長,渾身散發著男孩子氣,平時喜歡打打鬧鬧。她是個愛笑的姑娘,個頭明顯比同齡的女孩子要高,額頭留著一圈濃密的劉海。她在學校里喜歡給男孩子寫紙條,也經常去附近的池塘釣青蛙和鮭魚。但是自從艾瑪離開后,卡麗的生活開始變得支離破碎。卡麗被安置在寄養家庭,可是后來被養父母的侄子強奸,很快大家就發現她懷孕了。

卡麗的養父母迅速采取行動以防家丑外揚,他們把卡麗帶到市政法官面前,而就是這個人將她的母親遣送到了林奇堡。他們的計劃是把卡麗也判定為弱智,于是就有人說卡麗表現出各種異常情況,其中包括“出現幻覺且脾氣暴躁”、情緒沖動、精神錯亂甚至荒淫無恥。那位法官是卡麗養父母的朋友,他果不其然認可了對卡麗做出的“弱智”診斷:原因就在于有其母必有其女。1924年1月23日,距離艾瑪出現在同一法庭不到4年的時間,卡麗也被遣送至收容所。

1924年3月28日,就在卡麗等待被移送至林奇堡期間,她的女兒薇薇安·伊萊恩(Vivian Elaine)呱呱墜地。依據弗吉尼亞州的規定,卡麗的女兒也將被安置在寄養家庭。1924年6月4日,卡麗來到弗吉尼亞州立收容所。有關卡麗的報告中寫道:“沒有證據支持精神病的診斷,她不僅能讀能寫,而且基本生活自理。”她的實踐知識和技能均與常人無異。然而,盡管所有證據都指向相反的結論,但是卡麗仍被視為“中度癡愚”并關押在此。

※※※

1924年8月,就在卡麗·巴克來到林奇堡幾個月后,她在阿爾伯特·普里迪醫生的要求下被帶到收容所委員會。

阿爾伯特·普里迪醫生來自弗吉尼亞小鎮基斯維爾(Keysville),他于1910年開始擔任收容所的負責人。但是卡麗和艾瑪·巴克并不知道他當時正投身于一場激烈的政治運動中。普里迪最得意的項目就是對弱智者進行“優生絕育”。普里迪在收容所里享有庫爾茲(約瑟夫·康拉德作品《黑暗之心》的主人公)似的超凡能量。他堅信將“智障者”關押在收容所內只是防止他們傳播“劣質遺傳”的權宜之計。一旦放虎歸山,他們將再次開始繁育后代,從而污染并敗壞人類基因庫。因此絕育是一項行之有效的終極解決方案。

現在普里迪需要政府從立法程序上進行明確,授權他可以按照優生學標準為女性進行絕育;只需要完成一例測試就能為日后成千上萬的案例建立標準。當普里迪提出這個想法后,他發現法律和政治領袖大多對他的想法表示贊同。在普里迪的努力下,1924年3月29日,弗吉尼亞州批準在州內實施優生絕育,前提是被實施絕育者已由“精神衛生機構委員會”進行篩查。9月10日,同樣是在普里迪的推動下,弗吉尼亞州立收容所委員會在一次例會中審議了巴克的案例。在本次質詢中,卡麗·巴克全程就被問了一個問題:“你對于即將實施的手術還有什么要說的嗎?”而她只回復了兩句話:“沒有了,先生。我的人種決定了一切。”無論她指的那些“人種”是誰,他們都沒有站出來為巴克辯解。至此委員會批準了普里迪為巴克進行絕育手術的申請。

但是普里迪對于州法院和聯邦法院的態度還是心存忌憚,擔心他實現優生絕育的理想會遭到質疑。在普里迪的鼓動下,巴克的案例緊接著被遞交至弗吉尼亞州法院。普里迪認為,如果法院確認這一行動的合法性,那么就意味著他將得到完整授權,接下來他便可以繼續在收容所開展優生工作,甚至可以推廣至其他地方的收容所。1924年10月,“巴克訴普里迪案”在阿默斯特縣巡回法院提起訴訟。

1925年11月17日,卡麗·巴克第一次出現在林奇堡法院受審。她發現普里迪特意安排了十幾位證人出庭。第一位證人是來自夏洛茨維爾的社區護士,她指證艾瑪和卡麗都容易沖動,“主觀上缺乏社會責任感,并且……弱智”。當證人被問及卡麗行為異常的證據時,她說曾發現卡麗“給男孩子寫紙條”。此外還有其他四位女性證人出庭檢舉艾瑪和卡麗。不過這時普里迪最重要的證人還未登場。卡麗和艾瑪根本沒有想到,普里迪已經安排了一位紅十字會的社工前去打探卡麗女兒的情況。薇薇安與養父母生活在一起,當時她只有8個月大。普里迪推斷,如果薇薇安也表現為弱智,那么他的案子就可以勝訴了。因為她們祖孫三代(艾瑪、卡麗與薇薇安)的表現就是確鑿無疑的鐵證。

然而這份證詞來得卻并沒有普里迪計劃中那么順利。那位社工完全偏離了預先排練的劇本,她一開始就承認判斷中可能存在偏見:

“也許對她母親的了解會讓我產生偏見。”

“你對這個孩子有什么印象?”檢察官問道。

社工再次表現出猶豫不決。“對于如此年幼的孩子,很難對她以后的可能進行評判,但是在我看來她不完全是一個正常的嬰兒……”

“你認為這個孩子不是一個正常的嬰兒嗎?”

“有時看上去不太正常,但是僅此而已,我也說不清楚。”

在那一瞬間,似乎美國優生絕育行動的未來就掌握在這位社工手中,而她對這個連玩具都沒有的任性女嬰的模糊印象將決定這一切。

包括午餐休息時間在內,整個庭審共持續了5個小時。陪審團很快就做出了裁決。法庭支持普里迪對卡麗·巴克實施絕育的決定。判決書寫道:“這項行動符合正當法律程序的要求。本案并非刑事審判。盡管有人可能會對此提出異議,但是不能認為該判決侵犯了被告人的權利。”

巴克的律師隨即對判決提出上訴。該案被提交至弗吉尼亞州最高法院,而法庭再次支持了普里迪對巴克實施絕育的請求。1927年初春,巴克案件上訴至美國最高法院。此時普里迪已經去世,新任收容所負責人叫作約翰·貝爾(John Bell),現在由他作為繼任者出現在被告席上。

※※※

1927年春季,在最高法院尚未開庭之時,“巴克訴貝爾案”就已引起社會廣泛爭議。很明顯,該案的焦點從一開始就不在巴克和貝爾身上。當時恰逢美國歷史上移民浪潮的尾聲,整個國家都在尋找歷史與傳承的歸宿。1890年至1924年間,大約有1 000萬移民涌入紐約、舊金山和芝加哥,其中包括猶太人、意大利、愛爾蘭及波蘭人,他們遍布于各個角落并且塞滿了窮巷陋室,人們可以在集市耳聞目睹到各種語言、習俗和食物(截至1927年,新移民約占紐約和芝加哥總人口的40%以上)。19世紀80年代,英國社會產生的階級焦慮助推了優生學發展,而進入20世紀20年代后,美國社會凸顯的“人種焦慮”也催生出優生學運動。 毫無疑問,奴隸制作為歷史遺產也是驅動美國優生運動的一個重要因素。美國白人優生學家長期以來就對非洲奴隸的“劣質基因”心存忌憚,擔心他們與白人通婚后會污染原本純潔的基因庫。直到19世紀60年代,政府頒布了禁止種族間通婚的法律,這才讓許多人從這種恐懼中平復下來。相比之下,那些白人移民反而不易識別和區分,因此自20世紀20年代起,“種族污染”和異族通婚再次引發了人們的焦慮。盡管高爾頓也許看不起人數眾多的社會平民,但是他們毫無疑問還是英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相比之下,美國的社會結構受到大量外國移民的沖擊,他們的基因像口音一樣變幻莫測,這點跟天外來客沒什么兩樣。

諸如普里迪這樣的優生學家們已經擔心了很久,唯恐洶涌而至的移民潮會加速“種族自殺”。他們認為長此以往,“劣等”人口數量會遠遠超過“優等”人口,而“劣質”基因也會毀掉“優質”基因。就像孟德爾證實的那樣,基因攜帶的信息本身不可分割,但是遺傳病一旦播散就面臨無法收拾的窘境[麥迪遜·格蘭特寫道:“(任何種族)與猶太人生出的雜種還是猶太人。”]。某位優生學家曾經這樣描述,唯一能夠“阻斷缺陷種質”傳播的方法就是切除產生種質的器官,例如對卡麗·巴克這種具有遺傳缺陷的人進行強制性絕育。為了保護國家不受“種族退化的威脅”,需要在全社會范圍內開展這種根治手術。1926年,貝特森深惡痛疾地寫道:“烏鴉們哇哇亂叫著要在(英格蘭)搞優生改革。”可是美國的同類已經捷足先登了。

盡管“種族自殺”和“種族退化”與種族和遺傳凈化的理論基礎大同小異,但是它們之間的解決方案卻截然不同。在20世紀初期最受歡迎的小說中,埃德加·賴斯·巴勒斯(Edgar Rice Burroughs)的《人猿泰山》(Tarzan of the Apes)能讓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廢寢忘食。該書講述了一位19世紀英倫貴族的傳奇愛情故事:主人公還身在襁褓的時候就成了孤兒,后來被非洲猿猴撫養長大。他的身上不僅保留了雙親的膚色、舉止和體型,還繼承了他們的正直、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價值觀,甚至會使用正規餐具的本能。泰山體現了先天戰勝后天的終極勝利,“他筆直而完美的身材,覆以最強壯的古羅馬角斗士才會擁有的肌肉”。對于那些穿著法蘭絨西服的白人而言,如果被叢林猿猴撫養長大的泰山尚可保持與他們相同的完整性,那么毫無疑問的是,人們在任何情況下均能保持種族的純凈。

在此背景下,美國最高法院幾乎沒花什么時間就完成了對“巴克訴貝爾案”的判決。1927年5月2日,距離卡麗·巴克21歲生日還有不到幾個星期時間,最高法院頒布了終審判決。結果是8票贊成,1票反對,多數獲勝。最高法院大法官小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 Jr.)認為:“與其坐等這些弱智者的后代犯罪并接受極刑,或者是任由他們因為饑餓而死,倒不如阻止那些劣等人生育后代,而這種做法在世界范圍內均可益國利民。目前推行強制接種疫苗取得的成效足以說明切除輸卵管的重要性。”

霍姆斯的父親是一位著名醫生、人道主義者和歷史學家,他本人則因質疑社會中出現的教條主義而聲名遠揚,此后他也成為支持美國司法與政治適度原則的領軍人物。當時霍姆斯顯然對巴克母女以及卡麗的女兒感到厭倦,他曾經寫道:“三代智障已經足夠。”

※※※

1927年10月19日,卡麗·巴克被施以輸卵管結扎術而完成了絕育。那天早晨大約9點鐘,她被移送至州立收容所的醫務室。10點整,在嗎啡和阿托品的鎮靜作用生效后,她躺在平車上被推進了手術室。有位護士給她注射了麻醉劑,隨后卡麗就睡了過去。現場共有兩位醫生和兩位護士,盡管對于這種常規手術來說顯得不同尋常,但是這畢竟是個特殊的病例。收容所的負責人約翰·貝爾采用腹部正中切口作為手術入路。他對卡麗的雙側輸卵管進行了部分切除,然后將斷端結扎縫合,切口用苯酚燒灼后用酒精消毒。手術過程順利,沒有出現并發癥。

至此,卡麗的遺傳鏈條已經中斷。貝爾寫道,“第一例依據絕育法實施的手術”已經按計劃完成,患者出院時健康狀況良好。而彼時,卡麗·巴克正靜靜地躺在房間里等待身體康復。

※※※

從孟德爾開始進行豌豆實驗,再到卡麗·巴克被法院強制執行絕育手術,這中間只經歷了短短的62年。就在這稍縱即逝的60多年間,基因已經從一種植物學實驗中的抽象概念演變為操縱社會發展的強大工具。就像1927年在最高法院進行辯論的“巴克訴貝爾案”一樣,遺傳學和優生學領域也是魚龍混雜,可是其影響力已經滲透到美國社會、政治和個人生活中。1927年,印第安納州通過了一項早期法律的修正案,決定為“慣犯、白癡、弱智和強奸犯”實施絕育。而其他州隨后也制定了更為苛刻的法律措施,對那些被認定為劣等人的男女進行絕育并收容監禁。

正當這場由國家倡導的絕育工程遍及全美時,一項開展個性化遺傳選擇的草根運動也開始蓬勃興起。20世紀20年代,農業博覽會經常會吸引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前去參觀,人們在那里除了能看到刷牙示范真人秀、吃到爆米花和乘坐干草車出游,還能觀賞到“健康嬰兒大賽”,這項賽事的參賽選手通常是1~2歲的幼兒,他們被自豪地擺放在桌子或是架子上進行展覽,仿佛一群待價而沽的幼畜,并且任由那些穿著白大褂的內科醫生、精神科醫生、口腔科醫生和護士進行檢查,這些項目包括眼睛和牙齒、皮膚感覺、身高、體重、頭圍和性格,然后人們將根據上述特征選出最健康和最優秀的個體。其中被評為“健康嬰兒”的孩子將會在博覽會期間四處展示。他們的照片將以特寫的形式醒目地刊登在海報、報紙和雜志上,從而積極響應在全國范圍內興起的優生運動。動物學家達文波特畢業于哈佛大學(以建立優生學檔案辦公室而聞名),他制定了一份標準化評價表來判定孩子的優劣。達文波特告訴裁判們在評估孩子前先要檢查他們的父母:“如果孩子的父母正常,那么在開始檢查之前,你可以先把50%的分數打給孩子。”當然也可能出現“2歲獲獎而10歲就出現癲癇發作”的情況。博覽會里經常會設有“孟德爾展位”,人們可以用木偶來演示遺傳原理和法則。

哈利·黑茲爾登(Harry Haiselden)是另一位癡迷于優生學的醫生,他于1927年拍攝了一部名為“你適合結婚嗎?”(Are You Fit to Marry?)的影片,該片在全美放映期間幾乎座無虛席。這部作品翻拍自早期影片《黑鸛》(The Black Stork)。片中有一位由黑茲爾登親自扮演的醫生,由于他致力于“清洗”整個國家的缺陷兒童,因此拒絕為殘疾嬰兒實施挽救生命的手術。在影片的結尾處,某個女人因為擔心懷上智障的孩子而噩夢纏身。她從夢中驚醒后決定和未婚夫去進行婚前檢測,以確保他們二人的遺傳基因相互兼容(直到20世紀20年代末期,婚前遺傳檢測才被美國公眾全面接受,而評估家族史需要了解以下內容:智障、癲癇、耳聾、骨骼疾病、矮小癥以及失明)。黑茲爾登自鳴得意地想把他出演的電影作為“約會之夜”的保留節目進行宣傳:雖然其中包含了愛情、浪漫、懸疑和幽默的題材,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殘害生靈的事實。

當美國的優生運動(監禁、絕育、謀殺)風起云涌時,歐洲的優生學家就剩下“羨慕嫉妒恨”了。到1936年,距離“巴克訴貝爾案”結束還不足10年,“遺傳清洗”就像可怕的瘟疫席卷歐洲大陸,而基因與遺傳理論也在這場血雨腥風中展現出勢不可擋的力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顺县| 滨海县| 樟树市| 平山县| 磐石市| 泗阳县| 海原县| 镇雄县| 黄梅县| 白沙| 香港| 江华| SHOW| 达州市| 始兴县| 巴彦淖尔市| 哈尔滨市| 青铜峡市| 分宜县| 西华县| 宝山区| 连山| 五河县| 广南县| 宁国市| 武冈市| 榆中县| 济源市| 花垣县| 富宁县| 潞城市| 桓仁| 应城市| 柯坪县| 兴海县| 江城| 全椒县| 临湘市| 梓潼县| 玛纳斯县| 丰镇市|